APP下载

抽象虚无主义批判
——阿多诺的“具体虚无主义”及其特征

2020-12-09王晓升

山东社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阿多诺虚无主义海德格尔

王晓升

(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4)

从黑格尔之后,虚无主义思潮席卷欧洲哲学界,从叔本华、尼采到海德格尔和阿多诺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虚无主义的特点,而对于虚无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也成为当前我国哲学界的一个热门的话题。尽管人们对于虚无主义的讨论很热闹,但是,人们对于虚无主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却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把虚无理解为抽象的“空无”,这种空无不包含任何内容。在这里,我们希望借助于阿多诺对抽象虚无主义的批判,把具体的虚无主义和抽象的虚无主义区分开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虚无主义的特点。

一、阿多诺与尼采所说的虚无主义的区别

海德格尔的《尼采》一书的下卷总体来说就是分析和理解虚无主义的,特别是尼采所说的虚无主义。他在这部书中列举了尼采关于三种形式的虚无主义的说明。这三种虚无主义分别是:第一种心理的虚无主义。心理的虚无主义是指人们总是试图在一切事件中寻找一种意义,但是他们却发现,他们的这种努力是徒劳的,因为,其中本来就没有意义。尼采说:“对于一个所谓生成目的的失望成为虚无主义的原因:无论是着眼于某种完全确定的目的,还是一般地讲来对以往一切关于整个‘进化’的目的的假设的不充分性的洞察。”(1)转引自[德]海德格尔:《尼采》下卷,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743页。简单地说,以往人们在生活中有些完全确定的目的,它们把这些目的看作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正是为了这些目的而活动,人类的活动才有意义。如今,人们发现这些所谓的目标都是“不充分”的,于是,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怀疑,他们的一切活动究竟是为了什么?人在这里产生了对于这些确定的目的和意义的怀疑。第二种虚无主义是,人们构想了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种普遍的价值规范,然而,“根本就没有这样一种普遍”,于是人失去了对他自身价值的肯定(2)转引自[德]海德格尔:《尼采》下卷,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743页。。如果我们做的一切事情都毫无意义,那么我们自身的意义何在呢?我的生存的意义又何在呢?第三种虚无主义是由于上述两种洞见,人们设想了彼岸世界,把这个世界当作真实世界。然而人们发现,根本没有那样一个真实世界,这就是包含着“对一个形而上学世界的不信”,它不再允许人们相信一个真实的世界。既然真实的世界是不可信的,那么现存的世界也是不真实的,是虚假的。我们生活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之中。从整体上来说,世界是无价值的。(3)转引自[德]海德格尔:《尼采》下卷,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744页。

如果我们把尼采关于虚无主义的看法当作是虚无主义的基本含义,那么阿多诺关于奥斯维辛之后的形而上学观念也具有虚无主义的特点。但是,他的这种虚无主义又与尼采在这里所说的虚无主义有所不同。

第一,从心理的虚无主义的视角来看,阿多诺不是一般地否定一切事件的意义,而是联系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来否定其中的意义。而他所联系的具体现实就是奥斯维辛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他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这些事件“都要声讨任何一种内在意义的建构的做法——它认为这种意义是从被肯定地确立起来的超越的东西散发出来的,并嘲弄了这种做法”(4)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54.。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内在的目的,而这些事件不过是历史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我们不能从任何此类事件中解读出什么意义来。

第二,关于人失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尼采类似,阿多诺也承认,在生活中我们确实不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肯定的价值。他也承认根本没有这样一种普遍的价值。如果有人果真提出某种普遍的价值,那么这种关于普遍价值的说法也毫无意义。阿多诺举例说,如果一个人绝望地要自杀,那么我们如何说服这个人呢?我们所提出的任何一种关于人生价值的说法都无法说服这个人。普遍价值的观念即使存在也毫无意义。在阿多诺看来,当人们询问人生意义的问题的时候,实际上人们就已经否定了人生的意义,然后又寻找人生的意义。他说:“有意义的生活不必询问这个问题,它逃避了这个问题。”(5)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S.369.对他来说,询问人生的意义本身就是虚无主义。因为,这是在怀疑一切被普遍接受的人生意义之后,又去探寻其他不同的普遍意义。这表明,虽然他与尼采一样否定了普遍价值,但是,他并不像尼采所说的那种虚无主义那样,彻底否定人生的价值,而只是说,我们不需要询问生活的意义。

第三,没有真实的世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在这一点上,阿多诺也类似于尼采所说的那种虚无主义。在阿多诺看来,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幻相的世界。阿多诺所说的这种幻相来自康德。按照康德的意见,人所认识的是现象,如果人要认识自在之物,那么人的理性就会陷入一种幻相之中。按照同样的思路,我们生活在一个现象的世界之中,如果我们要把握真实的世界,那么这个真实的世界一定以幻相的形式出现。阿多诺在这里主要是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按照阿多诺的观念,如果我们要认识真实的世界,我们就必须使用概念,而使用概念的时候,我们就对认识对象发生作用,就把认识对象之中那种不能被纳入概念之中非同一的东西剪裁掉,而这种非同一性的东西就如同康德的自在之物。如果我们把这种非同一的东西剪裁掉,我们看上去认识了事物本身,其实我们已经扭曲了这个事物,所以这个事物对我们显示出来的是一种幻相。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交换的体系,它把一切不相同的东西都纳入同一性的体系中去。凡是不能被纳入体系中的东西都不能以自身的本来面目出现。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也是同一性的思维方式,在这种同一性的思维方式中,非同一的东西是作为矛盾的东西而出现的,是作为被否定的东西而出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非同一的东西在这个社会里必然以幻相的形式出现。比如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完全不同的,都有他自己的色彩。但是当生活被纳入到同一性的框架的时候,生活就失去了它的光彩,变成了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如果一切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那么这种同一性只能表现在它的生物性上。于是,在这里人们把维持自我生存当成了生活。其实,在这里生活已经不是生活,在这里生活以幻相的形式出现了。

当然,在阿多诺那里,幻相不等于完全的虚假。如果我们的世界完全是一个虚假的世界,那么这就会如同尼采所描述的那种虚无主义那样,这个世界看起来已经毫无价值了。阿多诺并不是这样。在交换价值体系中一切商品都被纳入到了交换体系中,但是,商品最终的消费是以使用价值为目标的,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说,在普遍交换的世界中,一定有对抗交换世界的东西。阿多诺说:“对于那可替换的交换世界的反抗是不会停止,但是在人们的抵抗目光中,人们也不希望这个世界的色彩也被清除。在幻相中还保留了对非幻相的许诺。”(6)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96f.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幻相,但是在幻相中还是包含了对非幻相的许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阿多诺所理解的虚无主义显然不是尼采所描述的那种虚无主义。他的思想中虽然也包含了虚无主义,但是,他的这种虚无主义不是抽象的虚无主义,我们可以把它说成是一种具体的虚无主义。

尼采所说的那种虚无主义之所以可以被说成是抽象的虚无主义,是因为它们要提供一个普遍的价值标准,而这种普遍的价值标准都是人为确立起来的,都潜在地包含了被否定的可能性,一旦这种标准被否定了,那么价值也就彻底丧失了,这就是一种抽象的虚无主义。阿多诺和尼采一样都否定了这种普遍的价值,但是否定了普遍价值并不等于无“价值”。阿多诺要从非同一东西中理解“价值”。

二、抽象虚无主义的批判

抽象虚无主义的最根本特点是采取了同一性逻辑。在谈到如何理解生活意义这个问题的时候,阿多诺指出:“如果人们询问这个问题,那么这是抽象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在面对这样一个相反的问题:‘你自己为什么活着?’必定会无言以对。衡量生活的总体,计算生活的纯粹利润,恰恰是死亡。而所谓的意义问题希望的是摆脱死亡,即使它在别无他路的时候也宁愿热忱地思索死亡的意义。”(7)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70.这是因为,生活意义是不需要询问的,如果有人询问这个问题,那么他实际上就从一般的价值意义上来思考生活的价值,而这些被抽象地确立起来的标准没有一个是有说服力的。对于抽象的虚无主义来说,如果抽象的价值被否定了,那么生活就没有价值了,如果用抽象的价值来衡量生活的意义,那么这就已经否定了生活,因为生活不能进行这样的抽象。如果我们对于生活进行这样的抽象,那么生活就失去了生活的特征,生活就变成了生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考生活的意义恰恰就是死亡,这就是在抽象的同一性中消灭了生活。人们在思考生活的意义的时候,其目的是要证明生活是有意义的,是要让人摆脱死亡。可是,由于思考生命的意义等于死亡,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实际上就变成了思考死亡的意义,而海德格尔对于存在意义的思考恰恰就是走向了对于抽象的死亡的思考。

正如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具体的一样,每个人的死亡也是具体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死亡体验。死亡体验和生命体验一样是每个人的生活中所特有的。按照阿多诺的说法,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具有史诗般的特性。现代人“丧失了死亡和丰富生命之间史诗般的统一的感觉”(8)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62.,可是奥斯维辛的集中营把每个人都变成了样本,变成了抽象的数字,所以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人失去了对于死亡的体验。而关于人都有一死的说法,本质上就是把死亡抽象化了,好像每个人的死亡都是一样的,但事实是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的,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的内涵。只有在纳粹的毒气室里,所有的人的死亡才都是一样的。因此,阿多诺说:“那种认为死亡都是一样的说法既是错误的,又是抽象的。”(9)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64.

对于阿多诺来说,所有人的死亡都是一样的说法,其实就是一种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的特点就是把死亡抽象化,将死亡变成空洞的无,变成绝对的虚无,这就如同我们生活中的那种抽象的说法——“死了!死了!一死百了。”其实死亡不是绝对的空无,当我们思考死亡的时候,死亡必定是有具体内容的,而绝对的空无是不能被思考的。我们知道,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黑格尔思考了存在与虚无。在他看来,抽象的存在就是虚无,是无内容的空洞概念。可是如果存在和虚无就是一样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把存在和虚无区分开来呢?这就表明,即使是极端空洞的存在概念也不是完全的虚无,而是有内容的,是包含了某种不可消解的东西的。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不可消解的东西,我们才把存在和虚无区分开来。同样的道理,如果虚无是绝对的空无,那么我们也不能思考,人不能思考无内容的东西,无内容是不可思考的。虚无也是有内容的。阿多诺说:“关于虚无主义的这种说法尽管没有多少约束力,但是却能被用来蛊惑人心。它只是摧毁了它自己编织起来的稻草人。一切都是虚无的这个句子就像存在这个词一样,是空洞的。”(10)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72.如果虚无主义主张一切都是虚无,是绝对的空无,那么虚无主义的批判也是不可能的。我们之所以能够批判抽象的虚无主义,是因为,大体来说,抽象的虚无主义有两种可能的目的:一种目的是故弄玄虚地表明他已经把人生彻底看透,这恰恰是因为他没有看透,拘泥在抽象的概念中,脱离人的肉体生活来探讨人生;另一种目的是要否定现行的一切普遍价值,而确立另一种普遍价值,它以抽象的空无形式所表达的普遍价值,它把其他的抽象内容偷运到空无之中。佛教徒所说的一切皆空,是为肯定他的寺庙生活的正当性。同样,我们的社会中所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就是要否定我们现在对于历史的主流看法,而确认他自己的历史观的正确性,它用一种抽象代替另一种抽象,因此,它永远都无法逃离虚无主义。

按照海德格尔对于尼采的分析,自柏拉图以来的欧洲虚无主义就是这样一种抽象的虚无主义(11)[德]海德格尔:《尼采》下卷,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五章第13节之后。,它们都坚持一种被确立起来的崇高的价值标准,而当这一切被人为确立起来的价值标准崩塌之后,人们就陷入了一种虚无主义的绝望之中。今天我们的社会中,人们都按照交换系统的同一性逻辑确立各种普遍的价值标准,一旦这种标准被否定,人们就陷入了虚无主义的绝望之中。从阿多诺的角度来说,这些价值标准都是按照同一性逻辑所确立起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虚无主义的问题也是同一性逻辑所面临的困难。

阿多诺对同一性逻辑的批判还与他对人类文明的批判联系在一起。尼采认为,人的文化设施是病态的(12)[德]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周红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98-99页。,要重估一切价值。而阿多诺也主张对整个人类文明进行重新思考,在他看来,人类的文化是用狗屎堆起来的,充满了恶臭。为什么人类文化是狗屎堆起的,充满了恶臭呢?阿多诺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今天的人类文化是远古时代的文化核心的延伸。他说:“有一个小孩喜欢那个叫亚当的小旅馆的老板。他看到,这个老板在院子里用木棍把跑出洞的老鼠打死。于是,这个孩子就按照这样一个形象形成了人类始祖的印象。”(13)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59.儿童时代的最初认知塑造了人关于人类始祖的形象。同样的道理,人类在原始时代所形成的文化内容会成为今天文化的核心,并始终主宰着人类文化。那么人类文化中的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恐惧自然和征服自然,其中包括内在和外在自然,这是从人类文明的始祖那里就保留下来的东西(14)[德]霍克海默、[德]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页。,这一直是文化中的核心的东西。而在阿多诺看来,正是这种东西与文化概念是不可调和的。文化不是要恐惧自然,而恰恰应该与自然调和起来。恐惧自然、征服自然的文化一直保留在文化中成为文化的核心。阿多诺认为,这既是文化的胜利,也是文化的失败。之所以说这是文化的胜利,是因为这种文化已经在当代文明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人类对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的征服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人的肉体和精神被越来越尖锐地对立起来。而这种对立又恰恰是文化的失败,它无法与自然达成妥协(15)参见王晓升:《对自然的恐惧和人类的厄运》,《哲学动态》2020年第7期。。因此,阿多诺指出:“文化憎恶恶臭,因为它发出恶臭,正如布莱希特用夸张的话语所说的那样,文化的大厦是用狗屎建成的。就是在这句话写出的几年之后,奥斯维辛无可反驳地证明了文化的失败。”(16)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59.由于文化无法与人的内在自然、与人的身体达成妥协,不能从肉体体验的角度来看待死亡,死亡被抽象化了。因此,文化憎恶尸体的恶臭,它排斥尸体。对于这种文化来说,所有的人死亡都是一样的,都是样本的死亡。奥斯维辛集中营无可反驳地证明了文化的失败。人们常常用“人都有一死”这样的抽象死亡概念来否定生活的意义,并由此而走向虚无主义。

从阿多诺的言辞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他对人类文化所表现出的极端愤怒。在奥斯维辛之后,虽然人们对于这种文化进行了批判,但是这些批判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文化。这种文化在被批判之后,又重新恢复了自身。为此,阿多诺认为,文化和文化的批判都是垃圾。从这个角度来看,阿多诺和尼采一样显然都是一种文化上的虚无主义。当然,阿多诺也不是简单地主张完全放弃这种文化。他说:“任何人,只要他为保持这种极其罪恶、卑劣的文化辩护,就变成文化的帮凶;而那些否定文化的人就直截了当地推进了野蛮状态,这也是文化会展现出来的野蛮状态。”(17)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60.如果坚持恐惧自然、控制自然的文化,那么这就是文化的帮凶;可是如果直截了当地否定文化,那么这就是推进了野蛮状况,因为否定征服自然所取得的文化成果就会退回到野蛮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阿多诺又不是完全彻底地否定这种发出恶臭的文化,他不是从外部否定文化,而是从文化的内部来反省我们的文化,通过文化的自我否定来不断地克服文化中所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他的否定辩证法所要进行的工作。

三、具体的虚无主义

前面我们指出,纯粹的空无是不可思考的,纯粹的空无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虚无主义被当作坏东西,如果人们要批判虚无主义,那么人们想做的就是从道德上谴责那些对于欧洲文化进行谴责的人。因此,阿多诺说:“那么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人们动用一个到处被讨厌的词语,一个与普遍快乐无法相容的词语,而从道德上径直地诽谤那样一些人,这些人拒绝接受西方的肯定性遗产,也不承认现存东西有任何意义。”(18)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72f.而阿多诺认为,西方肯定性的文化遗产应该被批判,现实社会就应该被怀疑。因此,当我说阿多诺是一个具体的虚无主义者的时候,我不是在贬义上理解“虚无主义”这个概念,而是把它当作一个社会批判的概念,这是用来批判西方肯定性文化遗产的。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说它相信虚无的时候,这个虚无并不真是虚无,在这个虚无之中是包含内容的。阿多诺认为:“相信虚无和相信存在都同样是愚蠢的。这是精神所进行的短暂的自我抚慰,它骄傲地以为自己看穿了骗局,从而获得一种满足。”(19)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72.这就如同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所谓看破红尘的人,他们否定红尘中的生活只是为了确证自己的非红尘生活方式的正当性罢了。如果有人说一切都是虚无的,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呢?如果一个人死亡了,那么对他来说,一切就都是虚无了。可是我们前面已经说过,死亡也不是绝对的虚无,而是与肉体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阿多诺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对于生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人来说,他最好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如果在集中营中,人是生不如死,如果绝对的无比有一点点还要好一些,那么他就应该自杀,但是他却没有自杀,他还有希望。阿多诺做了一个不恰当的恰当比喻,当集中营里的这个人看到一个吃饱了的狗摇着尾巴的时候,他的眼睛瞬间会闪闪发光,虚无的理想也就烟消云散了。他的言外之意是,即使人在集中营中活得像一条狗,他也有“摇尾巴”的时候,他也有吃饱饭的快感。因此阿多诺说:“至于他是不是虚无主义者的问题,一个有思想的人非常可能给出真实的答案:几乎不是,或许这是出于冷漠,因为他对受苦之人的同情太不够了。”(20)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73.在阿多诺看来,一个有思想的人不是简单地相信空洞的虚无,虽然他活得很痛苦,但他也不会自杀,他同样也不会期待其他人在痛苦中去自杀。尽管人们由此会指责他,说他缺乏同情心。

按照阿多诺的分析,贝克特那些荒诞戏剧在一定程度上就描述了这种绝望的状况。按照阿多诺的看法,“贝克特以唯一恰当的方式对集中营的状况作出了反应”(21)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73.。对于贝克特来说,现代人的生活其实与集中营中人的生活差不多。我们好像都是贝克特的荒诞戏剧《终局》中的人物,不是残疾人,就是受主人束缚的人,并且永远逃脱不了这种束缚。在这里,人好像面临着“终身的死亡判决”。按照抽象的虚无主义的观点,既然人被判决了,必然一死,那么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希望呢?阿多诺认为,贝克特对于这种现状的唯一正确态度是,他既没有说这个世界毫无希望,也没有说这个世界充满希望。他既没有肯定虚无,也没有否定虚无。阿多诺指出:“有一次,他(贝克特)谈到了终身的死亡判决。唯一的希望,尽管是微弱的曙光,就是不再有虚无。他也反对这一点。”(22)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73.可以说,贝克特的思想中既包含了虚无主义,又反对这种虚无主义。阿多诺认为,这里存在着一种不连贯的“裂隙”。对于阿多诺来说,这个“裂隙”表明:“这样一种虚无主义意味着与虚无之同一化的反面。”(23)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74.我们也可以说,贝克特也是一种虚无主义,不过这种虚无主义是“虚无之同一化的反面”,是具体的虚无主义。这种具体的虚无可以被说成是“趋向于死寂状态”,它与同一化的虚无不一样。“趋向于死寂状态”表明,它还没有死寂,还有希望。阿多诺说:“只要这个世界还是象现在这个样子,那么一切和解、和平、宁静的图画都类似于死亡的图画。在虚无和趋于死寂状态之间的那个最微小的差别就是希望的避难所,是存在与虚无之界标之间的无主地。”(24)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74.这种具体的虚无主义就是要让人意识到,我们不是处于二者选一的状况,或者是绝对的虚无,或者是充满希望。我们不是要在虚无和非虚无之间进行抉择。在阿多诺看来,这才是我们的唯一正确的对待“集中营”中生活的方式。据此,阿多诺指出:“真正的虚无主义者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以越来越微弱的肯定性来对抗虚无主义,并且借助于这种肯定性而与现存的恶意、最终与现存的破坏原则共谋。给思想带来荣誉的是,它为那些被斥责为虚无主义的东西提供辩护。”(25)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74.我们可以说,阿多诺就是这样一种“真正的虚无主义者”。他排斥虚无主义的绝对否定性,而极其微弱地承认肯定性,并借助于这种肯定性来对抗现实。他既排斥虚无主义,又肯定虚无主义。他的虚无主义是包含了细微肯定性的虚无主义。

在这里,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阿多诺的微弱的肯定性。阿多诺这里所说的微弱肯定性不能被理解为直接的肯定性,不是现成在手意义上的肯定性。这种现成在手的肯定性仍然不够微弱。如果与前面关于希望的观念联系起来的话,那么虽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显得那么毫无意义,但是我们还是有希望的,尽管这种希望是难以实现的希望。对于阿多诺来说,虽然我们有希望,但是我们的这种希望是绝望中的希望,是渺茫的希望,这是带有虚无主义色彩的希望。如果从阿多诺关于否定辩证法与肯定性的关系的论述来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强调否定之否定不会走向肯定,而是新的否定,如果只有否定,那么就会走向相对主义,最终走向彻底的虚无主义。因此,在这种否定之中也包含了细微的肯定。

阿多诺的这种具体的虚无主义是与非同一东西的把握联系在一起的。按照阿多诺的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成一种功能性的总体,同一性的逻辑在这里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非同一的东西是超越概念的东西,是概念所无法把握的东西,这种东西要靠未被束缚的经验才能把握。可是,在今天的世界中,经验已经变得极其贫乏。或者按照康德的说法,在这里,经验和概念结合在一起去把握现象,而超出这个现象之外的自在之物(非同一性东西)却无法表达出来。如果这种东西要表达出来,那么就只能借助于概念,而概念却又必定阉割非同一的东西。因此,非同一的东西只能以幻相的形式出现,而不能以自身直接显示出来。但是,这不是说非同一的东西不存在。阿多诺说:“启蒙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形而上学的内容,或者用现代音乐的术语来说,几乎为零。形而上学收缩得越来越小,正如歌德在关于新美露西娜的小箱子的寓言中所描述的那样,它小到了极端,甚至无法被觉察。”(26)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99.非同一的东西不是虚无,是有某种东西,但是这个某种东西不能在概念中被表达出来,甚至也无法被观察。所以,它很容易被当作虚无,被忽视。抽象的虚无主义实际上就是忽视了这个非同一的东西。在阿多诺看来,人的观念中包含了这种最微小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东西,那么我们也不能说虚无(虚无总是包含了某种东西,这个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阿多诺说:“内在世界中这个最微小的痕迹也是与绝对有关的。”(27)Theodor W.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Band 6, Negative Dialektik, Suhrkamp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98, S.399.这个绝对的东西需要打破同一性的逻辑才能显示出来,可是同一性逻辑又是必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我们致力于让非同一性显示出来,但是它永远都不能以它的直接性显示出来,它必然以幻相的形式出现。但是,幻相之中包含了真相。幻相中出现的东西可以被理解为虚无,但是又不是虚无。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具体的虚无主义。

四、阿多诺虚无主义的历史定位

尼采分析了虚无主义的三种形式,而这三种形式是他所说的欧洲虚无主义的表现。按照海德格尔对有关思想的理解和分析,欧洲虚无主义是从柏拉图以来的虚无主义。从柏拉图以来人们确立起最高的标准,并用这种最高的标准来说明人的生存的意义和世界的意义。而这种标准都是人作为主体确立起来的,从柏拉图到基督教道德莫不如此。尼采批判了这种虚无主义,按照尼采的看法,虚无主义就是“最高价值的贬黜”,是价值的沦落(28)[德]海德格尔:《尼采》下卷,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735-736页。。而柏拉图理念论和基督教之中必然包含了贬黜最高价值的要素在其中,这就是对生命意志的否定,而生命意志就是尼采所强调的最高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尼采是批判虚无主义的,并且认为他自己不是虚无主义,而是确立了新的最高价值。可是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仍然是虚无主义,仍然属于欧洲虚无主义的一部分,因为尼采也是在欧洲传统的主体主义的框架中确立最高价值的。他所确立的超人不过是“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的一种继续,他不过是用肉体的主体、意志主体来代替柏拉图以来的那种理性的主体。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只要价值是主体所确立起来的,就都不可靠。因此,海德格尔认为,尼采的形而上学是虚无主义的,是“本真的虚无主义完成的基础”(29)[德]海德格尔:《尼采》下卷,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035页。。虽然尼采颠倒了传统虚无主义的主体基础,把理性主体颠倒为肉体的主体、意志的主体,但是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的虚无主义和柏拉图的虚无主义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柏拉图的虚无主义一点也不比尼采的虚无主义少,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尼采把虚无主义直接表达出来了,而柏拉图是遮遮掩掩的虚无主义。

其实,海德格尔所说的虚无主义和尼采的虚无主义并不是一回事。尼采所说的虚无主义是最高价值的贬黜,而海德格尔所说的虚无主义是“存在的悬缺”。在海德格尔看来,无论是尼采还是柏拉图都是在传统的主客体的框架中来思考的,都是思考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虚无主义都是抽象的虚无主义。海德格尔说,“形而上学思考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30)[德]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30页。,而不思考存在。形而上学体现了虚无主义中的非本真的东西,而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作为形而上学乃是本真的虚无主义”(31)[德]海德格尔:《尼采》下卷,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036页。。形而上学忽视了存在本身是处于遮蔽状态的,形而上学无法体验到存在本身的悬缺状况,因此,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无法通向对于存在本身悬缺状况的体验,而海德格尔本人感到他达到了这种体验,他理解了存在本身悬缺的必然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哲学是作为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超出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有超越了传统哲学的主客体二分的思路,我们才能真正地直面存在本身,体会到存在本身之悬缺的必然性。

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现了虚无主义的本真性,可以被理解为本真的虚无主义。而这种本真的虚无主义其实与阿多诺的具体的虚无主义相似。存在也可以被理解为非同一的东西,是无法用概念直接表达的东西,它不像存在者可以被直接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存在也是虚无。海德格尔与阿多诺的差别在于,海德格尔接受了现象学方法,他要直接地描述存在本身。他所做的工作是要去蔽,让存在直接显露出来。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存在是一种主客体分离之前的那种状况。而阿多诺则不同,他承认主客体分离的合理性,他要用主体所把握的概念表达非同一的东西。虽然概念在表达非同一东西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幻相,但是这是一种必要的幻相。阿多诺用一种辩证法的方法来拯救这种幻相。

阿多诺和海德格尔都不是抽象的虚无主义,他们都通过对这种看似虚无的东西的分析来批判当代现实社会。当然,虽然海德格尔也包含了批判的视角,但是他的批判却不够彻底,由于它采取了一种直观的态度对待存在,虽然从存在的角度来看,日常社会生活不是本真的生活,但是他却任由这种生活状况继续存在下去。他不管存在者,不管存在着的现象,而要把握存在。本来,存在表示了不能被表达、不能被直接观察的东西,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它有一种“不”性,这就是说,它是一种否定性的东西,但是这种否定性的东西却被它以肯定的形式表达出来,类似于虚无的东西被他说成是存在,或者说他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把不在场的东西说成是在场。相比较而言,阿多诺认为,非同一的东西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内在要素,这个要素必然以幻相的形式出现,必然表现为不可克服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客观的。如果人们有非同一性的观念,那么对这种客观的矛盾的认识就成为变革社会的理论。因此,阿多诺的虚无主义更具有一种社会批判的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虚无主义还是有合理性的,我们不能把它和抽象的虚无主义等同起来。在批判虚无主义的过程中,人们的错误往往在于把虚无主义直接理解为抽象的虚无主义,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是对虚无主义的无知和误解。

猜你喜欢

阿多诺虚无主义海德格尔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否定的辩证法”与阿多诺的音乐分析
浅析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念——以黄玉顺的三个方面批判为中心
论海德格尔对实在性问题的存在论分析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拯救表象
———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