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饭圈”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2020-12-09魏文希高振宇
魏文希 高振宇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4)
“饭圈”是粉丝组成的追星群体,又名“粉圈”,是“粉丝圈”的简称。“饭圈”文化,即“粉丝圈”文化,是一种追星文化。现阶段,追星群体多由青少年组成,所以“饭圈”文化也属于一种青少年文化。经过多年发展,“饭圈”逐渐从毫无纪律演变成了组织、规则、权利、义务四者兼备且角色明确的圈子。在新媒体时代下,了解青少年“饭圈”文化有助于深度了解青年思想,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领导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对粉丝活动和“饭圈”文化开展了诸多研究,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Hellekson和Busse[1]确定了粉丝主要类型:“肯定粉丝”和“变革性的粉丝”,以此得出收集、播放、讨论、分析和批评的粉丝群体和创建虚拟角色和世界的另一类的粉丝群体。李纳米以问题为导向,对“饭圈”文化的“病症”—“粉丝”和“偶像”成了命运共同体、盲目崇拜等进行了逐一解读和实证分析,提出偶像要放下身段“正面引导”,粉丝要“文明追星”等方法,促进文化产业正面发展。
我国粉丝组织的发展趋势
通过梳理不同时间“饭圈”文化组织的特点,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征:
组织规模扩大。从早年线下的歌迷会、影迷会到现在粉丝后援会,青少年“饭圈”规模越来越大,结构也更加复杂。这一现象的发展与网络技术息息相关。网络提供了稳定的活动与交流的社区,使线上粉丝活动成为可能,增加了粉丝参与度。网络的匿名性、互动性扩大了情感认同,受众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强了粉丝参与度,强化了粉丝对偶像的认同。
组织功能更加完善。随着粉丝组织结构的完善,粉丝职责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粉丝开始根据需求,扮演不同的角色,越来越多的粉丝开始争夺话语权,加入到粉丝社区工作的各个环节。粉丝已经不再满足于早期信息交流,开始有组织、无偿的充当参与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组织制度规范化。网络粉丝加强对组织制度的维持和管理。现阶段的粉丝社区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则,针对偶像不同时期和活动也会出台相应的行为规范。在一定时期,如特殊节日或明星有活动时,各个组织会联合在一起,方便资金集中,保证严格有序的互动性和更大形式的应援,以整体形势开展活动和工作。
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发展时期,学习压力增大,追星成为了一种兴趣爱好,用以缓解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并不会成为生活中的全部。现阶段,“饭圈”发展日益成熟,尽管大部分的粉丝群体只有属性之分,但粉丝群体内部依然存在着积极向上的粉群,可以让青少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而且“饭圈”文化本身属于一种亚文化,极具号召性和感染力。现阶段,很多“饭圈”行为已经和公益事业结合在一起凸显社会正能量。此外,粉丝群体之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营造出共同喜好的文化圈子,满足了人们日常人际交往需求。这种方式发挥了正面的社会作用。
然而青少年的粉丝活动如果不加以引导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作用:
降低社会责任感。在隐蔽的网络环境下,很多青少年以语言暴力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频繁爆出大量的网络暴力。在所谓的正义背景下,很多人利用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出大量非理性的舆论攻击,低俗无意义的纷争盛行,出现因个别粉丝的不正当举动,导致两家粉丝多天骂战的事例。
盲从现象严重。部分青少年由于受到群体压力,或想得到身边同学朋友认可,避免被孤立,在其他人都讨论明星的前提下,有意无意的开始关注明星,有些青少年甚至以模仿明星的行为和语言来获得认可,这就出现了群体压力下的盲从现象,进而降低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选择力。
当前网络文化快速发展,丰富繁杂的信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通过研究得出青少年追星文化的发展方式,研究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针对饭圈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通过饭圈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正面引导,推动积极向上正能量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