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2020-12-09刘钧
刘 钧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和共青团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共青团要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工作全过程,承担起党赋予共青团的重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共战疫情的壮丽凯歌[2]。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但国外疫情仍然存在复杂性与严峻性。在进入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举措的基础上,要坚定不移地朝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集中发力。
后疫情时代的界定
2020年6月16日,习近平主席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通电话时,提到“后疫情时代”。目前学术界对“后疫情时代”这一论述尚没有统一的界定。本文中,将“后疫情时代”定义为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状态向常态化转变、复工复产复学有序推进,国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阶段。2020年6月7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提到2020年4月29日以后,全国疫情积极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故此可将此时间作为后疫情时代的起始节点。
准确把握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征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的教育教学造成了极大冲击,同时,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在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并非要回到疫情前的常态,而是在总结疫情前的常态和疫情中非常态的经验基础上,深刻把握疫情对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综合来看,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变化”上:一是广大团员青年对国家、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发生深刻变化。二是教育方式由传统的线下方式向线上方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转变。三是分批返校复课安排所带来的分年级分层次教育模式上的变化。四是将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等纳入教育内容的变化。虽然疫情给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要坚持“四个不变”[3]: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不变;二是坚持立德树人,服务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变。三是遵循青年成长规律,将青年作为工作的主体不变。四是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既定工作标准和要求不变。高职院校共青团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与“不变”的关系,以不变应万变,在变中谋发展,才能重构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常态。
精心设定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高职院校共青团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向,对教育资源和内容进行综合梳理和统筹整理,找准后疫情时代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将疫情防控战场转化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鲜活课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团员青年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怀。疫情发生后,举国上下一盘棋,众志成城抗疫情。中国向世界所展现出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要引导团员青年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在面对疫情和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4]。
广泛开展社会责任教育,提升团员青年社会责任意识。面对疫情,“最美逆行者”向险而行,奋战在抗疫一线。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也涌现出一批积极参与社区执勤、巡街宣传、街道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和团体组织,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应发挥先进青年团体和优秀青年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投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广泛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磨炼意志,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社会责任。
全面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2010年,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5]。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引发了人们对生命认知和敬畏的思考。高职院校共青团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思考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生命价值,在面对生活挫折、学业压力、家庭变故和突发危机时,能够从容面对、理性抉择。
积极开展科学精神教育,倡导团员青年尊重科学、勇于创新。对比境外疫情的持续流行,中国凭借科学防治理念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当前在高职院校中,科学精神的培育仍然是短板。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要引导团员青年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热爱科学、依靠科学、学习科学,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将崇尚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不断增强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深入推进健康教育,促进团员青年健康成长。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和个人健康防护的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当前境外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仍然较大。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要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作出贡献。同时,要引导团员青年通过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活动,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在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创新工作理念和路径,建构一套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逻辑。
推进全员育人,构建多维度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育人从广义上讲,其教育主体包括学校各级团组织和全体团干部。此外,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共青团开展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在学校层面,基层团支部是实施团员青年思政教育的基础,要充分发挥“校团委-院(系)团总支-团支部”作用,坚持以主题团课、团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将抗疫精神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相结合,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在团员青年中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团干部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掌握适应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与团员青年产生相互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良性循环。在社会层面,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高职院校要建立团员青年到社区“报到”工作长效机制,引导团员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深入挖掘社区在战疫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涌现的先进典型等育人元素,推动形成学校和社区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推进全程育人,分层分时开展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注重的是从育人时间和周期上实现育人无时不在。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随着境外疫情形势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把握关键教育契机,注重加强团员青年的过程教育。一是团组织利用自身贴近青年的政治优势,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和身心状况。二是面向不同年级学生分别开展教育活动。三是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及时宣传疫情防控权威声音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四是大力挖掘宣传广大团员青年中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邀请参与战疫的警察、医护人员讲述亲身经历,提高教育效果。
推进全方位育人,将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鲜感”转化为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的“新常态”。“全方位育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在疫情“战时”状态的延期开学期间,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要积极构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同心圆。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优化线上教育形式与内容,开展在线讲座、主题团日、升国旗等形式的教育活动,构建青春“云思政”工作格局。二是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生命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健康教育等内容融入实践活动中,引导团员青年通过实践使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得到升华。三是组织开展以抗疫精神为主题的朗诵、辩论、书画展等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团员青年通过文艺作品诠释抗疫精神,让弘扬抗疫精神在校园成为主旋律。四是防范不实言论和恶意造谣的错误引导,不断强化团员青年的网络素养,理性分析辨识网络信息,规范自身网络言行。
后疫情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高职院校共青团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主动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充分运用疫情防控生动教材,在方式方法上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实施,创新工作路径和工作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共青团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