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及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20-12-09顾爱芹王立春
顾爱芹,徐 红*,王立春,贾 敏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长期高血压较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发生出血情况,进而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多数患者会可发生偏瘫,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给患者以及其家庭带来较重的负担[1]。根据相关研究得知,采取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为此,本次对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及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57~78岁,平均(67.34±3.67)岁。研究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8~77岁,平均(68.67±3.85)岁。以上患者均符合此次研究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以及无法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及护理,护理详情如下所示:
(1)报膝训练:对于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的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膝;双手交叉;将头抬起,轻轻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训练者可帮助固定患手,以防滑脱。可有助于缓解下肢和躯干的伸肌痉挛以及缓解上肢的屈肌痉挛。
(2)翻身训练:向患侧翻身训练时,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交叉,患手拇指在健侧拇指前方位置,双上肢伸展并向头上方伸举,下肢屈膝。双上肢做伸展动作,于头上方做水平摆动。借助摆动惯性,带动身体翻向患侧。向健侧翻身训练时,患者取仰臣卧。双上肢屈曲抱胸。健退屈曲,用健侧脚钩住患侧腿下方位置。健侧伸膝力量带动患侧身体翻向健侧。
(3)恢复评平衡训练:护理人员用手把持患者肩部,用下腹、大腿来支撑其背部,使患者记住正常坐位时的感觉。护理人员用双手把持肩部,不时把手放开,将要倒时扶住患者。并从前方握住患者双手,时而松开,指导患者独立维持坐位。患者能够独自抓住大腿保持平衡,不时把手松开,若要跌倒,则立即抓住大腿。当患者不采取任何辅助,且手可自由上举及伸展时,能够独立维持静态的坐位平衡。
1.3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能力采取Barthel指数法进行评价,重度依赖评分低于40分,患者无自理能力。中度依赖评分41~60分,患者大部分日常活动需他人照护。轻度依赖评分61~99分,患者小部分日常活动需他人照护。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研究组、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治疗前Barthel评分:研究组(36.16±7.72),对照组(37.25±6.54),t=0.762,P=0.448。治疗后Barthel评分:研究组(67.62±9.43),对照组(52.16±10.79),t=7.629,P=0.001。治疗后研究组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为显著。
3 讨 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脑最严重的并发症,当一侧发生脑出血时压迫同侧锥体束,进而影响上下肢、面肌、舌肌的运动功能,导致对侧偏身瘫痪,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患者血管壁强度下降,因情绪激动、脑力、体力劳动影响,血压极易上升,脑出血风险较大。
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治疗中,肢体功能的恢复是必不可少环节[2]。通过早期训练,加强上肢、下肢、翻身、平衡能力的练习不但能避免肢体退化还能提高身体灵活度。相对于常会护理而言,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侧重点更明显,患者恢复更快[3]。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对照组在干预前的Barthel评分无明显差异,日常生活能力为重度依赖。经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为显著。评分结果为轻度依赖,因此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总而言之,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及护理后,其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