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雏鹅育成率的若干技术措施

2020-12-09葛位西张建新

现代牧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鹅苗饮水器鹅群

黄 彬,葛位西,张建新

(1.开封市畜牧工作站,河南 开封 475000;2.漯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

在“大力发展草食家畜,走节粮型牧业道路”的方针指引下,在非洲猪瘟疫情的挤压下,国内相当一部分养猪场转向了养鹅业,我国肉鹅饲养业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养鹅业的从属地位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养鹅技术普及进展极不平衡,盲打莽撞、转产扩产造成仔鹅成活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养鹅业的稳定发展和整体效益。鉴于此,特撰文介绍提高雏鹅育成率的若干技术措施。

1 育雏的温度控制

目前,鹅苗的育雏期多数为4周。运用优选法和生产实际测算出的入舍温度(俗称“开温”)为29.8~31.2 ℃,其后有三种控温方法:(1)均衡降温法。前3周每天降低0.4 ℃,第4周温度降到20 ℃左右,当外界温度不低于13 ℃时不再给温(俗称“脱温”);(2)先高后低法。第1周每天降温0.2~0.3 ℃,第2周每天降温0.4 ℃,第3周每天降温0.5~0.6 ℃,第4周保持在20 ℃左右,外界温度不低于18 ℃的情况下“脱温”;(3)阶段降温法。前2周每天降温0.4 ℃,第3周维持不变或每天降低 0.1~0.2 ℃,第4周维持在20 ℃左右,此后根据外界气温变化控制室温,直至“脱温”。上述三种控温方法难度大小不一,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以及不同方法孵化的雏鹅,应用时应根据设备条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育雏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具体的控温方法。不同的控温方法也可以结合运用,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其基本遵循是“看雏施温”,即根据鹅雏在育雏床上的表现调整温度。

2 湿度控制

育雏舍内不使用专门的湿度调节器,育雏舍内摆放开放式饮水槽或圆筒式自动饮水器,以饮水槽或饮水器裸露水面的自动蒸发维持舍内湿度。一般要求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10日龄后要注意防止室内湿度偏高。

3 光照控制

雏鹅育雏室内的光照时长在前3天为连续照明,4~7日龄为每天20 h,此后逐步减少到16 h/天。补充光照应根据育雏的不同季节,确定夜间开灯具体时间及时长。光照强度不宜过强,以10 Lx为佳。光源以白炽灯为最佳,当鹅苗出现焦躁不安或相互啄羽时,可改用蓝色或绿色光源。

4 饮水管理

按照人饮用水质量标准控制育雏饮水的质量。保证充足的饮水是至关重要的,最为实用的方式是使用真空饮水器,每100羽配备4~5个饮水器。因为育雏室内温度较高,应每天2次更换饮水并彻底清洗饮水器。10日龄后可以使用水盆或水槽供水。因为鹅苗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卸车后进入育雏室的鹅苗,应给予0.25‰的高锰酸钾消毒水清理胃肠。所有鹅苗饮水完毕后2 h,再用柴胡注射液饮水1次(2支/壶)。两日内使用凉开水,两日后使用经过消毒或过滤的饮用水(自来水、泉水、河水等),10日龄以后可以使用自来水或深井水。有自然光照的时段内,饮水器中要有足够的饮水。生长速度较快的肉仔鹅对维生素需求量较大,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予以补充。

5 开食及给料

鹅苗进入育雏室3 h内不要投料,待全部学会饮水后,才投以雏鹅料。自由采食的鹅群,料筒数量按水桶数量的2/3配备。鹅群定时给料。保证每羽鹅雏的料槽位长度,小型鹅不低于5 cm,中型鹅不低于8 cm,大型鹅不低于10 cm (以1日龄进入孵化室为准),14日龄后采食位置应增加1倍,30日龄以后每只鹅的采食位置(料位长度)约20 cm。每天清洗1次料槽,避免饲料霉败变质引起霉菌毒素中毒。育雏期前3周以自由采食为宜。若定时喂料,应逐渐减少给料次数,第一天8次,以后每3~5天减少1次,至育雏结束时变为4次/天。

使用肉鸡饲料喂养雏鹅是非常危险的,应饲喂专门的雏鹅饲料。精饲料的用量控制为前3天每只雏鹅每天10 g,4~7天每只每天15~20 g,第2周每只每天35 g,第3~4周每只每天50 g,第5~7周每只每天60~70 g,第8~10周每只每天100~120 g。随着日龄增大,其采食量也快速增加,但是在第4~5周龄要严格控制精饲料的用量,精饲料过多容易造成主翼羽外翻,也可能诱发“痛风”。

6 青绿饲料供给

鹅是草食家禽,育雏阶段合理使用青绿饲料,不仅有利于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也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啄羽。鹅的舌部有味蕾,可分辨辛、辣、甜、苦、酸和无味[1]。3日龄可以开青[2],选择鲜嫩的叶菜如包菜、白菜、上海青、油菜叶、娃娃菜、红薯叶、苦荬菜、生菜和莴苣叶等,洗净晾干后切成指甲盖大小,与精饲料混合均匀撒在开食盘上,让鹅雏自由采食。以后每天早、中、晚各1次,用切碎的青绿饲料与精饲料、粗饲料混合后喂饲,也可在半上午和半下午单独喂饲。

7 通风管理

育雏室内的空气质量越洁净越好,但生产实际中,由于工艺、保温和密度等原因导致育雏室内空气质量不佳,尤其是在冬季和早春外界温度偏低时,由于室内保温要求而减少通风。通常,当管理人员进入育雏室能够嗅到氨气气味时,空气中的氨气浓度已达到20 ppm左右,当眼睛感到不适时,已达40 ppm,所以高架床育雏时建议每天清粪一次,地面平养育雏时每天应添加一次锯末。

通风是改进育雏室空气质量的最简便办法,建议环境温度20 ℃左右时,晴天的1000~1700时至少通风换气2次,通风时长以雏鹅的表现为准,当出现尖叫、扎推时应立即结束通风。15日龄以后利用雏鹅到室外运动场活动的间隙把门窗或风机打开,充分通风换气。不论是曾经使用过的老育雏室或是新建的育雏室,在进气孔洞内应加挂紫外灯,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这是减少鹅雏发病的有效措施。

8 卫生防疫管理

在鹅雏进入育雏室之前,对育雏室彻底消毒是非常必要的。4周育雏期内应每周进行1次带鹅喷雾消毒,应尽可能选择无刺激性气味、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3日龄内的幼雏接种小鹅瘟疫苗或注射小鹅瘟抗体血清是提高育雏率的基础工作[3],也可以在雏鹅出壳后接种。副黏病毒病疫苗应在10~15日龄接种[4]。20日龄前后要接种禽流感疫苗。2周龄和4周龄分两个疗程使用国家规定的药物预防大肠杆菌病。

9 密度和组群分群

鹅雏投放密度过大,不仅造成空气质量低劣,还容易引起啄羽,甚至发生恶性啄癖。推荐密度为:第1周大型鹅20 羽/m2、中型鹅25 羽/m2、小型鹅27 羽/m2;第2周分别为12、14和16 羽/m2;第3周分别为7、10和12 羽/m2;第4周分别为5、7和8 羽/m2;第5周以后分别为4、4.5和5 羽/m2。推荐的组群规模为大型鹅200 羽/群、中型鹅250 羽/群、小型鹅300 羽/群。因公、母鹅生长发育速度的差异 ,育雏期内应有1~2次以体型大小为标准的重新组群。

10 人员管理

鹅雏胆小怕惊,饲养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做到穿着工作服(至少不穿着艳丽服装)上岗,出入、洗手、换鞋应养成“三轻两不一细心”的习惯,即轻声说话、轻脚走动、轻音操作、不使用气味浓重化妆品、不串岗、细心观察鹅群表现。工作人员和生产规程应保持相对稳定。

猜你喜欢

鹅苗饮水器鹅群
被鹅追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鹅苗养殖注意事项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stage of nursery pig with different drinkers at different water pressures in summer
红糖水防止鹅中暑
不同饮水器保育猪用水总量及浪费水量对比试验
常年出售鹅苗与大鹅
哺乳母猪单位时间内饮水器出水量需要研究
常年出售鹅苗与大鹅
冬季鹅苗网上立体育雏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