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学习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以会计专业为例
2020-12-09卢燕
卢 燕
(西安实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陕西 西安 710002)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如何让中职学校的学困生也能成功出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是值得每一位中职教师思考的问题。中职学困生人数众多,加大了中职教师的教育教学难度。中职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弱,学习能力欠缺,缺乏学习信心。本文从家庭、社会、个人、学校、政策宣传等方面分析中职学校学困生学习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中职学困生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一)家庭成长环境影响。经过访谈及调查,发现中职学困生家庭存在以下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多为中专或高中以下学历,大部分中职学困生来自农村及城中村,父母在城市打工,很少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有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意识,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不主动与老师配合,还有一部分孩子的家庭遭遇了变故,如父母离异等,导致孩子心灵受创,无心学习,有些孩子的家长由于自身生活压力过大或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教育孩子的耐心、信心以及方法。这些来自家庭环境的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他们认识不到知识对人生的重要作用,缺乏求知欲,接受知识被动而消极,久而久之,逐渐变成“学困生”。
(二)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发展到今天,呈现出价值多元化、信息多元化、资源非常丰富的态势。大量的有害无害信息通过网络进入了中职生的世界,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给中职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网上的有害信息如拜金、享乐、暴力、色情和迷信等内容,对于涉世不深的中职生来讲,已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有些学生盲目追求张扬个性,盲目追星,崇拜网红,认为学习无用,甚至嘲笑埋头学习苦练专业技能的人“呆板”、“无趣”,不会迎合社会潮流。这些网络有害信息导致了部分中职生迷失方向,自我定位错误,变成“学困生”。
(三) 个人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缺乏学习信心,自卑心理严重,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很笨,不是学习的材料,对老师缺乏信任,由于缺乏学习的成功体验而惧怕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也没有主动记笔记和提问题的习惯,遇到问题大多是回避,老师“推一下”“转一下”,学习非常被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文化课基础薄弱,导致对专业知识的表述不能理解,造成了学习困难。
(四) 学校因素的影响。学校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上。职业学校相对于普通中学来讲升学压力要小很多,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对学生的管理,学校把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至于教育教学的质量则处于次要位置,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万事大吉。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没有相应的考评制度或措施。加上有部分老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不知自己的教法早已与时代脱节,没有充分调动中职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这些孩子的潜能。而青年教师的问题是教育教学经验不足,面对这些性情顽劣的中职学困生,空有一腔热情却不知如何面对。教师有限的教育教学水平导致原本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加觉得学习无趣、乏味。
(五) 有关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宣传力度还不够。“十一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企业对技术型人才需求也很旺盛。但是,目前而言,我国传统观念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对职业教育的不当认知已根深蒂固,民众对从事技术性和技能型工作的偏见还一时难改[2]。中职学生的家长和孩子对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并不关心和了解,学生看到其他同龄的孩子考上了普通高中,认为自己是“中考落榜生”,不得已才选择职业学校,心情郁闷、学习被动,加剧了中职学困生现象的出现。
二、中职学困生转化对策
(一)加强家校合作,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子知识并树立教育好孩子的信心,促进中职学困生脱困。瑞典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母亲摇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3]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我们认为,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有可能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有可能变得更坏。新教育实验认为,没有学生父母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4]针对中职学校学困生家庭出现的问题,可采用以下措施:加强家校联系,开设“家长课堂”,通过讲座的形式,为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及时纠正不当的教育方式;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鼓励家长主动与老师保持经常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长和老师对他浓浓的爱;对于学生在学校出现的突发不良状况,要及时和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参与教育学生的意识,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迫于学校及教师时间、能力的限制,可将“家长课堂”纳入社区教育,免费为这些中低收入家庭的学困生家长提供教育援助,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使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逐渐帮助家长树立起教育好孩子的信心,促进中职学困生脱困。
(二) 净化社会环境,关爱学生成长,引导中职学困生远离社会不良风气。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培养优良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不良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是非常不利的,更无法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而中职学困生由于自控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已经刻不容缓。这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学校更肩负着引导学生远离社会不良风气的重任。可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法制教育,在学生中普及法律常识,讲解司法案例,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2)加强手机管理,上课时间,学生的手机统一保管,使学生能专心参与学习活动。3)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减少学生接触不良社会信息的机会。4)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在会计模拟教学中,利用会计人员的岗训,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接受思想的洗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 针对学困生个人问题,实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职业理想。对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学生非常渴望老师能在他们黑暗的人生中涂上鲜亮的颜色,但他们不懂得表达内心的独特需求[5]。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教师的欣赏、鼓励和教诲会让这些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于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从入校起就纠正学生以前的不良习惯,让他们意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困生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加强督促和检查。教师在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纠正时要避免进行反问或没有意义的质问,不必要的威胁或展示权威[6]。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课外个别指导,要有耐心、有信心,不放弃,让“学困生”觉得“我可以”“我会做”。也可采用学生间的“同伴互助”,让学优生带动学习困难的学生,让榜样的力量产生激励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没有了担心教师批评的顾虑以及直接问老师问题的紧张感,学生会用自己的理解方式为同伴讲解所学知识,他们之间经历相似,价值观相似,认知水平相似,理解问题的思路和方式也相似,所以同伴互助方式更容易被学困生接受,使学困生学习效率提高。还可组成教师“帮扶团队”,主要是任课教师要与班主任多交流“学困生”的心理变化,学习态度及行为习惯的改变等,及时调整对于学困生的教育教学策略,让学困生取得较大的进步。
(四)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升中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中职学校应制定有关学困生转化的考评制度或激励措施,提升中职教师的育人责任感、成就感、自豪感。全体教师都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帮助更多的的中职学困生早日“脱困”。时代在变,每一届中职学困生的情况也在变,教师要坚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理念,坚持终身学习,唯有终身学习和持续提高,才能避免自己成为“过时的教师”。[7]1)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滋润学困生健康成长。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都有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师真诚的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进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会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奋发向上。[8]要让学困生不排斥学习,首先要让这些学生喜欢教师。学困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动机,更认识不到哪一门课重要、哪一种专业技能对自己有用,只知道喜欢哪位老师,才有欲望去学习那门课。所以,老师在平常的班级活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这些学生的表现,发掘这些学生身上的亮点,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赏,点燃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情,他们才愿意去尝试学好相应的课程。2)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用来指导实际的教学行动。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认为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9]。学困生虽然学习基础薄弱,但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在讲授会计专业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会计就在生活中。3)课程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富有趣味性,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以会计专业课为例,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科目表需要死记硬背,这对学优生影响不大,但对学困生而言,会彻底扼杀他们的求知欲。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设置了“玩转科目牌游戏”,学生参与度很高,尤期是学困生玩得很开心,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专业知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变学生、家长等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八种智能,每个人都有其在某一方面或某两方面擅长的能力,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情况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用同一种教育模式去教育所有学生,不能让所有学生去学习相同的课程,中职学校的专业和课程是为了发掘学生潜在智能而设置的,与这些学生的智能情况相匹配,意在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立足社会的职业能力。但社会大众并不认可职业教育,特别是学生及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一个层次的教育,要扭转社会偏见,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等值教育,是学生两条并行的发展轨道,必须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可采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职业教育的思想及政策。对外宣传是展示职业教育思想及职校学生风采的最好途径。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转变了,觉得上职业学校不再是“丢人”的事情,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在智能,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中职学校学生的活力才能真正焕发出来,而不是一直被“失败”的“阴霾”所笼罩,学习心态阳光了,中职学校的学困生就会大幅减少。
中职学校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关爱、帮助这些学生,为他们排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让他们健康成长,早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