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办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之我见

2020-12-09张友佳

新农民 2020年13期
关键词:插秧机晚稻大田

张友佳

(湖南省湘潭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湘潭 411228)

水稻机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现在技术十分成熟,在全国已大面积推广。该技术改变了水稻生产过程中传统的手工栽插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益,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在生产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从塑盘育秧机插技术、大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加以改进,才能发挥水稻机插秧增产增收的优势,使之在生产中得以更广泛的认可和运用。(1)机插秧劳动强度低,一台高速插秧机4人使用(机手2人、帮工2人),每天可插田40~60亩,人平10~15亩,人工机插每人每天近1亩,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00%~1400%,2人操作一台插秧机每人工作时间近4~6h,而人工若每天插一亩起码要工作12h以上,极大了降低了劳动强度。(2)机插效率高,相应地缩短了插秧期,有利于适时插秧。(3)机插秧能使田面更加平整,作业之后等于又平了一次地,这样在灌水较轻的返青期不至于造成旱涝不均的现象,为保全禾苗创造了条件。(4)机插秧行距、间距清晰,有利于苗禾间通风透气,吸收阳光,减少了病虫害,且喷洒药物能面面俱到不留死角。(5)机插秧能达到增产增收,机插秧能按照农艺要要求调整行距、间距、穴苗数、栽插深度,且能带土栽插,根须损伤较少,成熟后稻谷均匀饱满,能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例如,湘潭县孝成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5台高速插秧机,2019年承包了2000亩稻田的种植水稻,全部采用了机插,1500亩种植双季稻,500亩种植单季稻,早稻收粮食60万千克,单季稻收粮食30万千克,晚稻收粮食75万千克,合计全年粮食总产165万千克,较未使用机插秧2018年的150万斤增产15万斤,2018年治虫成本45.5万元,较未使用机插秧2018年的50.5万元节约5万元。

1 办班的必要性

1.1 劳动生产率高

通过举办机插秧培训班,农民掌握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各项技能,购机的积极性有望得到提高。根据多年实践测算,一台高速插秧机4人使用(机手2人、帮工2人),每天可插田40亩,人平10亩,人工插田每人每天仅1亩,劳动生产力率提高900%。

1.2 社会效益好

按照培训2名机手,购置并使用一台插秧机,培训300人计算,可新添插秧机150台。全负荷作业,全年可投入机插39天/台(其中可插早稻8天、中稻25天、晚稻6天),机插面积按40亩/天/台计算,全年新增机插面积150台×39天/台×40亩/天=23.4万亩;按照往年机插秧可增产15%,即每亩可增产粮食150斤计算,全年可增产粮食150斤/亩×23.4万亩=3510万斤,可增收3510万斤×1.3万元/万斤=4563万元。

1.3 经济效益可观

根据现行机插60元/亩计算,农机手可获得收入60元/亩×23.4万亩=1404万元。

1.4 办学成本低

办一期300人的培训班,需①资料费300人×50元/人=1.5万元;②学员中餐费300人×15天×40元/人·天=18万元;③学员交通费300人×15天×40元/人·天=18万元;④招生费300人×400元/人=12万元;⑤实操费(含油料、租机等)10台×30天×200元/台·天=6万元;⑥宣传费6.5万元;⑦办公费9万元;⑧参观学习费300人·天×300元/人=9万元,合计80万元。

享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国家补贴3000元/人,合计享受国家补贴90万元,我们还可利用节余的10万元购置机插秧培训教学设备。

2 办班的可行性

2.1 招生容易

机械化插秧能做到合理密植,株间通风,透气性良好,在同等气候、管理的条件下可增产10%~20%,且节省人工,并能减少病虫害,节约病虫害防控成本,农民乐于接受,购机国家又实行购机补贴政策,购机成本低,但机械化育插秧知识欠缺,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免费培训,很多农民要求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2.2 办学条件优越

我中心占地18亩,实践操练场10亩,教室100m2,教学用高速、低速插秧机各一台,其余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湘潭县有一大批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较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作为实习地点。

2.3 师资力量雄厚

我中心聘请了多年从事插秧机技术研究的市农机具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胡为民;具有丰富育插秧技术的孝成农机合作社主任、农机农技专业人士高级农艺师胡孝成;多年从事大田管理的叠福农场场长、中级农艺师谭建帮现供职于农业农村局等担任教师。从育秧,机插、大田管理等方面都能一一讲解,通俗易懂,能坚决执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规范》DB43地方标准(DB43/T742.1-2012)要求。

3 办班的工作方法

3.1 做好招生工作

选择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及热衷机插工作的农民作为培训对象。培训资料齐全,准备好适应机插的育秧、机插、大田管理的各项技术资料,病虫害防治知识,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农业企业经管管理、农业产安全、农产品营销、新农村建设知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使用与维护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际操作,进行育秧技术、插秧机的维护保养。插秧机的实际操作训练。同时组织学员前往各项工作都很出色的农业生产企业参观学习。讲求实效,培训后举行结业考试,达到人人掌握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3.2 扎实开展课堂、实操教学

(1)机插秧育秧是前提。根据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教师必须分早稻、晚稻都讲清楚要点。包括选种、秧田选址、营养土使用、秧盘选择、整理秧床、摆放秧盘、播种的手法、盖膜、秧期管理、控苗、安排机插等各项要领。逐项对照模型、实物进行讲解,并要求学员进行演练。

(2)插秧机手必须掌握水稻机械化种植大田育插秧技术流程才能栽插作业。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具有节本高效、增产增收等特点,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在农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们进行大量的探索、实践和试验,突破了基质土育秧禁锢,采用田泥软盘育秧,简化了操作程序,降低了育秧成本;完善了晚稻育秧控苗技术,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双季稻”种植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种植技术。技术要点包括:早、晚稻最佳品种搭配;早、晚稻最佳播种时间和育秧方法;最佳机械栽插操作方法以及机械栽插后的大田管理等要点。

目前,湘潭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迅速,广大种粮农户、农机合作组织和基层农机管理人员迫切需要掌握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指导性强、便于操作的水稻田泥育秧、插秧机作业技术规范资料。

一是大田准备及要求。施足基肥:根据土壤肥力和高产栽培目标按科学配方施肥原则计算施肥量。一般亩施复合肥40千克,加碳铵30千克或尿素10千克,有条件的亩增施农家肥10~20担,施用方法在翻耕时均匀撒施。精细整田;大田耕层适中,耕层深度为15~20厘米。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无残茬、无石头、无杂草,插秧作业时不陷机,少有拥泥。全田面差<3厘米,栽后达到寸水棵棵至。机插大田要深沉:平整时间要在机插前两天完成,达到泥浆沉实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浑不浑浊,水深保持1~3cm待机插。即耕即插,未沉淀的泥浆会淹没浅栽的秧苗,影响分蘖。不能秧等田,只能田等秧。

二是插秧机作业参数的调整。机插密度调整(株距调整)。插秧机株距标识参数数字表示每3.3平方作业面积的穴数,调节插秧机株距手柄实现载插密度调整。“70”位置档:表示株距为146毫米,栽插密度为每亩1.4万穴;“80”位置档:表示株距为131毫米,栽插密度为每亩1.6万穴;“90”位置档:表示株距为117毫米,栽插密度为每亩1.8万穴。早稻机插秧株距建设用“90”档为适宜,栽插密度为1.8万穴;晚稻可根据水稻品种要求进行参数调整加大株距。纵、横向取秧量调整。调节插秧机横向取苗量、横向取苗量装置,改变分割秧块大小面积,每平方厘米秧块上秧苗株数的多少,决定每亩大田基本苗的数量。机插尝试,根据大田软硬,调整好栽插深度,控制在1.5~2.0厘米,秧苗以“不漂不倒、越浅越好”为原则。

三是掌握机械栽插作业流程。插秧前准备:启动插秧机,在提升状态下,缓慢驶入田中,置下降状态,准备插秧。装秧、秧苗补给:首次装秧时,应将秧箱移到最左侧或最右侧。秧块应展平放置在秧箱上,底部紧贴秧箱。压下压苗器,压苗器压紧程度应确保秧块能顺利滑动,且不上下跳动。在栽插过程中应及时补给秧块,补给秧块时若秧块超出秧箱,应拉出秧箱延伸板,防止秧块弯曲断裂。栽插路线:根据稻田形状,考虑通风透光性能,确定栽插路线。对形状不规则田块,先规划成多块规则形状,选择最优行驶方案,尽可能减少空白区域。

四是机插作业后的插秧机维护保养。作业后冲洗,清洗淤泥、清干净杂草。待水晾干后将往复运动部位涂抹润滑油,向润滑油嘴和旋转件加注润滑油,做好秧针、运动面的防锈处理。检查、调整或更换损坏的秧针,检查拧紧紧固件。启动发动机,运转各部件,使润滑油充分润滑部件;将发动机油箱余油和化油器余油放净,将机罩覆盖好插秧机存放。

(3)机插秧后稻田的田间管理。管理原则:早、晚稻品种搭配原则,即早搭早、中;中搭早、中。推荐早搭迟。并选择返青期短,分蘗势强,有效分蘗数多的品种。大田管理原则,即促进早生快发,适时晒田控苗,搞好病虫防治,确保稳产高产。

管理措施:做好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

4 办班后社会效果

综上所述,为尽快实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必须狠抓机械化育插秧知识的普及,适时举办育插秧机械术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机手对机插秧的认识,插秧机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得到普遍提高,农民购机积极性显著提高,插秧机极大推广。全年可新增机插面积23.4万备,机插率增至50%,并能提高900%的劳动生产率,粮食增产3510万斤(折增收4563万元),农机手增收1404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生产育插秧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全县水稻 全程机械化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插秧机晚稻大田
晚稻帖(外一首)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浅谈水稻插秧机的使用维护及故障排除
丰收的田野
超智能插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