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环境监测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2020-12-09余四妞
余四妞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农业农村局,云南 福贡 673499)
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农业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生态农业环境的保护,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从而评估农村环境质量,分析出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明确污染原因,为生态农业环境监测保护奠定基础。
1 生态农业环境监测内容分析
1.1 土壤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的情况对于农作物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土壤污染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基地,不同区域其土壤的污染情况各有差异。总体来看,南方的土壤污染问题比北方严重,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监测中,要重点对土壤进行监测,丰富生态农业环境监测内容。
1.2 水源
水源监测也是生态农业环境监测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做好水源监测工作,避免水源污染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化肥的使用会给周围水体、地下水造成污染,对水源的监测,需要从总氮、需氧量、氨氮等污染指标上来进行监测,并密切关注氯化物、硫酸盐等指标,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基础。
1.3 大气
大气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在监测时,需要重点对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进行监测,需要基于空气质量指标,将监测工作落实到实处,严格控制好污染物排放量。
2 生态农业环境监测的影响因素
2.1 设备
在监测环节中,如果监测设备精度有限,并且设备老化,那么就会给对监测结果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监测质量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另外,受到设备的影响,也会影响监测数据的利用率和价值,增加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2.2 人员
在监测时,如果人员缺乏质量意识,专业能力有限,那么会导致监测工作的科学性不足,监测效果也不明显,影响正常的工作效率,对生态文明的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2.3 其他因素
对于生态农业环境的监测,还有多种影响因素。一方面,监测方式丰富与否,如果需要的监测方式不能满足监测要求,应用适用性不高,那么也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另一方面,在监测环节中,需要对监测要求、地形地貌、能源生产情况等各种要素进行深入考量,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就会影响监测成果的应用。
3 生态农业环境监测保护工作的开展策略
3.1 把好设备的选择关
要提升生态农业环境监测保护工作的质量,首先,需要把好设备的选择关,选择性能可靠、优质的设备,并对设备的使用全程进行控制,让生态环境监督工作能够得到有力支持,从而为监测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在应用设备的环节中,相关人员要规范自身操作行为,了解设备的价值特性,以充分发挥出设备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上的作用和价值。
3.2 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构建完善的激励措施,强化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其专业能力,提高人员的综合素养和环境监测水平,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提供有效支持。
3.3 丰富监测形式
在具体监测上,需要根据农业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监测要素的变化来利用丰富的监测方式,例如,需要大力推行遥感技术,将其应用在水环境、土壤、大气监测中,通过多种监测方式的应用,能够提升监测工作的技术含量,提升监测水平。同时,在监测时,要对监测要求、地形地貌问题进行全面考量,将各项工作充分落实到实处,提高监测水平,并严格控制好监测工作的落实流程,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减少负面因素的影响,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奠定基础。
3.4 加强领导
生态农业环境监测保护,属于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能够为环境管理决策工作提供精准的支持,对于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行为是由政府主导的行为,有着社会性、法定性和公益性特征,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这项工作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结合起来,狠抓落实。
3.5 对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规律进行监测
收集与污染系数相关的各类内容,根据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工作方式、种植制度等构建检验系数,计算肥料污染流失系数,掌握好农业污染源流失的主控因素和时空变化规律,为面源污染的控制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各地农产品产地主要大宗及优势农产品质量的连续跨年监测,及时掌握其质量安全情况,通过科学分析提出合理建议,为进一步充实优势农产品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区域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发挥好农业区域比较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农业环境监测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而这项工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未来的监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科学整合,精心选择设备,发挥出各类设备的作用和价值,以确保生态环境的监测可能可以达到理想效果,满足农业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