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
2020-12-09李顺江
李顺江
(行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 行唐 05060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和生活中对于林业提供的生产材料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需求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林业生产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的手段。在林业生产活动中,制约林业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就是林业病虫害问题。这一问题不但会导致林业生产效率降低,还会对林木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是林业发展中需要重点控制和管理的内容。
1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病虫害的预防,另一个是病虫害的治理。在林业活动中要以预防作为主要内容,辅助除治技术,达到病虫害防治的长期效果。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以下几种。
1.1 生态防治技术
生态防治技术是一种长期有效的防治技术,只要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就会发挥出对病虫害的抑制作用。这一技术以生态学理论作为病虫害防治的基础。通过森林、害虫天敌和谐共存,对害虫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这种方法不但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能够对生态起到调节作用,害虫既不会被彻底消灭干净,同时也不会发展到成为虫灾的规模,从而达到林生产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1.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原理与生态防治技术类似,但是更为具体和精细,通过引进对病虫害发展有抑制作用的生物,并且增加这些生物的数量,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通常可以采用引进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生物进行害虫控制。这些方法基于生物角度,对林业的生态环境破坏小,是非常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但是在使用的同时需要考虑到物种入侵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化学防治技术
病害虫的化学防治技术是比较传统的防治技术,就是通过农药完成林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这种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不断的进行革新,从最开始的大量喷洒农药进行无差别的毒杀,到根据害虫的特性,进行农药种类和浓度的控制,实现有针对性的毒杀,不会对林区内其他的动物和昆虫造成影响。这种方法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林区内的生态系统,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但是这种防治方法效力较短,适宜处理爆发性的病虫害问题,并且投入成本较高[1]。
1.4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一种对林区生态损害较小的防治方法,通常可以利用生物的趋光性等特点,通过设置陷阱进行诱杀,这种方式的优点非常明显,通过规划和布置好林区内的陷阱密度,就能够达到良好的虫害消除效果。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
2.1 进行林区多样化规划
在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上,通过防治技术的合理应用,达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效果。可以对林区物种多样化进行规划,使其具有更好的生态性,达到林区病虫害治理的效果。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季节和特点,对林区内的树木种类进行优化,选择具有天然抵抗能力的树木品种,并且在林区内引进害虫的天敌,例如一些鸟类和昆虫等。尽量丰富林区内的物种多样性,使其形成的生态体系更加复杂,能够具有良好的自然循环机制[2]。这样的林区规划能够有效的抑制病虫害的发展和爆发,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2.2 林木养分的科学配置供给
在林业病害的防治上,主要内容就是林木营养物质的供给。林木生长与人类同理,如果营养不良,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病害,但是营养过剩并不意味着林木会生长的更快,获得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营养过剩同样会导致林木出现病害。所以在林业资源的经营中,要做好林木营养的科学配置。通过对土壤成分分析,结合树木的成长阶段,进行科学的水肥控制,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在营养的配置上,还需要考虑树木种类的差别,不同的树木由于对环境要求不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比例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营养提供方案,做到科学配置。
2.3 建立完善的病害虫害防治体系
病虫害的防治体系是确保病害虫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流程,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在病虫害防治体系中,首先要做好林区的检疫工作,防止外来病虫害的入侵,造成林区生态环境破坏,引发的病虫害[3]。其次,就是依照相关规定对于可以砍伐的树木及时砍伐清理,为其他树木的生长提供空间,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最后就是形成病虫害治理的机制,在病虫害发生后,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针对病虫害的类型和产生原因,开展及时的治理工作,减少病虫害对林区树木的破坏程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具有非常多的先进技术,针对不同形式的病虫害能够有效的消灭和抑制。通过这些技术的合理应用,编制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办法,能够在病虫害发生前进行预防,发生后进行消除,有效的保护了林木的健康生长。随着林区科学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立,林业发展的速度将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