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思考
——评《欧美生态文学》

2020-12-09曹新宇蒲昱竹左荆蕾

关键词:欧美文学人类

□曹新宇 蒲昱竹 左荆蕾 张 楠

[内容提要]王诺所著的《欧美生态文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欧美生态文学的作品。该书对生态文学的起因、内涵、特征、贡献以及生态文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学理性论证,阐述了生态文学的思想基础,历时地考察和评价了欧美生态文学与西方生态思想的发展及其主要成就,讨论了多部欧美文学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思想,是国内生态文学研究的先锋作品。本文以《欧美生态文学(修订版)》为研究对象,整体评述了该书的内容,总结了该书的主要特点,系统梳理了该书对国内后续的生态文学研究的影响。

苍穹之下,生机勃勃,万物和谐。这大概是每个热爱生命、崇尚自然之人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状态。自然生态的神秘与美丽总是令人流连。然而20世纪以来,生态破坏愈演愈烈,危机频繁爆发,全球正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肩负起人类保护自然的责任。在上述语境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愈发突显,生态文学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文学是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强调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当,以期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推动生态文明思想建设。

《欧美生态文学》是国内第一部欧美生态文学教材和专著,也是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第一版于2003年出版,2011年进行修订出版,增加了“生态文学概论”一章。该书自出版以来为国内生态文学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在知网上检索发现,截至到2020年5月20日,引用该书的有关生态批评的文章共有710篇,其中关于生态文学的共317篇,关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共214篇,关于生态意识的共192篇,此外还有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思想、文学创作、生态美学方面的文章皆或多或少地引用了书中介绍的定义、理论等。此外,该书的部分章节还被《宋代生态诗学研究》等专著采用,书中有关生态整体主义的论述被选入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

一、内容概述

《欧洲生态文学(修订版)》共分四章。第一章对生态文学进行了总体概述,阐述了生态文学产生的起因,界定了生态文学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态文学”概念出现之前,文学中已经有生态理念,那些蕴含生态理念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被归入生态文学的范畴。20世纪6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生态文学不仅是创作活动,更是对人类的救赎,它可以揭示生态危机的真相,唤醒人们保卫自然的生态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生态危机的突显,作家们在创作中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学界开始重视生态文学的研究。生态文学产生的内部原因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会对文学进行调整,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生态危机再一次激发了文学自身调节的内部冲动,使得文学再次回归自然。

在本章中,王诺区分了“生态”和“环境”两个概念。他认为生态主义和环境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主义是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事物的根本尺度,而环境主义是主张为了人类的持久生存和持久发展而将人类内部的伦理关怀扩大至涵盖动物、植物和非生命存在物。在人文社科领域中,“环境”和“中心”就成了“固定的、绝对的、不可替换的,人永远是中心,所有自然物甚至整个生态系统都只能是环境”,[1]13是为人类服务的,所有对生态的保护也只是为了人能生存更久,因此就必然导致人类中心主义。

第二章分“古代和近代的生态思想”和“20世纪的生态思潮”两部分。从古至今,在西方思潮中不难发现一条源远流长且日益清晰的生态思想发展线索。古代和近代的生态文学以古希腊神话、北美印第安文学、卢梭的生态思想、华兹华斯和梭罗等为标志,推动着生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20世纪的生态思潮中,利奥波德、卡森等生态文学家具有里程碑作用,并对同时代和后来的生态思想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二战之后,特别是在60年代以后,生态思想空前活跃,生态文学跨学科发展日益普遍,同时生态学本身也将其考察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在这个思潮中出现的生态思想主要是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欲望动力论批判以及征服、统治自然观批判和生态正义论。

第三章以时间为轴线,分别介绍了生态文学在上古至18世纪末、浪漫主义时代、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中期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状况,最后以反生态文学的重审结束。在原始时期,初民们的生活并不像现代人所想象的那样野蛮和愚昧,相反他们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生态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神话、诗歌等口头文学中有相当一大部分可以归入生态文学的范畴。欧美生态文学的缓慢发展时期是从古罗马到18世纪末,在此期间,神学、人学、自然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都被忽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生态思想在文学领域蓬勃发展,到20世纪中期,生态文学持续发展并渐趋繁荣,期间出现了缪尔、利奥波德等生态文学家。欧美生态文学的大繁荣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为标志。生态文学的大繁荣在法国、德国、加拿大、苏联以及美国都有不同凡响的表现,直接推动了世界的生态思潮和环保运动的开展。然而,生态文学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新作家的出现和新作品的产生,也表现在对已有作品的重审和减值性重评上,即对生态文学的相关作品进行重新审视。

第四章通过分析欧美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总结了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本章指出,生态文学首先是对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的批判,通过精准定位经典作品中对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的批判,总结出质疑人类干扰自然进程是生态文学的重要内涵。其次,生态文学是对工业与科技的批判。19世纪以来工业和科技文明对自然的征服和破坏愈演愈烈,也正因如此,生态文学强烈质疑和批判了工业化和科学技术,但王诺强调生态文学绝不是要完全否定工业和科学技术,而是要促使人类思考和探索发展工业和科技的正确道路。第三,生态文学是对欲望的批判。欲望的膨胀导致疯狂的掠夺自然,这种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人类为争夺资源而互相残杀、直至把全人类彻底毁掉。第四,生态文学倡导人类承担责任,拯救生态危机的前提是承担生态责任,即卡森、利奥波德等生态作家在其作品中所写的人对自然的责任,“目前的生态危机是由人类一手造成的,人类必须对此承担责任。缓解直至消除生态危机,恢复和重建生态平衡”。[1]249第五,生态文学的核心思想是生态整体观,人类应当从生态整体利益的角度去衡量每一种影响生态系统的思想、行为和发展策略。重返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文学家追求的终极目标,通过列举并分析生态文学作品中人类融入自然的情景,作者总结出重返与自然的和谐就要融入自然、感悟自然。

二、主要特点

(一)引导性:提供生态文学研究理论基础

《欧美生态文学(修订版)》非常适合作为生态文学研究的启蒙书。该书从生态文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入手,重点阐释了“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等术语,并详述了“生态批评”的发展史。作者从生态文学的思想根源着手,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了从古代到20世纪的生态思想,同时又系统梳理了从上古时期到21世纪初的生态文学发展进程,对欧美国家的生态文学作品都有提及,覆盖范围广泛。最后,作者总结了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阅读该书让读者对欧美生态文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形成基本理论框架。作为一本教材,该书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国内另一本生态文学研究专著《美国经典作家的生态视域和自然思想》(2015)在结构上与该书有相似之处。两本书都阐述了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的发展,通过分析生态文学作家的作品总结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不过《美国经典作家的生态视域和自然思想》主要是对爱默生、梭罗、海明威、杰夫斯、卡森等多位作家的生态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而该书则是由浅入深,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欧美生态文学并总结其中的思想内涵,提供了生态文学的理论基础,读者更易掌握关键信息,适宜作为教材使用。

(二)辩证性:理性分析生态文学作品内涵

王诺对生态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态度是辩证的,不会一味地推崇,也不会一味地反驳。他能看到非生态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也能指出生态作家的非生态思想,能看到同一个人身上的生态观和非生态观,在倡导生态批评的同时,能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批评的局限。他指出生态批评不是万能的,它仅仅是文学批评的一个分支,在其拓开文学研究新领域的同时,不能否认文学研究其他领域的重要性。

爱默生的自然观是生态的还是非生态的,一直存在争论。魏燕和朱新福都认为爱默生的自然观是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整体主义自然观,对爱默生自然观的理解要放在他所在的时代环境去理解。[2]当时尚处于前现代科学化的阶段,所以爱默生保持着一种原始的自然整体性。[3]王诺则提出爱默生的自然观之主导倾向是非生态的,他认为爱默生所有承认和尊重自然的言论不是为了与自然和谐共存,而是为了主宰自然。

海明威对自然的态度复杂而矛盾,但总体而言,王诺对海明威的生态思想是持肯定态度的。圣地亚哥以战胜自然伟力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是不被赞成的,但他也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在与马林鱼和鲨鱼的搏斗中,他不停地反思和怀疑自己这种证明自我的方式,进行自我批判。不过,朱新福对海明威早期的生态思想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海明威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伦理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海明威早期的作品中虽然较为明显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多地流露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例如,他在描写人与动物的场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人对动物的追杀和血腥的猎杀过程。

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王诺肯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重要价值和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王诺不承认或刻意掩盖他们的那些非生态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是内在统一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类应当正确把握自然发展规律,并且由于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以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共生。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资本主义大肆破坏环境给予了严厉批判,而且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了著名的“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说”和“一线胜利二线失败论”,强调了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从属关系,但王诺同时也注意到他们是主张人类统治和征服自然的,他们“过分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改造”和“人类同大自然进行的残酷而又顺利的斗争”。[1]86-90他认识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生态思想具有预见性和普适性的贡献,同时实事求是地承认他们的历史局限,而不是将其十全十美化、否认其需要发展和完善。

(三)开创性:首次定义重要学术概念

《欧美生态文学》在国内第一次对“生态”和“环境”进行了区分、对“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界定和阐释。“生态的”是在生态主义指导下的,其核心思想是生态整体主义,并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环境的”是在环境主义指导下的,主张为了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基本权利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其本质是人类中心主义。该书的日文译者日本福冈大学教授甲斐胜二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评价这本书:“王诺教授的《欧美生态文学》(2003)作为中国最早系统介绍欧美生态文学的论著,有重要的开创和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在这本书里,“生态”一词和它的特殊用法,在王诺教授的论述中得到了澄清,这在中国学界是第一次,标志着生态文学在中国的兴起。[4]”

王诺将生态文学定义为“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1]27-28生态批评“是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关系的文学批评。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1]47

王诺对生态文学的定义引发了很多学者的思考。他对生态文学的定义不是以是否描写自然为标准,而是把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价值判断的最终尺度。王惠肯定了王诺在界定生态文学的概念时所取得的理论成就,但她认为王诺的定义过多受到西学的影响,过于强调人类的主体性,从而有悖于生态文学的精神旨趣,容易陷入与西方传统一脉相承的思维范式和话语体系,从而缩小生态文学的范围,削弱生态文学的艺术性,否定中国传统文学的当代价值和生态价值,拉大与生态批评的距离,背离生态文学的基本概念。[5]龙其林也认为王诺的生态文学概念自身并不是一个完善的体系,该概念仍然夹杂为人类利益考虑、涉及人类利益的价值判断。这样的定义较为具体而苛刻地界定生态文学的性质,同时也将生态文学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内,由此衍生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俨然成为判断作家、作品是否属于生态阵营的重要标准。[6]

(四)启示性:推动国内生态文学研究发展

国内目前对生态危机的认识不足,生态文学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虽然“欧美”两字决定《欧美生态文学》一书的论述对象只能是局限于欧美生态文学和西方生态思想,但该书仍对国内的生态文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王诺对术语的定义对后来的学者开展生态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杨经建对比了王诺在该书中对生态文学的定义与吴秀明的定义,指出王诺的定义重在“生态”二字,对生态文学何以成为“文学”的阐释有所欠缺,这就造成了生态文学发展初期以纪实性报告文学、通讯等非虚构文学形式为主,不够多元化,并且比较缺乏文学意味的局面。[7]他与吴秀明都主张生态文学在靠近生态学的同时,需经过艺术的特殊化来保持文学的特点。[8]

《欧美生态文学》一书对生态女性主义和生态美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育烽在探讨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时,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更加注重探讨文学作品中反映的两性关系和社会平等的问题,[9]“更多关注的是两性之间的征服、支配、压迫和统治”。[1]127曾繁仁指出生态美学所贯彻的生态整体观虽然突破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但不是对人文主义的抛弃,而是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即“生态人文主义精神”,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表现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怀。[10]只有人与自然处于和谐的“生态审美状态”,人与自然才能长久的“审美共存”,所以佩西提出“从人的总体性和最终性上来看人,从生活的连续性上来看生活”的“新人道主义”。[1]106胡友峰认为王诺的《欧美生态文学》是在对西方生态美学、生态文学、生态批评思想进行评价式引进研究的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11]该书对后续欧美生态文学的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例如,朱新福(2015)在《美国经典作家的生态视域和自然思想》一书中引用了该书中的话来向人们普及生态意识的重要性,他的博士论文《美国生态文学研究》也把该书作为重要参考资料。

三、结语

《欧美生态文学》不仅是一部关于欧美生态文学的教材,它本身也是一部生态文学作品。该书带着强烈的责任心、真诚地警示人类要敬畏自然,对生态文明建设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展示出作者对生态文学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索。虽然这本书撰写完成到现在已有十余年,但它对国内生态文学研究的影响力一直在持续,它使我们了解生态文学,打开国内生态文学研究的大门。在生态问题频频出现的今天,在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中病毒大规模爆发的场景出现在现实生活的今天,愈来愈多人深刻意识到生态平衡、自然和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生态文学研究也显得愈发重要,因为文学是科学技术之外的“无用之用”,它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是一种潜移默化。从生态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有助于增强人们保护生态圈的意识,只有当人们发自内心地懂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大自然才会收回对我们的警告,正如梭罗所说“唯有我们觉醒之际,天才会破晓。破晓的,不止是黎明”。[12]211

*浙江农林大学吴俊龙博士在本文撰写过程中提出中肯建议,在此致以谢忱。

猜你喜欢

欧美文学人类
从欧美到埃及,赏方尖碑
我们需要文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里约奥运最养眼的十大欧美美女
马烈光中医养生交流欧美行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