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和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及症状分析
2020-12-09高雪冬李灿东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孟庆英
高雪冬,李灿东,顾 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刘 伟,孟庆英,邱 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佳木斯分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1 大豆灰斑病的危害以及症状
1.1 大豆灰斑病的危害
大豆灰斑病又名斑病、灰斑病,其危害可以影响到大豆植株的全种植周期,其中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传播性,在种植区域中,如果种植密度掌握不善,会引发大规模大豆受病情况,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大豆植株死亡或者枯萎现象。根据国家农业部门统计大豆灰斑病的主要受病区域为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安徽等相关省份,该病毒具有一定的抗冻性,且药物耐受性较为强烈,采用适当的治疗方式,可以实现大豆灰斑病及时治疗,降低大豆农作物的直接损失。另外,为了提高大豆的种植效益及综合产量,满足广大种植人员的定向需求,除了对大豆灰斑病的危害进行必要的了解,还应借助大豆相关防治手段进行着手,降低大豆灰斑病的危害程度,减少种植损失。借助当前先进的防治技术对症下药,逐一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大豆灰斑病的危害问题,其次要从大豆根源上入手,来保证大豆的生长期的全过程,包括播种、出苗、开花、结豆荚、成果、成熟,在这些阶段中,减少大豆灰斑病的危害的发生,利用相对应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防治,进而保障大豆种植效益。
1.2 大豆灰斑病的症状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主要针对大豆的叶子,同时可以感染大豆茎叶、豆荚、种子等,其中受病后的种子在发育过程中其幼苗会存在半圆形或者圆形深褐色的斑病,当天气干旱时,对于大豆的影响较为有限,但是当雨水时节时,会形成大面积的斑状纹路显现,进而引发大豆幼苗死亡。另外在成柱上发生的大豆灰斑病,其主要的形态为不规则图形,直径在五厘米以内,其中边缘显现为褐色,在叶片中间为灰色或者灰褐色,当病情严重时,引发大豆植株整片叶片的干枯、脱落,最终发展为植株杆茎病斑形状为纺锤形,边缘显现褐色凹陷状,在豆荚上的斑病则为圆形,同时伴随凹陷的特征,颜色与叶片受病情况相似,另外以肉眼形式通常无法观察到叶片的发霉现象。
2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及症状
2.1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危害
大豆孢囊线虫病又名黄萎病,在民间又被称为“火龙秧子”,该病主要发病于大豆幼苗时期,对于大豆的生产、收获等相关阶段影响极为严重。一方面,孢囊线虫主要藏在大豆中的孢囊内,因此属于寄生类虫害,不仅分布极广,同时还能够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虫害寄宿的范围极为广泛,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还能够有效躲避寒冬,在第二年春季回暖后,进行有效繁殖,主要经过四龄生长期,对于大豆的种植影响极为深远,肉眼不仅无法发现,同时在大豆受病期间,具备极强的隐藏效果。根据国家农业部门统计,大豆孢囊线虫病可以造成大豆总产量降低10%或者20%以上,当大豆孢囊线虫病较为严重时,可能引发大豆70%以上的种植损失,甚至引发绝收。
2.2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症状
大豆孢囊线虫病,主要在大豆幼苗期间发病,影响大豆根部的生长,同时可以影响到大豆植株的发育,引发大豆发育不良或者植株矮小等相关问题,在受病初期,大豆幼苗叶子会逐渐变黄,并且发育较为迟缓,在成株时受病植株花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延期,并且花器丛生,花蕊与嫩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节荚数量极为稀少。
3 大豆灰斑病与孢囊线虫病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降低大豆发病初期,灰斑病与孢囊线虫病的发病概率,首先严格选种,切实做好初期筛查工作,因地制宜选用符合相关标准和条件的种子,其次,考虑种子所在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精选抗病虫害性能高的种子,防止种子自身携带病原体,同时,在大豆种植期间,严格选地,增强轮换种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升大豆抗病虫害的抵抗力。
此外,利用大豆种植技术的相关措施,提升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1)根据田地实际情况科学播种[1]。
(2)大豆幼苗期间有效摘除受病的幼苗。
(3)坚持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
(4)注意大豆耕种中,土壤通透性的提高,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大豆受到病虫害侵袭概率。
(5)大豆收割期间,要及时将受病大豆植株清理干净,落实相关的耕翻作业,将病残体深埋到地下,将病虫害翻到土壤上面,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2]。
4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务必借助科学的防治措施,针对大豆灰斑病与孢囊线虫病,实施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全方位规避大豆灰斑病与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为大豆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具体的应用策略和实施办法,保障大豆农作物的科学种植,保障农民的切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