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2020-12-09袁伟铎
袁伟铎
(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农业服务中心,广东 梅州 514223)
在优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影响着水稻质量的因素,比如选址、病虫害、肥料、气候等。因此,优质水稻栽培人员应探寻出有效的栽培技术,并了解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特点,从而更好完成水稻栽培这一工作,提高水稻的产量以及品质,让人们吃上优质、高产的水稻,满足人们日常对于食物的需求。同时,为了使水稻产业蓬勃发展,就需要不断研究、开发水稻优质栽培技术,进而让水稻的品质以及产量得到保障,尽可能的提高当地水稻产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1 育秧技术
1.1 合理选择水稻种子
为了使水稻的质量以及产量得到提升,种植户在选择水稻种子时,应首选具有抗逆、抗病虫、高产量等特性的种子,水稻种子应充实以及饱满。同时,在选择时应考虑到种植地的地势以及气候环境,从而更加合理的选择水稻品种,保证水稻能够高产以及品质良好。
1.2 提供良好种植条件
种植户应为水稻种植这创设出良好的条件,选择最佳的种植地点,提供良好的种植辅助工作,如:水、施肥、土壤、除草等工作,从而满足种植水稻的要求,使得水稻的品质以及产量得到提升。
1.3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阻碍水稻高产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种植密度的正确与否。因此,水稻种植户应该严格把控水稻的种植密度,充分发挥出水稻种植的优势。
1.4 适时选择播种时间
在水稻播种时间选择上,一般选为立春之后、下雨之间进行播种,但具体播种时间还要以本地的气候为准。另外,在进行播种工作时,应均匀的撒种苗,合理的安排距离,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适期早播可以从根本上使秧苗的品质得到提升,尤其是在进行旱育稀植栽培时,早播可以获取到较为长久的分蘖时间,进而水稻栽培人员需要尽早进行时播种。播种时需要结合种子发芽时间、秧龄以及插后的最低温度等因素确定具体播种时间。
2 施肥管理
2.1 前期施肥
水稻生长初期对于肥料的需求量是十分强烈的,可以达到70%左右,需要一定的营养才可以有效的生长。因此。种植户在最后一次水耙地后就应该施底肥复合肥,并把水稻苗移栽7 d后,施撒适量硫酸铵,从而促进水稻尽快返青,同时,还要使用分蘖肥,一般每1hm2施90 kg,定要注意及时补充磷钾肥[1]。
2.2 中期施肥
在水稻幼穗生长到孕穗这一时期不用施氮肥,这期间水稻不需要营养,处于生殖状态。这这一阶段,可以使用节水的方式控制肥料,降低水稻无效分蘖的情况,使水稻根可以茁壮成长,避免出现倒伏损失,从而减低病虫害的出现。
2.3 后期施肥
种植户应当在水稻生长的后期,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向其施种穗粒肥,以此来实现水稻高产,从而达到颗粒饱满、结实率高、延迟植株衰老等现象。
3 科学管理
3.1 翻耕
种植户对于无免耕的土地,在进行移栽工作的前七天,应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并施足够的肥料,并用水曝晒几天后在进行移栽。对于需要耕地的土地,需要进行彻底的翻耕[2]。
3.2 插耕
在插秧阶段,种植户需根据秧苗的品种以及安全期来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在天气晴朗时浅栽1~2cm,要将秧苗从田中水移出,露出泥土,以免出现浮力使稻苗漂浮的现象,从而使苗能尽快生长出根系。总体原则:分蘖能力差的秧苗,需要进行密植;穗大的水稻品种,其有着较强分蘖能力,需要进行稀栽;田地贫瘠需进行水稻密植,田地肥沃则需要水稻稀植;秧苗长势情况一般,需要进行密植,秧苗长势旺盛,则需要稀植。同时,种植的深度最好在2~3 cm,不要出现窝根、可飘苗、丢穴等现象。
4 病虫害管理
种植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有白叶枯病、条斑病、稻瘟以及纹枯病等;常见的害虫有潜叶蝇、负泥虫等。对于这些病虫害,种植户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以免影响着水稻高产。防治措施有:尽量去除去杂草,维护水田的干净;有效的预防病害,掌握判断真菌以及病毒的能力,从而针对性的进行防治。稻瘟病对水稻危害十分强烈,其主要防治措施为:选择那抗病的种子,去除杂株,并适当的施一些氮肥,在灌溉不应过深,从而有效的预防病虫害的出现,实现水稻高产这一目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群体对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关注程度逐渐升高,怎样提高水稻的生产量,已成为农业种植人员的关注重点。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水稻高产种植栽培技术,为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部分有效参考意见。希望水稻种植户可以有效的进行水稻栽培工作,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善种植培育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生产量,使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