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加工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2-09徐月
徐 月
(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3)
0 引言
在学生学完比较基础性的畜产品加工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会对畜产品加工综合实验课程进行学习,此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借助课程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应用,实现融会贯通的效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各院校纷纷对此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究,将创新性的元素融入其中,为教学品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 调整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结合理论知识,畜产品加工综合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被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经过优化后的课程培养目标,首先要求学生对畜禽原料品质与加工特征进行掌握,其次需要学生们对肉制品、乳制品等产品加工过程的原理、现状、最新技术以及未来的市场发展前景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能够将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提升工作的实践能力,解决衍生出来的实践性问题。借助上述调整方案,课程培养的目标能够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匹配。
2 调整课程课时安排
结合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课程定位,针对目前的畜产品加工产业的现状,对课程课时安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畜产品加工综合实验课程体系中,总课时的数量依然保持56个课时不变,在此基础上,对理论教学课时进行了压缩,由原来的28个课时转变为如今的20个课时,综合实践的课程学时对应地增加了8个课时,经过课时调整之后,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被培养和提升。在进行专业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课程最新成果展示给学生们,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以及就业过程中。
3 推进教学项目化
为了能够与最新的培养目标匹配起来,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改革。借助系统性的研究与学习,决定落实项目化的学习体系。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借助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完整项目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先对项目体系的内容进行拟定,师生共同就项目细节展开设计探讨,这使得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在学习时更加具备热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借助参与整个项目的方式,促使工作任务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将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在畜产品加工综合实验课程当中,正式开始课程教学活动前,基于教学的大纲来对实践性的教学项目进行明确,同时将详情告知学生,引导学生提前对文献进行查阅,同时对实验方案进行拟定。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充分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借助阅读文献、查询资料等不同的方式予以解决,教师的指导起到辅助作用。在完成课程之后 需要对相关的实验报告进行撰写,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实验现象进行系统化的描述,并且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借助项目教学法模式,填鸭式的教学体系得到了改善,对学生的参与性以及主观能动性进行了充分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为将来更好地投入工作而提供保障。
4 进行综合实践教学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当中,教师通常会把畜产品加工实验课程划分为肉、蛋、奶三个不同的板块,对其分别进行编排,但是其实三个板块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或者交集,因此学生具有较差的畜产品综合开发与运用的能力。基于这种状况,在进行课程改革活动时,需要安排两到三个综合性的开发类实验活动,其中涵盖着蛋奶产品制作实验、肉蛋灌肠等实践性项目。借助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的模式,学生对畜产品加工所产生的理解能够进一步深入,从而将畜产品加工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在实践过程中,为学生开发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除此之外 因为实践性教学项目是对传统教学项目与体系的创新,这使得学生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积极性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新的教学项目能够对实践教学的难度进行提升,使得学生学习的潜能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
5 结语
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借助调整和创新畜产品加工综合实验课程的方式能够对传统的教学体系进行深入改革,促使课程教学品质得到提升,对传统教学模式予以完善,和新型的课程实践标准相适应。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新型教学手段的潜力进行挖掘,并且积极运用创新型的教学工具,促使师生距离被有效拉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为综合教学品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与新时代教学改革要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