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初探—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入问题研究》
2020-12-09莫莉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莫莉 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在全球化格局之下,传统文化是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问题上,教育界尚无科学定论和统一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入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一书由霍洪波著写,作者立足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对于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索。通过对本书详读,归纳出以下三个方面特色。
一、理论综述全面,内容布局合理且有序关联
本书理论综述包括“传统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两部分,在内容布局上采用“先独立、后整合”的方式,这样既保障了理论研究的合理性,也兼顾了理论关联的有序性。其中,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概述”系统地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基础理论,第二章“传统文化概述”系统地阐述了传统文化内涵、基础理论,两章内容基于“独立呈现”的方式,分别列出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各自的特征,进一步对“特征”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属性”,包括文化理想、文化内涵、文化产物、文化功能等,而“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崇德尚贤”的伦理性、“兼容并包”的革新性、“天人合一”的和谐性等,这为第三章“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的关联性”提供了论据—本书总结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之间五种关联模式,分别为“传统文化修身观—人格培育”“传统文化道德观—德育教育”“传统文化实践观—能力培养”“传统文化生命力—理论源泉”“传统文化民族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利用以上五种关联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序实现传统文化在学科建设中的融合。
二、问题意识强烈,详细解剖融合现状及原因
结合本书第三章“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可看出作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针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研究跨越了促狭的“学科”藩篱,引入了“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这一变量,通过具体案例解读一一反映出问题所在,并将同一问题置于传统文化、思想政治两个维度展开剖析,更为全面地反馈出“传统文化”绝缘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作者认为,造成传统文化无法有效渗透、全面融合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1)传统文化的自我消解,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文革时期”,传统文化价值在教育层面被严重撕裂、分解,发展成为功能单一的“思政素材”。(2)西方文化的激烈冲击,特别在高等教育范畴内,现代高校教育理念、方法、工具等过度借鉴西方,对传统文化功能重视不足。(3)网络文化的不良干预。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信息获取机制,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性、丰富性、互动性优势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侵害,导致主观上排斥传统文化。
三、解决路径科学,与现代社会环境高度契合
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源自于无产阶级革命活动,但其功能、价值、意义却是自古有之,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外延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它不断吸收民族性、地域性、宗教性等传统文化基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体系的丰富。因此,割裂思政学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纽带是不科学的,应将两者视为并行发展的有机整体,遵循“与时俱进”思维探寻解决途径。整体上,作者所提出的融合路径高度契合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如“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推动传统经典走进大学课堂”“利用网络媒介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等,并提供了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保障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制度机制”“实践机制”等,突出高校在“融合途径”探索上的主体地位,具有很好借鉴性及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