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领导干部网络空间治理能力
2020-12-09本栏责任编辑吕红娟
(本栏责任编辑 吕红娟)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重视利用、发展、治理互联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迅猛发展,对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背景下,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的主体,领导干部应该如何提升网络治理能力?
陈浙闽(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我们党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把网络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必杀技”、基本功,提升网络素养,锤炼过硬本领。
一是要有学习谋划能力。学而知不足,也能补不足。较之一些传统领域,互联网对很多领导干部而言,还是新生事物,远远不够熟稔和掌握。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学网、懂网、用网。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深学细研,为全党作出了榜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关内容进行的集体学习就多达5次。正是有基于深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党中央把握规律、洞悉未来,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谋划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切实增强互联网时代执政所必需的互联网思维,深刻理解和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洞察网络发展趋势,既要学网、亲网,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更要善于治网、用网,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推动网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举措。
二是要有发展推动能力。网络信息化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快,这主要得益于创新创业的氛围和政策扶持的环境,形成了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态势和格局。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化也面临投资主体多元、技术参差不齐、功能强弱不一等小散乱弱的现象。要加大对信息化发展的宏观指导和规范引导,避免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恶性竞争,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为信息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要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在科技、金融、财政、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网信企业和网信产业加快发展。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等服务创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办事需求,以信息红利更好惠及民生。
三是要有引导管控能力。当前,很多领导干部把管网治网的主要精力花在了舆情引导和管控上,这其中,有的是出于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图谋的真理解、真重视,有的则是出于对互联网的片面理解,谈“网”色变,主观上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视舆情为敌情。要正确对待网络舆情,科学引导网络舆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领导干部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经常上网聊聊天、发发声,积极开展网络调研问政,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素养。同时,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也从来没有所谓的“舆论飞地”。要加大网络立法执法力度,进一步健全网络舆情引导管控法律体系,完善依法管控举措,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使网络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等网络乱象,要旗帜鲜明、敢于发声亮剑,有效把控网络舆论走向。要严把网络平台建设的导向关、内容关、准入关,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有效监管,营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
四是要有安全保障能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紧密联系、如影随形。信息化越发达,安全问题越重要,对领导干部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要求就越高。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时刻紧绷“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根弦,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要大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抓住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最大“命门”,决不能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让“国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等信息系统,提升全天候全方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对“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洞若观火。要加强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和预警通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研判处置机制,将网络安全风险点消灭于萌芽状态,做到听于无声、见于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