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2-09刘飞
刘 飞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调兵山 11270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高空作业与交通肇事等事故的发生率愈来愈高[1],也相应提高了脊柱脊髓破坏性损伤的发生率。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一般会相继出现,致残和致死率均比较高,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反射与运动功能障碍[2],诱发诸多并发症,降低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通过手术治疗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并配合积极的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早日康复出院[3]。资料显示[4],优质护理运用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中能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减少并发症,保障手术疗效。基于此,现探讨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84例患者均确诊为脊柱骨折,并伴有脊髓损伤,入组时间由2017年10月-2019年5月,均分成2组,对照组男女之比为25:17,年龄23-59岁,平均(40.58±1.46)岁;观察组男女之比为27:15,年龄24-58岁,平均(40.60±1.76)岁。2组一般资料接近,无显著差异性,满足研究对比要求(P>0.05)。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为健康宣教、环境护理、饮食指导等等。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护理内容有:(1)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即刻开展入院指导,护理人员需先向患者简单地进行自我介绍,再告知患者入院须知,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顾虑和需求;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患方对医护人员的第一印象得到改善,进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充分信任护理人员。(2)术前心理护理。脊柱骨折病程长,疾病使患者丧失了躯体负重能力,若患者伴有神经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下肢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瘫痪,因此患者的精神与心理压力大,会出现恐惧、焦虑、食欲下降等表现,护理人员需积极引导患者完全各项术前检查,结合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情、面色、语气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合理宣泄负面情绪。患者入院2-3天后加强心理干预;将手术的目的告知患者,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增强康复信心;向患方宣教术后相关护理措施,使家属的认知得到提高,以免术后家属缺乏了解而导致不良事件。(3)术后护理。因手术切口较大,护理人员术后应加强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提供氧气护理,开展持续心电护理,间隔30分钟-1小时对患者的心率、氧饱和度和血压监测1次,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并观察分析所记录的数据,以便于制定预防措施。主动倾听患者的主诉,掌握其心理变化,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依赖感增加,进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易懂通俗的语言告知患者骨折愈合的过程和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4)术后生活护理。①术后6小时帮助患者去枕平卧,协助患者翻身,且在翻身时扶住患者的髋部与肩部,同时固定其腰背部,防止腰部出现扭转、弯曲等动作,使腰部扭伤。②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摄入流质食物,12小时后指导摄入半流质食物,若患者恢复良好,2天后可指导正常摄食;术后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科学健康的饮食方案,嘱咐患者多摄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等清淡的食物,严禁摄入刺激性、油腻和辛辣的食物。③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管是否畅通,防止引流管因堵塞、扭曲或压力等导致引流液逆行,诱发感染。固定好切口引流管和尿管,详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流量和颜色,若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上报医生,并协助及时处理,避免脑脊液漏。④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尽早开展下肢双侧四头肌收缩训练,结合患者的适应状况、恢复状况等逐渐过渡到腰背部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开展全身功能训练,告知患者正确咳痰的方法,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以尽快排出肺内分泌物;术后患者常常会因为切口疼痛而降低训练依从性,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疼痛,将会提高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采取止痛干预,例如训练时播放适宜的音乐,使患者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训练。
3 评价指标:(1)参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5]判定疼痛程度,评分为0-10分,评分愈高,表明疼痛愈强烈;(2)参考生活质量调查简表[6]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指标有生理职能、活力、身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生理功能,每项指标总分均为100分,评分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4 观察指标:(1)术后并发症:感染、脑脊液漏、伤口裂开;(2)住院时间。
6 结果
6.1 2组疼痛评分对比:护理前,对照组疼痛评分为(7.15±0.42)分,观察组为(7.20±0.39)分;护理后,对照组疼痛评分为(3.25±0.19)分,观察组为(1.05±0.61)分。2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6.2 2组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前,对照组生理职能评分为(68.56±4.17)分、活力为(66.58±5.17)分、身体疼痛为(67.18±4.95)分、情感职能为(68.12±4.99)分、社会功能为(69.03±5.02)分、总体健康为(66.62±4.19)分、精神健康为(67.82±5.63)分和生理功能为(68.80±5.33)分;观察组依次为(68.10±4.84)分、(66.92±5.03)分、(67.20±5.01)分、(68.15±4.87)分、(69.01±4.93)分、(66.59±4.05)分、(67.90±5.71)分、(68.74±5.27)分。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8.62±6.85)分、(79.14±7.82)分、(78.89±6.74)分、(77.75±5.51)分、(78.81±4.69)分、(79.31±5.00)分、(78.94±5.56)分、(78.41±5.93)分;(86.95±6.84)分、(86.71±5.99)分、(87.15±4.32)分、(87.41±5.66)分、(88.46±5.58)分、(87.98±5.63)分、(89.62±5.70)分、(88.60±5.11)分。2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护理前,组间对比以观察组更高,有显著差异性(P<0.05)。
6.3 2组并发症对比:对照组出现1例感染,4例伤口裂开和1例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率14.29%;观察组仅出现1例伤口裂开,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6.4 2组住院时间对比: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25±5.62)天,观察组为(13.25±4.19)天。2组住院时间比较后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机体脊柱受到外部暴力时会引起脊柱骨折,手术是目前治疗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法,能达到解除神经压迫[7],纠正急性情况和恢复脊柱稳定性的目的;但手术具有创伤性,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到机体,外加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故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规范合理的护理服务十分必要,此举能降低并发症,增强手术疗效,改善临床结局。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疼痛评分(1.05±0.6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19)分,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明显提高,说明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措施更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张瑞常[8]研究中对50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后,疼痛评分由(7.55±1.12)分降低到(1.03±0.58)分,与本研究结果十分接近。另外,通过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发现,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观察组对比明显提高,住院时间也多于观察组,进一步说明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常规护理,既能通过采取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使术后并发症得到良好控制,又可促进康复,使患者早日痊愈出院。优质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这种护理服务能结合患者的治疗期望,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尽早实现治疗目标[9]。优质护理中的术前护理能帮助患者增加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减少对手术的恐惧感;术后开展的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干预能通过合理指导患者膳食、引导患者开展科学的运动训练,增强患者机体的抵抗力,进而加速骨折愈合,早日恢复到健康状态。赵爱玲[10]认为,优质护理是一种整体性和高质量护理模式,应用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能使患者享受到优质服务,进而充分信任护理人员,减少护患纠纷或矛盾;另外,这种护理模式还可通过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和开展早期康复训练,达到增强免疫力和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适合临床推广。
综合上文得出,在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期间施以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确切,可靠安全,适合作为有效规范的护理模式深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