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室内乐演奏的科学训练方法分析
2020-12-09李静
李 静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民族室内乐是指由一种或者几种不同的乐器和空灵的和声,共同完成演奏的一种音乐演奏形式。学生对民族室内乐的学习,有效的增加了学生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发挥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感情。民族室内乐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相互之间有默契的配合,还需要掌握和声、节奏、音准等相关的音乐技能。因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民族室内乐演奏的科学训练方法做出如下分析:
一、单一音律轮换式的环绕训练方法
民族室内乐的演奏以重奏的演奏方式为主,通常需要几位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在没有经过科学的训练之前,几位学生共同演奏,因为每位学生的演奏风格不同,加上学生的理解不同,接触音乐的时间不同,音乐修养和演奏经验的差异,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犹如鼓吹喧阗般刺耳。因此,在教师实际的民族室内乐教学中,当声部出现交替过程时,采用单一音律轮换式的环绕训练法,演奏效果的改善非常显著[1]。教师在实际的教习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一是运用分拍使学生增强对节奏感的掌握,教师在课堂教习中可以选择节拍器来科学的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有效的将音符的时值与起止统一于节拍器中;二是众所周知的,民族室内乐的演奏需要学生将四个声部的主旋律连贯性的通过声乐表达出来。这个过程需要演奏的学生之间将各自的演奏气息与节奏掌控、统一于一个节拍上,多人的演奏如复制粘贴般一致。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将弓弦、弓段的接触点和弓速完全控制在同一频率,几位学生的共同演奏完美融合于作品当中,这对于学生之间的协调度、默契度、对作品理解的一致程度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最后则是对学生之间默契度的训练,可总结为“呼吸与倾听”。几位学生共同演奏一首作品,演奏期间学生可利用身体和眼神与同伴交流,经过多次的训练后,有效磨合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同时在作品的开始和休止符后的节奏中应用共同“呼吸”的方式找到共同的节拍,如此一来,即使在演奏中出现声部运用分拍演奏的情况,也可通过“倾听”同伴的“呼吸”,找到节拍。民族室内乐的演奏想要获得演出或是参赛级别的演奏效果,需对以上步骤多加练习,在不同小节的进入拍和休止之间,进出自如,整齐划一。民族室内乐的课堂训练中,教师在传授学生演奏技巧的同时,运用单一音律轮换式的训练方法,锻炼学生手、脑、眼与学生个人的协调度,与同伴之间的一致度,最终达到学生之间音色相似、节奏相同的演奏水平。
二、多人双声部的一致性训练方法
与单人双声部相比较而言,多人双声部的训练集中于对学生个体的中体化思维控制的训练,达到多人双声部同步发声的目的。多人双声部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之间共同演奏时的默契度、一致性。教师在声乐指导过程中,通过中体思维控制的训练方式,增进学生在演奏中的交流和默契,最终达成多人双声部宛如单人双声部演奏般的效果[2]。
在实际的民族室内乐的训练中,教师可通过双声部的演奏训练,令每一位学生都纯熟的掌握单人双声部的声乐技巧。在学生对音准的掌握、弓段的控制、弓速的操控和分拍节奏的支配等水平达到完美时,再通过进一步训练,磨合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使得作品的表达变得流畅、完美。其次,多人双声部的民族室内乐的训练与“律学”密不可分。“律学”分为音高和音程两个部分,在教师的实际训练中,对学生的音高和音程做单独训练,有利于学生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律学”快速找到同一音调。但是“律学”的发展,在现阶段还没有世界级的标准律制,各个国家所实施的律制均有不同。在声乐训练中,常用的三种“律制”分别是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虽然这三种律制比较常见,但是常见的三种律制之间依然存在差异性。比如民族室内乐中常见的弦乐器有其特定的定弦方式,与常见的键盘类乐器所采用的“十二等律”有所区别[3]。其中,两者区别最大的则是自然五度、三度所生成的音程、音准、调音体系的不同,也可称之为“纯律”。“纯律”的等级特征不同,因此,弦乐器和键盘类乐器的音高、音色不能使用同一校音器校准,在实际的民族室内乐的演奏中,只能通过“音准靠拢”的方式和演奏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来缩小乐器间的“纯律”差距。
因此,多人双声部的训练,除了演奏技巧和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培养之外,多人双声部的一致性训练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学生之间勤奋练习的结果,更需要在教师科学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训练。多人双声部一致性练习不是指学生之间机械性的重复练习,而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在进行多人双声部练习时,有效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教会学生通过大脑的反馈,对自己的演奏结果进行处理。
教师在民族室内乐的教习过程中,在初始的教习阶段培养学生利用大脑的反馈信息,将教师被动要求学生接受的声乐技巧,转化为学生主动要求获得技能的过程。教师在授课前先提出明确的练习目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演奏经验指导学生从机械的多人双声部练习中得到有用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信息所产生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聆听的习惯。在机械重复的多人双声部练习中,帮助学生有效的找到改进重点,提升自身的演奏技巧,磨合学生之间的演奏契合度,有效提升多人双声部的练习品质,减少无用的练习发生频次。
三、共同演奏过程中对作品印象的训练方法
在民族室内乐的合奏阶段,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对演奏效果做出评价。每次民族室内乐的演奏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音准、音色、协调度、配合度等做出自己的评价和评分,通过自我认知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印象[4]。
例如在旋律演唱部分练习时,教师邀请承担伴奏任务的学生一起聆听、评价、打分。在伴奏部分的学生练习时,将演唱部分的学生分为看词跟唱和背词跟唱组,一方面加强演唱部分学生对词的熟悉程度,一方面以学生视角找出问题所在。两个部分之间切换评价,有效减少共同演奏过程中的摩擦,站在对方视角理解演奏作品,培养默契程度。
四、民族室内乐演奏的特征和发展途径
从上文中所介绍的民族室内乐演奏的基本方法就可以看出,在通常条件下,室内乐的完成都需要多种乐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是两件也可以是四件,并且每件乐器都需要负责相应的声部,彼此之间的负责部分是相互独立的,但独唱和独奏并非在这一范围内,这也是其区别于大型管弦乐演奏的不同之处。就许多西方国家来讲,室内乐的演奏更多地是被看做一种娱乐方式,但具体的演奏却并不随意,而是需要经过仔细地编排和创作。同时,室内乐在表现形式上也更加注重细节,曲调和旋律会更加细腻悠扬,韵味十足。就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来看,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简单的乐器组合演奏模式产生,但仅仅是集中在规模较小的乐器上,彼时群众并没有对室内乐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所以与之相对应的民族室内乐也没有被准确定义。但可以看出的是,我国民族室内乐的演奏要比西方国家更加强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并且也以齐奏为主要形式,进而在这一基础上融合多种乐器的优势和特点。随着后续世世代代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室内乐演奏也更加趋向专业化和规范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和方法。
就我国当下的民族室内乐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尽管民族室内乐的演奏已经形成了相应的规模,但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取舍问题,专业化和原生态之间的抉择,是许多演奏方法在落实中都无可避免的课题。就笔者来看,传统的民族室内乐演奏具有更加原生态和天然的特点,感情传递流畅真挚,是优秀文化的结晶和凝聚,并不能完全被专业化的演奏模式所忽略。对此,相关研究人员和训练人员都应当重视对传统优秀经验的提纯和继承,收集有益的灵感和材料。此外,专业化是民族室内乐演奏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并不会因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而有所改变。民族室内乐的演奏必须要依靠教育,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特征。首先,要加强对专业演奏方法的实践和训练,其次是要提高学习主体的思维活跃性,要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继承优秀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进而为民族室内乐演奏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除此之外,院校也应当提高对民族室内乐演奏的重视和关注,要适当降低自身对大型乐团演奏的绝对依赖性,为民族室内远演奏创造更加开放的空间和环境,并且要对现有的科学演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优化。教师也要带领学生走向创新和创造,在演奏中注入更多的奇思妙想,不能一味模仿西方国家。训练方法的设计要始终与训练思维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推进民族室内演奏的长远发展。
五、结束语
民族室内乐的演奏需要教师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有效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的训练。在学生尚未清楚科学训练的重要性前,教师需结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自身重视民族室内乐的科学训练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启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带着主动学习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民族室内乐的科学训练,以促进演奏效果的提升,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给民族室内乐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