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之东》中黛西爱情悲剧的成因*
2020-12-09彭自平钱晓虹
彭自平 钱晓虹
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苏伊士之东》(又译《苏伊士以东》)是英国作家毛姆的戏剧之一。该剧的背景设置在北京,讲述了欧亚混血儿黛西和三个男子的情感故事。当黛西决定嫁给深爱自己的英国男子亨利并来到其位于北京的公司时,却在此处遇到了相恋十年同时也是亨利儿时好友的昔日情人乔治,二人又燃起爱情火花。与此同时,黛西前夫程礼泰不择手段想要夺回黛西,并与黛西生母阿妈合谋杀死亨利,却阴差阳错伤了乔治。后来,乔治因背叛好友亨利而羞愧难当,举枪自杀。黛西也因心灰意冷吞鸦片自尽。故事哀婉动人,一气呵成,读完让人唏嘘。
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者对毛姆的作品做过研究,而对毛姆戏剧的研究,国外学者较多。国内研究者主要研究毛姆的小说,而鲜有人研究他的戏剧。对于毛姆的戏剧《苏伊士之东》,国外鲜有人研究,而国内的研究者也是廖廖无几。葛桂录在论文中提到了《苏伊士之东》以殖民地为题材,将“具有高尚道德原则的白种人”与“残酷、狡猾、虚伪、容易犯罪的亚洲人”相对立,带有明显的“白人优越感”的倾向。[1]该文并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剧中如何反映出了毛姆的殖民主义思想。刘瑶(2012)认为《苏伊士之东》里的中国人与欧洲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欧洲人高尚、正直,而中国人都是容易犯罪的暴徒。[2]朱文杰和张之燕(2018)认为毛姆在《苏伊士之东》中塑造的中国人大多是封建迷信、愚昧无知、阴险狡诈等负面形象,这反映出毛姆西方优越感下的审视偏差和选择性接受。[3]此外,有两篇硕士论文研究过该戏剧。一是张建风(2019)在他的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中,以该剧一至三幕为例,运用维尔纳· 科勒的“等效关系”翻译理论,分析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并指出戏剧翻译应遵循的原则。[4]二是张怡然从萨义德东方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毛姆三部作品《面纱》、《在中国屏风上》和《苏伊士之东》中的东方主义思想,认为毛姆作为西方殖民者不自觉地展露出对东方的赞赏与同情。[5]
因此,作为毛姆的重要戏剧之一,《苏伊士之东》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文章试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毛姆的《苏伊士之东》,探讨黛西爱情悲剧的成因。
一、后殖民女性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是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的结合,是对以男性为主体的后殖民文化的批判,以及以欧美中产阶级女性为中心的女性主义批评的扬弃。因此,“后殖民女性主义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第三世界人口的性别化境遇,二是关注第三世界女性的处境,三是处于社会等级结构的底层的人的存在。”[6]从后殖民批判视角看,“第三世界的妇女是本土的与外来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男权中心的双重牺牲品。”[6]因此,后殖民女性主义不仅指文学创作中女性视角与后殖民视角的结合,也指文学批评中女性视角与后殖民视角的结合。后殖民批判与女性主义批评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是对霸权文化的批判,对在传统文化中处于权威地位的势力提出质疑,无论他是帝国主义文化还是父权文化。[7]斯皮瓦克在她的《属下能说话吗?》(1985)中将女权主义理论应用到后殖民理论中,从边缘角度和女性的立场出发,深入探究女性的命运和地位问题。她在文中指出“属下”是指在殖民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双重压制下失去自身主体、不能言说自己的女性群体。“属下不能说话”,即沉默的“他者”。[8]后殖民文学批评家用“双重殖民”一词来表示女性同时受到殖民统治和父权制度的压迫。[9]黛西正是这种双重压迫下的受害者。
二、黛西爱情悲剧的成因
(一)受男权社会的压迫
黛西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英国父亲和中国丈夫程礼泰是造成黛西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首先,黛西的爱情悲剧始于阿妈。中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中国人。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一直压迫着中国女性。阿妈是众多受害女性之一。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性,阿妈在父亲家过着寄生生活,而父母也没有给她遗留下财产。没有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她无法生存。波伏娃认为:“父权家庭的出现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在这种类型的家庭中,女人处于被征服者的地位。……是经济压迫造成了让她处于被征服者地位的社会压迫。”[10]为了得到好的生活和身份地位,阿妈委身于白人。因为身为少女的她无谋生能力,而且社会也没有提供给女性多少工作岗位,因此,婚姻就成了女性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贪慕虚荣、视钱如命的阿妈选择嫁给殖民者就不足为奇了。
黛西父亲(一个英国商人)曾称阿妈为高洁的莲花、美艳的桃花。由此可见,阿妈年轻时是非常漂亮迷人的。自从两次鸦片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以来,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在当时的中国无限放大,殖民者总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审视中国的一切,中国富裕的家庭将子女送往国外留学,以留洋归来为荣。女孩子若能与洋人攀上亲,也引以为傲。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妈觉得自己被一个英国人看上是幸运之事。为了把自己的命运和白人栓在一起,为了让白人高看自己,阿妈努力信奉英国的宗教,努力成为基督徒,以至于受过五次洗礼。然而阿妈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没有高人一等,而是在生下女儿黛西后被英国男子始乱终弃,因为阿妈身上东方女子的神秘浪漫的异国特征不再吸引他。女儿成年后,她以两千美元的价格将女儿卖给了中国商人程礼泰。从此,黛西开启了她的苦难历程。
其次,黛西的爱情悲剧源于程礼泰。阿妈为了金钱利益把黛西卖给程礼泰。程礼泰是黛西的第一任丈夫,也是黛西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度使男人拥有多妻的权力。程礼泰已经有三个妻子了,黛西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很不好过。黛西只是程礼泰的附属物,是受奴役和控制的“他者”。在男权社会中,在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关系中,女性被男性定义,是男人的附属,是第二性的存在。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道,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是被变成女人的。[10]
程礼泰在剧中是个自私狠毒、阴险狡诈的人。他出生在富裕家庭,曾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留学。为了夺回黛西,他挖空心思,贿赂阿妈,强迫黛西。即使黛西不爱他,对他恶语相向,他仍然苦苦纠缠,想方设法接近她。其实,程礼泰是个占有欲极强的人,对黛西并无真爱,黛西的拒绝激起了他强烈的占有欲:“也许你爱我,我还不想要你。而你的仇恨却像辛辣的酱汁,激起了我的欲望。”[11]因此,程礼泰想方设法让黛西回到自己身边。他甚至用金钱收买阿妈,雇佣几个中国人企图杀害黛西的丈夫亨利。
(二)受殖民者的压迫
黛西受到殖民者的压迫。情人乔治和英国丈夫亨利也是黛西爱情悲剧的成因。
第一,黛西的堕落是由乔治造成的。黛西七岁时由父亲送去英国上学,十年后父亲写信让她回中国。乔治来港口接她,并告知她她父亲死于中风,乔治就把十七岁的黛西送入长老会。她父亲死后没有给黛西留下分文,他把所有的遗产都给了英国的亲戚。父亲把黛西培养成一个英国淑女,却不给她分文。父亲死后,乔治是唯一一个善待她的人,是她唯一的依靠与情感寄托。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乔治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抛下黛西。黛西抱怨道:“我以前太天真了!我以为只要两人相爱就可以结婚。乔治,我不是欧亚混血儿。我与其他的英国女孩没什么两样。如果当初你娶了我,我就不会成这个样子。但是他们从我身边把你带走了。你甚至都没有和我说再见。你后来写信告诉我你被转移到广东了。”[11]
当乔治决定抛弃一切去重庆找黛西的时候,黛西已经被中国富商程礼泰包养,住在上海。后来,黛西嫁给亨利之后,却与乔治相遇,二人纠缠不清。而乔治对黛西并无真爱,有的只是肉欲之爱。因为黛西欧亚混血儿的身份,乔治觉得与黛西相爱会降低身份,不仅别人瞧不起他,他自己都会瞧不起自己。他把与黛西的相爱视为一种令人耻辱的爱。身为白人,乔治自恃高人一等。因为“做‘白种人’是一种自动确认的行为。你之所以成为‘白种人’是因为你生来就是‘白种人’;更重要的是,由于生来即‘受饮那杯圣水’,在‘白种人的时代’过着一种注定是无法改变的生活,你几乎没有时间对起源、因果和历史逻辑之类的问题进行自由思考。”[12]
第二,亨利也是造成黛西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亨利并不爱黛西本身,只是因为喜欢神秘莫测的东方,被她身上的东方女人的神秘吸引。亨利甚至崇拜黛西走过的土地,因为他崇拜东方美。这在剧中有具体的描述:
黛西穿着全套满族服饰。她身上一点西方的影子都见不着了。她是神秘莫测的。亨利忍不住惊叫:“上帝呀,你看起来完完全全是一个中国人。”你令我目眩神迷,你太美了!……你使整个房间充满东方色彩。我头晕目眩如同醉酒一般。
黛西:太奇怪了!这些东西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一般,它们让我感到与众不同。
亨利:我觉得自己再正常不过了。我感到无地自容。对我来说,你几乎成了一个陌生人。上帝呀,我感到骨髓都快融化了。我听到了东方的召唤。我心好痛。哦,我的美人,我的宝贝,我爱你![11]
作为殖民者,亨利非常霸道,喜欢把个人意志强加于黛西。当亨利娶了黛西之后,因为黛西混血儿的身份,被周围的白人瞧不起,亨利也觉得耻辱,决定离开去重庆。因为调任外港,白人较少,不会对他们摆臭架子。这些白人会很高兴认识他俩,且他俩可以像每一个人一样过正常的生活。而黛西为了能见到乔治,不愿意离开。亨利对黛西说:“亲爱的,我全心全意地爱着你,但是我一旦做出决定,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改变主意。只有我们去重庆,才能开心,才能感到自在。你必须服从我的决定。”[11]由此可见,亨利非常的霸道,并且以娶中国女人为耻。
为了获得与白人同等的身份,身为混血儿的黛西努力嫁给白人。然而,她也不过是成为白人的附庸。程礼泰更是无情地批评黛西:“你认为嫁给了白种男人,你就可以变成白种女人。你以为他们看到你就会忘了你黄种人的血统?你认识多少白种女人?你交了多少朋友?你只是个生活在囚笼中的人。”[11]
黛西深受男权社会法则和西方霸权文化的压迫。身为欧亚混血儿的她,即使有一半的英国血统,而另一半的中国血统也会让她成为被英国人审视的目标,成为被英国人鄙视、厌恶进而抛弃的文化根源。黛西无法摆脱自身的中国血统,也无法摆脱被视为中国人的命运,试图通过与白人的婚姻来提高自身地位和改善生活环境也是不可能的。中国女人与西方男性很难存在所谓的爱情与婚姻,西方的文化霸权和中国当时的文化自卑感使双方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中国女性只是西方男性审视的对象,从最初的被迷恋到最终的被抛弃,她作为被审视者的角色定位从未改变。
三、结语
身为欧亚混血儿的黛西受到男权社会和殖民者的双重压迫。生于封建社会的阿妈无法独立生存,只能依靠男人存活。而英国男子只是被她身上东方女人的神秘吸引,在她生下女儿黛西之后抛弃了她。身为欧亚混血儿的黛西,没有得到英国父亲的遗产,无以为生,只能靠婚姻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丈夫亨利也只是迷恋她身上的东方特质,虽然她有一半的英国血统,却还是被视为中国人。情人乔治也不是真正的爱她,对她只是肉欲之爱,并因为她混血儿的身份,觉得爱她有失身份。在男权社会中,黛西只是程礼泰的附属物,是受奴役和控制的“他者”。身为混血儿,黛西受到西方文化霸权的压迫,成为西方男性审视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