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感情,因材施教

2020-12-08肖文静

数码设计 2020年15期
关键词:童话儿童语言

肖文静

摘要:

童话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并运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和语言来描绘和模拟儿童生活状况,较为客观地体现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需要,表现出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及体验。学生在阅读童话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社会生活进行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形成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知,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童话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29(2020)15-0262-01

小学的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规范化、多样化训练,让学生的识字与阅读能力同步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表明,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如果以语文实践为重点。不但可以顺利完成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语文教材中有反映自然事物与自然美景的内容:有反映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现实;有令人崇敬、赞叹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等等。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要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

1童话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课程资源这一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在这里我们取其狭义的概念,将童话作为形成课程资源的直接因素来源。之所以可以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由童话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决定的。'审美价值是童话的最重要的基本属性,这是针对以往被推崇的童话的“教育价值”而提出的。具体说来,童话在走进小学语文教材以前它首先属于文学,符合文学的规律并具有文学性。童话中的“儿童精神”正是通过文学的审美价值展现出来,赋予童话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和感性思维的特殊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教育功能是童话的外在属性,这一概念指的是如何从教育的角度研究童话,童话“在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帮助儿童学习语言、提升儿童的价值观甚至在辅助儿童进行心理治疗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实际上都是对童话的“教育功能”研究和开发的结果。童话进入学校教育、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即是发挥童话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

2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施教策略

2.1想象,乘着童话的翅膀飞翔。童话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在想象、幻想、拟人、夸张等笔法的作用下,一个个寄托了人类美好理想的童话艺术形象跃然纸上,其离奇的故事情节往往最能吸引儿童,也最适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在童话故事里,动物、植物都和人類一样,会说话、会思考、会像人一样生活;在童话故事里,人死可以复生,善良的愿望总能实现……而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因此,在童话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想象,让他们的想象乘着童话的翅膀自由飞翔,使他们置身在童话的意境之中,自己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究。渲染课堂气氛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诵读,走进童话的情感世界。童话中塑造的形象是儿童非常喜爱的,在阅读童话时他们很容易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被那些鲜活、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打动,产生模仿的兴趣,对之所处的场景也会产生无限的向往。在学生诵读童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更深入地感悟文章的深层意义,实现学习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不要硬性地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理解。

2.3培养学生童话语感:强化童话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朗读是常用手段之一,可培养学生语感,也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主题,感悟文本思想情感,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由童话故事本身来说,主要针对儿童,为了适应儿童阅读与理解,童话语言一般富有音律感,形式活泼且简练,通过动物或人物之口进行表达,与儿童自身的语言比较接近,因而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与朗读。所以,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语言感知力,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由朗读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学习活动,使其通过自由朗读、分组朗读、表演朗读等活动来感知童话故事的语言之美,感受童话的内容之美,并逐步提高语言感知力,为今后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如学习童话故事《蘑菇该奖给谁》时,语文教师可引导孩子们扮演兔子妈妈、小白兔以及小黑兔等角色,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与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角色所说的语句,正确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还可佩戴一定的头饰,加上一定的动作与表情,再现文中情景,实现创造性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感悟能力,让他们更深刻地领悟课文,提高语言感知能力与朗读能力。

2.4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组织童话表演。与其他体裁相比,童话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精彩离奇,富有儿童情趣和幻想精神,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可促进孩子们审美情趣的提高。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童话表演是童话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即借助表演方式来灵活而巧妙地再现童话故事,增强学生学习体验,让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内化童话故事中生动语言、曲折情节,并通过语言与情节来发掘童话寓意。因而,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巧妙发挥童话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组织学生进行童话表演,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表演来获得情感体验,强化语言感知,深化文本理解。

3结语

总之,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生处在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初级阶段,接受能力还比较低,各方面能力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在开展童话教学时,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自主理解童话故事内涵,明确虚构和真实及幻想和现实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构筑和谙良好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去。另外,教师还要切实发挥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客观积极作用,争取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和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修养的新型现代化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探讨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J].宋颖.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

[2]针对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的几点探讨[J].吴彩云.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09)

猜你喜欢

童话儿童语言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