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

2020-12-08吴祖奎

数码设计 2020年15期
关键词:现象课件物理

吴祖奎

摘要: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使物理实验形式更加丰富,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并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33.7;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29(2020)15-0247-01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1.1提升演示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实验课十分感兴趣,受到实验危险系数高、时间过长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实验无法在实验室开展,只能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演示,但是演示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是因为有部分演示实验现象比较小,只有前一两排的学生看得清,后边的学生基本看不清;二是因为有些实验发生变化的速度非常快,实验现象也比较短,几十秒,甚至是几秒,导致学生无法看清实验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演示实验,将实验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样就能大大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以“海波熔化”实验为例,教师在演示中按照教材上所给出的方法,先用酒精灯加热,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变化。由于海波的熔化速度非常快,不利于学生观察,学生无法在短暂的实验过程中捕捉到有用信息,也就难以得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結论。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三维动画将实验演示出来,然后利用慢速放映的特效将整个实验过程慢慢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看理想状态下的晶体熔化现象,从而使学生对实验结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1.2将抽象实验具体化。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现象不能直接展现出来,需要通过其他物体间接反映出来,如“分子运动实验”。在这一实验中,单纯观看实验,学生难以理解实验规律及其包含的知识,但是如果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将分子与微粒的碰撞情形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就可以仔细观看,理解起来也十分简单。再以电流的形成为例,电荷是在导体中移动的,这种移动过程无法用肉眼看到,教师只能利用电流表上的数字将电荷移动过程展现出来,但这种反映是间接的。而教师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这一实验现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及相关概念。

1.3模拟无法完成的实验。每个物理实验所呈现出来的形式都是不同的,且十分多样。但由于部分实验的条件及所需材料比较特殊,甚至有部分材料属于危险物品,这些实验无法在实际中开展,只能用类似实验代替。以交流电实验为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交流电,其电压为220伏,但这并不是安全电压。而在实际教学中,相关实验中所用的基本上都是低压电源,甚至有些教师直接放弃实验,这样就无法将相关物理知识特性展现出来。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演示这些实验,可以有效弥补这些空白。

2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实验具体化。很多抽象的物理实验是无法在课堂上展示的,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仿真教学、模拟微观现象、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实验具体化。通过视频、flash动画等信息技术可以清楚地展现物理实验中看不到的电场、磁场的分布,甚至可以观察到声音、光的传播路径,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有关的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

比如,在课件中温度可以调节,让学生看到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课件还可以跟踪某一颗粒的运动,将这些微观运动放大化。再比如在学习“声音”这一节知识的时候,需要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是如何通过介质传播的,这种实验是很抽象的,肉眼是无法观察实验现象的,但是通过多媒体投放,演示实验过程,对抽象的过程添加动画和说文解字的图像,能够让学生更加具体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从而加强理解。

2.2利用微课,降低实验的危险性。任何教学都首先要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有些物理实验具有危险性,不易于在课堂上展示,特别是一些物理实验需要借用酒精等易挥发、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进行,因此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避免实验的危险性,但是同时也要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实验的现象和原理。因此,遇到这种危险的实验,老师可以先将实验过程通过互联网下载,整理成短视频或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而且这种视频课件可以保存随时播放,避免学生遗忘,这样既能够及时给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又降低了危险性,使实验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比如,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其中实验器材包含“汞”,而大家都知道“汞”是有毒的,稍有适用不慎就有可能对学生及老师造成伤害,不适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实验过程,但是借助微课堂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实验过程,通过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更好地理解气压公式。

2.3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手工实验。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不代表完全取代手工实验,在确保实验可行性的条件下,可以先用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再让学生跟着老师做实验,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更能明白实验的原理,加强记忆,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物理教学变成“填鸭式”教育。比如进行光的折射实验时,只需要将筷子放到水中,即可看到筷子“折了”这种实验并没有什么危险性,也具备可实施的条件。因此,老师可以通过组织手工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更能牢记实验结果,巩固知识点。再比如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如果有实验器材,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总之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不能被信息技术完全绑架,避免学生只是“看”,不会“做”的现象出现。

3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增加实验趣味性,还能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形象,甚至代替一些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危险实验,广大教师不仅及时掌握物理实验教学的最新成果,还要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以此不断改进自身的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蓉.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文渊(高中版),2019(5):566.

[2]陈琳.虚拟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0):67.

猜你喜欢

现象课件物理
留言板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