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研究

2020-12-08赵雷常晓天王晓丽史丽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能力

赵雷 常晓天 王晓丽 史丽娟

摘要:目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能够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校高速发展起来。长春大学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培养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因此,在平时的理论教学中利用引导性教学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并且能保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实践应用型转变,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有了双重的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性研究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2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11—0127—04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最需要的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等学校加快推进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及“双一流”学科培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愿意为国家付出的决心等。在此前提下,地方高校应创新原有的培养体系,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学理念的创新,保障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顺利成型。

国家的建设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要求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步入了关键时期,把握好这个历史机遇尤为重要。因此高校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专业技能,还要不断进行创新。高等学校是否具有核心的竞争力,体现在能否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实现大比例的就业。高校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因此,高校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建设出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转变学生的学习想法,使之成为栋梁之才。

一、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模式

要想保证为社会输送出高品质、高素质的人才,取决于地方高校是否有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要明确办学定位。学生是高校的主体,高校必然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其核心工作。因此要加大力度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高校的所属类型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还包括它的服务性能以及任务范畴,例如办学模式就存在着多样性和不同的层次。因此,应该按照学校的自身条件,在创新的同时保证自身的特色,如长春大学的特殊教育学院,它在创新的同时兼顾了特殊学生群的特色办学条件。因此只有从多方面考虑,才能够在办学方向上抓住机遇。创新的教育理念应该冲脱老体制、老思想的束缚,利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提高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创造出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应用型培养方案。

从外在条件上看,人才培养的模式还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为社会环境和发展层次的不同,导致出现众多的外在因素。学校还存在着很多的内在影响因素,如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师的素质、教学的程度以及校园风情的建设等。但无论是外在因素,还是内在因素,都要把培养人才的目的放在首位。并且要统筹分析各因素,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断层式的教学弊端。以往高校培养出来的“精英”已不能够完全融入到社会中,导致高校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学校过于重视理论层面的培养,但是完全的理论只会造成与实践的脱节,造成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因此高校必须要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习总书记的“四有”好老师的指导思想,严格要求教师要具有立德树人的理念,并且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再重复单一的教学理念。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从实践出发,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组织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比赛,达到锻炼自身能力的目的。高校的教务部门应做好组织者和布置者,指挥教师带领学生在比赛中促建设,达到改革创新的目的。

地方普通高校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具体调查结果,拟定创新发展的具体方向,并且分层次进行教学。在适应学校实际情况前提下,最大成效求发展,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正确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正确的专业定位、全面的课程知识体系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要紧跟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地方高校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采取更替变化的、动态的改革过程。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近几年来,地方高校,以长春大学为例,立足自身学校特色,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改革缺乏系统性,也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现。例如:虽然提高了资金投入,但是仍旧存在不必要的资金流出;虽更新了课程教学方法,但仍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改革的过程中,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得到合理的分配,不全面的发展在学习和就业中都会表现出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重的,如改革只限于在教师层面开展,这无疑造成单方面的改革、创新,不足以实现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建设;再如设施落后、缺乏实验平台、配套设施不完善都造成了各种问题和矛盾,使应用型人才培养严重滞后,最终造成人才培养严重落后的结果。

(二)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不完善

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不完善也使改革存在诸多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提前做好教学大纲,提前准备好教案,再把多媒体课件准备齐全,按照此种不完善的形式,会造成上课欠缺实时性。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无法获得学生的大力回应,勾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只是单一的学习,没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机会。因此,缺乏实时性的教育制度,无法完成有效的改革。应该采用更为开放式的教学才会完善人才培养战略,达到真正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实践平台匮乏

目前“双一流”学校和应用型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成果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双一流”学校更加注重学术上的研究,在实践中也会大量倾注精力。但是由于地方应用型院校还存在着实践平台匮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因此造成了两类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实践机会,满足不了学生的基本需求。而且没有充足的实践平台,还会造成很多课程与实际脱轨。因此,专业的实践平台是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意义

通过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最终将过去的由学科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学科专业作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且将灌式的知识输入转变为自力更生式的能力输出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的科学人才培养方案代替之前固定的學科培养模式,最后对本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达到了良好的成果,如:教学大纲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提高、以及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全校的教学改革模式有了新的进展。

(一)专业布局的科学合理化

为了能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满足社会对学校人才的需求,学校必须总领全局,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还要从学校自身出发,在稳定中求发展,坚持保证在学校基础规划不变的前提下,依据学校的外在以及内在条件做导向,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让帮助市场淘汰一批不合理的、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布局。

(二)全面改革教学模式

以往的课堂模式将知识的传授作为重中之重,教师尽其所能地灌输给学生知识,不考虑学生学习的感受。而全面的改革就是要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第一位,努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课程的考核制度也将发生改变,不再是原有的按照考试的成绩给分,而是要重视过程性,让学习有一个逐步贯穿的过程。在教学管理方面,从原有的只强调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背好书,转变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只局限于课堂内的认真听讲,而是要真正融入到学习中。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作为实践的基础,实践作为理论的验证过程,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出深一层次的理论知识,让两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全面有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课程建设体系,就需要下大力气,通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教学自愿的合理化,来达到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目的。另外加大基础设备资源的投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建立一种“对接式”的双向思考方式,对地方高校的改革全程进行监督,保证全链条式的改革体系。并且在市场大趋势的推动下,引导学生的创业思维,在学校中组织创业模拟沙盘,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的魅力。

四、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创新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方法。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坚持正确的培养原则、培养地方-高校-企业三者相结合理念。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正确教学理念

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只有人才培养成功,才能实现专业结构的优化,真正达到学校整体规划的提高。学生只有通过特色专业的学习,才能和地方产业相结合,完成人才能力培养的导向性,构建实践能力与课程的无缝连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

(二)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市场需求成为了导向性的选择,因此学生必须具有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市场需要什么,学校要按照此需求去实现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要想为地方经济提供良好的服务,就要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依据自身办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最终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地方-高校-企业三者相结合理念

坚持地方-高校-企业三者相结合理念,通过地方要求作为引导,高校依据其需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并且通过各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达到企业的需求。理论学习落实到实际当中,避免了之前的形式主义。理论过关和实践落实成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方式,最终实现了三者的完美结合。

五、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策略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技术,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是高校最应关注的问题。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而且也让学生的思想有了更高层面的提升。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速度,最终实现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的建立

只有建立了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达到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想要完成人才的培养计划,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人才结构。因材施教是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机制,针对高职应用型人才、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研究生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计划和培养标准。提高学生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合理有效地安排课程是应用的具体体现。学生按照实际的需求进行学习,学校也尽其所能为学生安排合理的课程。而且还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划分,培养不同的学习模式,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制定完备的系统配套措施

为了提供适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配套措施。另外,地方高校应建设品牌课程用来加强学科建设。我国目前对各领域的人才需求都很大,在人才培养机制中,不断地建设校级、院级的各类品牌课程、重点课程,以提升各级专业课水准。而且,学校应建立各种交流平台,为了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终极目标,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培养体系。

(三)实践应用平台的最优建设

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国各高校学生的应用能力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因此地方高校要想完成应用型人才的转型,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完成思维上的训练,达到拓宽思路、注重实践的结果。并且,要总结和探索发展经验,形成优良的、多层次的最优教学平台。

六、结束语

地方高校的应用型培养任务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进一步发挥高校核心任务,即合理的人才培养手段,以达到对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工作任务,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快我国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周洪波,周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7(19).

[2]陈小娟.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才智,2019(02).

[3]代玉強,周一卉,等.能力目标导向的过程成套装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8(06).

[4]段延娥.以就业为导向的农业院校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1).

[5]孙静,王旭东.论地方本科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J].江苏高教,2016(03).

[6]王荣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

[7]周倩.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128).

[责任编辑:尚    欣]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O Lei1,CHANG Xiaotian2,WANG Xiaoli1,SHI Lijuan1

(1.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22,China;2.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Changchun Jilin 130022,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key link in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is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enable the college to develop rapidly. Changchun University is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that cultivates applied talents. The innovativ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chool's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use of guided teaching in the ordinary theoretical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and it can guarante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o the applied practice, so that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has a double guarante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innovative research strategies for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ining model; reform; innovation

收稿日期:2020—09—26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H170139)。

作者简介:赵    雷(1979—),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中级,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及人才培养。

常晓天(1981—),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中级,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王晓丽(1979—),女,吉林公主岭人,长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图像与信号处理。

史丽娟(197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