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本土文化活动中盛开
2020-12-08汪燕
汪燕
幼儿园把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特色本土文化活动中,是建构幼儿成长真实体验德育的关键,也是为幼儿提供感知文化差异性,建立初步归属感的重要根本。在本土文化活动中, “润物无声”地渗透对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不仅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为建构幼儿园“客侨文化”特色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框架,对创建幼儿园“客侨文化”特色,对幼儿发展所发挥很好的作用。
一、“客侨文化”园本课程内容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指南》社会领域中以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幼儿了解自己的生活的环境、自己的家乡和民族,提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有初步的归属感。根据凤岗“客侨文化”资源特点,设定园本课程活动主要目标,让幼儿了解凤岗的人、事、物,感受“客侨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开展贴近幼儿生活,能被幼儿了解和接受的内容,通过认知、观察、欣赏、探索、体验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热爱自己的家乡,传承弘扬本土文化,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这与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层面相得益彰。我们把凤岗客侨文化分为七个版块内容,以每块内容设计开展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
1.客侨源流。凤岗历史悠久,本地人口不多,客家话语系人,历经几百年外地人口迁入,最终成为客家人。从凤岗的地理位置、周边人的姓氏、文物古碑文、城市展览馆等,让幼儿了解自己生长的环境,设计“我是凤岗人”主题活动,让幼儿知道出自己家乡是凤岗,家住哪里,学客家方言、客家童谣游和戏,初步了解凤岗窖侨文化的来源,感知文化特色,激发自豪情感。
2.海外华侨。凤岗有“客家第一珠玑巷”之称,早年间为了生活,许多客家人奔赴异乡,为谋生活,他们用勤劳、智慧创造财富并造福家乡,通过设计“勤劳的客侨人”主题活动,让幼儿访谈了解知名华侨的奋斗故事,参观捐建捐献的事物,如我园游乐场、钢琴等设施由著名华侨赖云英女士捐建赠送,感受作为中国人、客家人通过勤劳努力为祖国和家乡做贡献而骄傲。
3.文物古迹。 “岭南独此排屋楼”客侨第一遗产,包括客家排屋和碉楼,另有古民居洪全福故居、江屋客家民居等,古书室有纂香书室等及古石庵、古宗祠,是侨乡人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历史见证。设计“美丽客家排屋”、“雄伟的碉楼”、“寻找客家古迹”等主题活动,以资料搜集、参观、走访、写生等形式开展探究性活动,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
4 民俗文化,凤岗客家人有典型农耕生活、山歌、麒麟舞、婚俗及美食。均设计成主题活动,带幼儿去本地村民家或博物馆参观农耕用具、客家人劳作情景,请客家山歌、麒麟舞传承人等来幼儿园给幼儿授课,学唱客家山歌和舞麒麟;利用凤岗镇客侨文化节,带幼儿亲身感受客家婚俗,学做客家美食让幼儿真实体验;幼儿园为每月寿星赠送鸡蛋,取客家话“鸡”的谐音“乖”,喻意为孩子长大一岁更加“聪明乖巧,健康成长”;學习客家人勤劳朴实、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又学会尊老爱幼、文明有礼的好品质。
5.英勇斗争。凤岗人曾是抗英斗争、抗日战争的战场。带幼儿参观抗战纪念馆,在清明节带幼儿到凤岗烈士纪念碑扫墓,参观雁田抗英纪念碑、邓氏宗祠,培养幼儿爱国爱家的情感。
6.棋坛宗师。中国第一个全国象棋冠军、“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杨官磷是凤岗人。开展“学习象棋大师”活动,参观象棋文化广场、杨官磷纪念馆、故居、观看比赛等,学习大师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我是小棋手”主题,让幼儿认识象棋,学下象棋等,遵守规则,热爱并传承中国象棋文化。
7.本土经济。以“新凤岗新侨乡”主题活动,参观了解一河两岸、南门山森林公园、现代化的体育场馆等,感受城市环境越来越美丽;参观各工业区,了解各类产品生产过程,知道“新莞人”、“新客家人”共同为家乡发展出力,而变得更加美好,同时学会对来自全国各地务工人员友好欢迎。
二、“客侨文化”滋养性环境与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通过“客侨文化”的主题软性环境创设,将本土文化的精华,在适当的时刻和方式下,提供必要的资源、安全与支持给幼儿。我们以“扎斯特罗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成了幼儿社会适应和归属的滋养性环境。这是幼儿园建构“客侨文化”功能特色的理论基础。幼儿的生态系统包含了家庭微观系统、幼儿园中观系统和社会宏观系统三个层面的要素。因此,幼儿园建构能否形成“客侨文化”与德育相结合的滋养性环境,还取决于多系统间的互相渗透。
家庭是幼儿生活、成长的地方,对幼儿产生的巨大影响不言而喻。作为生态系统中最靠近幼儿的一层,主题活动如果没能在家庭环境中有所体现,就算幼儿园做得再多,影响也很有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鼓励多元化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因此,重视“客侨文化”的传承,需要建构“家一园”联动体系,特别注重营造家园一家亲的和谐家庭氛围。以往我们重视师生互动,现在要形成家幼互动、家园互动三合一。如成立客家山歌协会,举办客家山歌亲子班、客家游戏亲子班、亲子包客家粽比赛、亲子参观凤岗客侨民俗;客家排屋楼亲子手工作品展、客家风情画展等,家长与幼儿动手制作手工作品或共同绘画时,进一步领略到客家排屋楼的建筑特色和韵味。举办以“客侨传薪火,幸福满家园”为主题的亲子运动会,充分将“窖侨文化”渗透德育活动与家园共育结合,培养孩子乐观自信,能表达、爱阅读、能自理、懂感恩等良好品质。做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可见德育渗透的活动围绕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来开展更有效。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最重要的中观系统,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是通过内部各种环境要素的有机构成,互相作用,产生合力。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内部要素之间若缺乏有效的交互作用,就难以实现系统内部的能量交流转换,系统就会处于封闭的静止状态,无法实现跃迁与发展。因此,在建构“客侨文化”渗透德育活动在幼儿园中观系统的功能时,必须同时考虑教师、课程、环境和规则之间的交互关系。
社会是支持幼儿发展的宏观系统。宏观系统对个体的影响,主要通过其他系统主动的渗透产生作用。在建构幼儿园“客侨文化”渗透德育活动时,我们发现各项主题活动,需要大量社会资源的支持。因此,幼儿园主动寻求社会宏观系统的反哺和支持。为园本“客侨文化”活动增加了隐形的功能支持。例如,幼儿园组织孩子参观凤岗历史博物馆、城市展览馆、黄洞碉楼民居、龙凤山庄婚庆园等,每年中秋节与老师制作月饼,赠送家人,慰问敬老院,让孩子关心长辈关爱他人;带幼儿参加镇“红十月、绘客侨”现场绘画比赛等。都是基于社会各单位、团体的支持,由幼儿园带动幼儿走出去,亲身体验、感受“客侨文化”氛围。幼儿园虽然只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中观系统,但却是连接各系统之间最重要的纽带。
三、 “客侨文化”园本教学资源与德育相整合
本土文化不能概括幼儿所有核心价值观德育领域所要达到的内容,可结合幼儿园现有的园本课程教学资源,原有特色教学,如整合课程、阅读课程、阳光体育课程等。原整合教材中有各种主题,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本地区幼儿的认知水平,我们将本土内容融合入整合课程,给予幼儿全新的感受。如在小班整合活动《天才厨师》,可以结合客家美食文化,设计《好吃的客家菜》、《点心大师》活动,让幼儿知道客家菜肴、小吃特色;设计《粽情粽意》自己动手包客家粽,分享品尝客家粽,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如中班整合活动《你的家,我的家》,结合到凤岗新城新貌,设计《数高楼》、《逛公园》活动,让幼儿了解~个美丽、和谐、绿色、宜居的凤岗;再如大班整合活动《盖房子》,让幼儿了解凤岗过去的房子与现在房子的不同。阅读课程可以选择有关凤岗的一些通俗易懂诚信小故事,欣赏凤岗的名人轶事。阳光体育课程可结合客家人儿时玩的游戏融入到体育游戏中,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园巧妙地将德育教育融入本土文化活动中,成為现有教学资源的延伸活动,丰富课程的内涵。
《指南》中要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老师以幼儿的好奇心为出发点,以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方式设计活动。挖掘窖侨文化每个主题的内容,不断的细化,象一棵大树有树干——树枝——树叶,以主题整合的模式,使本地文化内容做为德育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探究,让幼儿充分做到探索、发现和学习。以幼儿生活经验为中心,以活动游戏方式来进行。开展《山歌悠悠》主题活动中,利用孩子喜听山歌,乐唱山歌的特点,设计相关活动;如在《好听的山歌》活动中欣赏客家山歌曲风的特点,融人品德教育,还能初步感受山歌的美妙旋律;客家山歌《夸凤岗》“凤岗历史八百年,人人能干顶呱呱,抗日英雄黄友仔,象棋大师杨官麟……”幼儿较易学唱还能了解凤岗历史,《蟾蜍罗》教育孩子要好学,读好书才能有出息,《有志唔怕叠叠山》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爷娘养育恩难忘》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
总之,在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与德育相渗透的过程中,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利用幼儿园、社区、家庭三者同步互动的教育联合,使之形成一定效果。把德育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从幼儿园抓起,把它渗透到幼儿园本土文化活动,使幼儿从小知道崇德向善,好学知义,明辨是非,同时具有责任心,关心家人,关心他人,关心国家。只有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感知、时时领悟,才能在孩子心中播下德育之花的种子,继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