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H响应的铜-大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2020-12-08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31期
关键词:黄素脂质体精密度

陈 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0 引言

大黄素(Emodin,EM)是一种蒽醌的衍生物,是大黄的有效成分之一。大黄素的药理作用广泛,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及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止咳、利尿等作用,且也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但由于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1-3]。pH 响应型的递药系统是根据肿瘤部位的酸性环境而设计的。利用大黄素的富电子基团与外层缺点子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共价键,当环境呈现酸性时,氢质子与金属离子竞争,使得大黄素-金属离子配位键断裂,从而实现大黄素的药物释放[4]。这种大黄素-金属离子的配位键,不仅连接了药物,实现药物的稳定递送,同时使得药物的释放具有环境响应性,从而降低了药物在肿瘤治疗过程的毒副作用,实现靶向给药。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大黄素(纯度≥98.5%,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豆磷脂(上海胎位药业有限公司),胆固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酸铜(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RE-2000A 型旋转蒸发仪,巩义市予华仪器责任有限公司;Waters 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Hedera ODS-2 色谱柱,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CL21 R 型高速离心机,德国ThermoFisher 公司;HY-45气浴恒温生物摇床,江苏金坛市金城国盛实验仪器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 色谱条件

采用HPLC-UV 测定大黄素。色谱柱为Hedera ODS-2(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70∶3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437 nm,进样量10 μm;柱温为30 ℃。

2.1.2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大黄素原料药9.92 mg 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配置成99.20 μg/mL的大黄素标准溶液。精密吸取标准溶液,用流动相进行稀释,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大黄素峰面积(A)为纵坐标、浓度(C,μg/mL)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在0.20~59.52 μg/mL 内的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为y=63 660x+1 571.9,r=0.999 9。

2.1.3 精密度试验

取标准溶液,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考察仪器精密度。根据峰面积结果计算大黄素浓度,并计算出大黄素精密度RSD 为1.32%,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4 重复性试验

取铜-大黄素脂质体100 μL,加入850 μL甲醇破乳,加入50 μL 2%磷酸调pH 至酸性,涡旋30 s,适量甲醇稀释,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平行操作6 次。根据峰面积结果,计算大黄素的含量,并计算出大黄素重复性RSD为1.75%,说明此处理方法重复性良好。

2.1.5 稳定性试验

取铜-大黄素脂质体150 μL,加入850 μL甲醇破乳,加入50 μL 2%磷酸调pH 至酸性,涡旋30 s,适量甲醇稀释,按“2.1.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于0,2,4,8,12,24 h 进样。根据峰面积结果,计算24 h 内大黄素含量变化,并计算出大黄素稳定性RSD为2.17%,说明大黄素在供试品溶液中稳定性良好。

2.1.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吸取6 份已知含量的铜-大黄素脂质体100 μL,加入已知含量的标准品50 μL,加甲醇破乳,加入50 μL 2%磷酸调pH至酸性,涡旋30 s,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如表1 所示,大黄素平均回收率为98.42%,RSD为1.48%。

2.2 铜-大黄素脂质体的制备

称取大黄素50 mg(0.185 mol)于250 mL锥形瓶,60 mL乙醇溶解,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铜乙醇溶液,以氢氧化钠调节pH 8~9,60 ℃搅拌12 h,有褐色沉淀生成。反应液抽滤,依次用无水乙醇和乙醚洗涤,得铜-大黄素配合物。称取大豆磷脂100 mg,胆固醇10 mg,溶于30 mL 乙醇中,将5 mg 铜-大黄素配合物分散于少量的二甲亚砜中,转移至250 mL 梨形瓶,超声使溶解完全,40 ℃减压蒸发2 h,得均匀薄膜,真空干燥过夜。用10 mL蒸馏水水合10 min,取水合后溶液于西林瓶,冰浴,探头超声10 min,超声条件:300 W,持续超声2 s,停1 s,即得铜-大黄素脂质体。

2.3 包封率测定

由于铜-大黄素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故采用膜过滤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取制备好的铜-大黄素脂质体,过0.45 μm 滤膜,分别取过膜前后的脂质体100 μL,加入850 μL甲醇破乳,加入50 μL 2%磷酸调pH 至酸性,涡旋30 s,适量甲醇稀释,按“2.1.1” 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大黄素含量。

包封率(EE,%)=过膜后大黄素含量/大黄素投药量×100%

2.4 体外释放研究

2.4.1 缓冲溶液的配制

pH 4.5缓冲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醋酸钠18.00 g,加蒸馏水溶解,加入冰醋酸9.8 mL,混合均匀,定容至1 000 mL,即得。

pH 6.5 缓冲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磷酸二氢钾6.80 g,加水蒸馏水溶解,加入152 mL浓度为0.1 mol/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定容至1 000 mL,即得。

pH 7.4 缓冲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磷酸二氢钾1.36 g,加蒸馏水溶解,加入79 mL浓度为0.1 mol/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定容至200 mL,即得。

2.4.2 体外释放

为研究铜-大黄素脂质体中大黄素的体外释放行为,选择不同pH 释放介质进行考察。以pH 4.5 缓冲体系模拟肿瘤细胞内涵体/溶酶体(pH 4.0~6.0)环境,以pH 6.5 缓冲体系模拟肿瘤间隙(pH 6.5~7.2)环境,以pH 7.4缓冲体系模拟血液(pH 7.4)环境[5]。精密吸取铜-大黄素脂质体、大黄素混悬液,加入预处理过的3 500 Da分子量的透析袋中,置于50 mL不同pH的缓冲液中,37 ℃恒温空气浴摇床,不断震荡。分别于0,5,15,30,45 min及1,2,4,8,12,24,36 h取样5 mL,并补足新鲜介质。

表1 脂质体中大黄素的加样回收率

将不同释放介质中取出的样品过0.45 μm滤膜,按“2.1.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检测。以时间为横坐标、累计释放度为纵坐标,绘制累计释放度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铜-大黄素脂质体在不同pH环境中的释放(n=3)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大黄素水溶性差,大黄素混悬液36 h累积释放度只有8.12%。对于铜-大黄素脂质体,在pH 4.5 条件下,大黄素的累积释放度达89.52%,显著高于pH 6.5(41.03%)和pH 7.4(30.77%),表明在血浆中铜-大黄素脂质体能保持较稳定的状态,而在到达肿瘤部位时,在肿瘤细胞内涵体/溶酶体(pH 4.0~6.0)环境下释放药物,实现pH响应性释放。

3 讨论

本文建立了大黄素的HPLC测定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好,精密度高,回收率符合要求。以薄膜分散法制备铜-大黄素脂质体,包封率达75.68%,粒径为183.46 nm。为验证铜-大黄素脂质体的pH响应性,以不同pH得缓冲体系模拟血浆、肿瘤细胞间隙和肿瘤细胞内涵体/溶酶体环境,结果发现,铜-大黄素脂质体在酸性环境中的释放量明显增加,具有pH响应性,为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黄素脂质体精密度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副波长对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精密度的影响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超滤法测定甘草次酸脂质体包封率
黄芩总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当药黄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漆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