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50例

2020-12-08曲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痛风性葛根痛风

曲强

(吉林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吉林 吉林 130021)

0 引言

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1-2]。痛风性关节炎最重要的表现在于单个关节的红、肿、热、痛,虽不致命,但影响到日常生活,疼痛难忍,影响到睡眠、工作,从而出现焦虑、心烦、头痛等不适的症状。我国男性痛风患病率约为 0.83%-1.98%,女性患病率约为 0.07%-0.72%[3]。这也充分说明男女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于引发痛风的重要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病变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4-5]。中医认为湿热之邪为其病源,而湿热源于日常饮食及外邪侵袭,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而肢体筋骨关节发生肿胀、疼痛、屈伸不利。中医药治疗本病,体现中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理论,应用中药口服联合中药外敷,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笔者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联合外敷治疗加以概括归纳,并于2018年在吉林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项目中立项,现将研究过程简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痛风性关节炎病例源于我院中医科门诊及风湿科病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66岁,病程1-20 d;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0-66岁;病程1-20 d。2 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颁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临床表现为:下肢关节红肿热痛,口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

1.2 治疗与观察方法

1.2.1 治疗方法:治疗组:拟定中药处方:黄芩9 g、白术15 g、薏苡仁30 g、牛膝15 g、萆薢15 g、蚕砂15 g、葛根20 g、土茯苓50 g、百合15 g、忍冬藤25 g、鸡血藤25 g、续断25 g、桃仁15 g、知母15 g、郁金15 g、柴胡15 g。水煎服,分三次服,早晚服,每次120 mL。1周为一疗程,观察2个月。外用处方:大黄、虎杖、丹皮、马齿苋各30 g、细辛15 g、防己30 g研沫。黄酒调外敷30 min;疗程同上。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片50 mg日1次口服。1周为一疗程。观察2个月。治疗期间,患者要严格规范饮食习惯,不得食用高嘌呤的食物,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如若治疗期间参与到其他临床试验观察的;或者依从性极其差的,均不纳入本科研中。

1.2.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均值士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P<0.05被认为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1.3 疗效观察

1.3.1 疗效评定标准:①中医症候积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证候分级量化表[7],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证候评分。②肝功及血尿酸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 (Cr)、血尿酸(UA),恢复正常值为有效,高于正常值为无效。

2 结果

2.1 2组主要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痛风性关节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ALT、AST、Cr、UA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U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结论

表2 2组肝肾功及血尿酸水平比较

痛风性关节炎在传统医学中将其归属与“历节风”、“鼓槌风”、“痹证”等范畴。临床多见患者因沉积的尿酸盐结晶而形成痛风石,表现在跖趾关节可见鸡蛋大小的赘生物。而致这一症状的出现离不开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因嗜酒过度,或嗜食辛辣,导致脾运健失,湿热痰浊内生,损及肢体筋脉,而致痹证;另外高嘌呤饮食习惯、肥胖以及代谢异常的疾病都成为了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人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自身的水液代谢完成循环,而当一些致病因素出现时,导致了水液代谢的异常,如血瘀、痰凝,凝聚于肢体筋脉,出现红肿疼痛,引发痹证。早期患者只是尿酸的升高,进而出现关节的肿大,而后影响到肾脏,许多患者出现腰痛、蛋白尿、肉眼血尿等症状。从中医角度看,目前,临床上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湿热蕴结证型占到了约60%[8-9]。本科研正是通过临床观察,结合痛风患者的病因病机而自拟成方,从而改善痛风关节的急慢性炎症损伤。西药治疗大多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迅速止痛,但其副作用多,对胃肠道肝肾损害较大。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强调因人制宜。中药汤剂君臣佐使的配合,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本科研用药内服疏肝实脾,化瘀除湿;外用利水消肿止痛。疗效确切,疗程短。方中黄芩清热燥湿,归于肝经,而痛风性关节炎的跖趾关节肿大之处为肝经所行之地,应用黄芩可引药归经,使药达病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这充分证明了此味药在本方中的君位;白术、薏苡仁、萆薢、蚕砂、健脾除湿,利水消肿,脾主运化,脾健则水运正常,水液运行正常,则无湿可成,亦无肿可现;葛根亦可清热消肿,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里就有葛根汤的方剂,如14条所讲,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应用葛根汤治之,葛根可以改善人体僵直的症状,而僵直之表现离不开人体之筋,肝主筋,而应用葛根起到了健脾护肝的作用;土茯苓利水渗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土茯苓所含黄酮类物质通过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10];百合可清除胃内郁热,因常吃肥甘厚味,易蓄积于胃中形成湿热,湿性重浊、粘腻,直流于胃中不去,日久伤津,导致胃气不和,故而应用百合以祛积热;忍冬藤甘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止痛,痰湿聚集阻滞血液运行,不通则痛,故而应用忍冬藤以缓解疼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血藤中的儿茶素是抗痛风性关节炎的活性成分;而中医认为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鸡血藤与忍冬藤二者共用,加强活血通络的作用,重在通络,使瘀血去而痛止;续断可续筋接骨,滋肾养肝,肾者主骨生髓,肾者阴阳中和,则邪不可内侵,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如若救治不及时,皆会损伤肾脏,此方中应用续断一则滋补肝肾,二则未病先防,先固其肾,肾者主水,肝主木,水生木,进而揉肝;桃仁、知母活血化瘀以止痛,重在活血,使瘀血去而痛止;郁金、柴胡入肝经用以疏肝,其中柴胡解肌退热,疏肝散瘀,肝肾同源,强肝以补肾。外用处方中大黄、虎杖、丹皮、马齿苋、细辛、防己研沫,黄酒调,敷于红肿疼痛之处,起到利水消肿止痛之功。内服联合外用共奏疏肝实脾,化瘀除湿之奇效。中医治病在于治其根本,标急本缓,找到病源之所在,方可药到病除。本病标在肝,本在肾,由此可见自拟方意在揉肝固本,从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肝肾功能及血尿酸的变化上看,本方临床有效,且疗效颇佳,中药治疗组50例,其中46例有效,明显优于西药组的34例;且综上所述:中药联合外敷对于治疗痛风性关节药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药组,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辨证研究。

猜你喜欢

痛风性葛根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经常饮酒者喝葛根陈皮茶
葛根药膳用处多
痛风的治疗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葛根妈妈和她的雁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