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全科医学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12-08周建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全科空腹体重

周建桥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卫生院,湖北 武汉 430100)

0 引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多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进行性加重所致,不仅会引发患者出现疲乏无力、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同时还易导致其发生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及一些急性并发症,从而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控制其病情进展和改善其预后[1]。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降糖药物对患者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单一用药往往难以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我院应用全科医学对患者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糖尿病患者应用全科医学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即空腹血糖≥7.0 mmol/L、OGTT时2 h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②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或精神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分布37-72岁,平均(55.68±2.24)岁,病程分布2个月至10年,平均(4.93±1.08)年;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患者年龄分布38-71岁,平均(55.70±2.23)岁,病程分布3个月至10年,平均(4.95±1.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主要给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若口服药治疗效果不佳,还需给其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采用全科医学治疗,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医护人员还需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档案中需详细记录患者发病时间、病程进展、应用药物及当前血糖水平等情况,然后,再按照各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为其制定个体的用药、饮食、运动干预,①用药干预,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才能有效控制和改善其机体血糖水平,但在实际用药过程中,有不少患者未认清用药治疗的重要性,往往不能遵医嘱规范服药或病情缓解后,自行减轻用药剂量或停药等,基于此,就需要护干预人员对患者宣讲规范服药的重要性,以促进其能按时、按量服药,并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另外,还需指导其掌握血糖监测方法,在用药治疗过程中,能合理监测自身血糖水平变化。对于糖尿病病史较长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由于其所需应用药物种类和数量较多,为避免患者发生用药错误现象,医护人员需为其设置用药指导卡,以促进其能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②饮食干预,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体脂和血糖水平对其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引导其定量摄入蛋白质、新鲜水果蔬菜,尽量避免摄入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并将精细主食改为粗细结合的饮食结构。③运动干预,医护人员还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机体耐受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如指导其进行饭后散步、慢走、骑自行车、打太极等运动锻炼,运动强度以自身不感觉劳累为宜。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及治疗总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疲乏无力、多尿等症状消失,血糖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内;有效:经治疗,患者疲乏无力、多尿等症状及血糖水平均有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患者疲乏无力、多尿等症状及血糖水平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对比(±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体重指数(kg/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14.22±1.47 13.03±1.01 14.89±1.52 12.07±1.04 27.33±1.25 25.02±1.17研究组 40 14.26±1.45 7.12±0.95 14.93±1.61 9.55±0.78 27.35±1.28 22.44±1.03 t - 0.152 9.147 0.005 9.118 0.113 8.81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可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诸多不良影响,需临床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3]。以往,临床多采用降糖药物对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自身饮食、生活结构具有密切的关联,长期或大量摄入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久坐不动均是引发糖尿病发生和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因此,就需要临床应用全科医学治疗理念,从用药、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指导,以促进其能遵医嘱规范服用降糖药物,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好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才能有效降低其体重指数和控制其机体血糖水平,从而才能改善其病情和预后生活质量[4]。

本研究中,对两组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及全科医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体重指数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7.12±0.95)mmol/L、餐后2 h血糖(9.55±0.78)mmol/L、体重指数(22.44±1.03)kg/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03±1.01)mmol/L、(12.07±1.04)mmol/L、(25.02±1.17)kg/m2,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与李文花[5]研究报告中得出的 全科医学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7.24±1.42)mmol/L、体重指数(22.58±2.19)kg/m2均显著低于常规方法治疗组(13.21±2.51)mmol/L、(24.49±2.11)kg/m2结论基本一致,说明对糖尿病患应用全科医学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还能降低其体重指数。

在上述指标中,应用全科医学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和体质量患者的作用机理为:全科医学是一门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性医学,该综合性医学以维护患者整体健康为主要目标,要求全科医生全面指导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如合理用药、血糖监测、科学饮食、合理运动等,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有效延缓其病程进展,还能控制其血糖水平。应用全科医学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机理为:全科医学充分发挥了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等专业知识,要求全科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全面以患者为中心,给其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从而能全面提高其质量效果。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应用全科医学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全科空腹体重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体重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