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观察

2020-12-08戴永红徐梦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复杂性胫骨韧带

戴永红,徐梦虎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0 引言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多发生于高空坠落或外界暴力作用等高能量损伤中,该位置解剖结构复杂,内固定难度较大,易出现畸形愈合、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因而必须选择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1-2]。内固定术是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的固定方法,常用的固定材料主要包括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为进一步探明两者的疗效差异,本次研究选择7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两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效果等方面指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术式分为锁定加压组和解剖钢板组,各36例。本组患者均行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锁定加压组,女14例,男22例,年龄28-67岁,平均(49.57±19.6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4.96±2.03)d;损伤肢体:20例左侧,16例右侧,合并损伤:5例伴有半月板损伤,16例伴有韧带损伤(7例内侧副韧带,6例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解剖钢板组,女15例,男21例,年龄28-68岁,平均(49.48±20.0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6d,平均(4.42±1.53)d;损伤肢体:19例左侧,17例右侧,合并损伤:4例伴有半月板损伤,15例伴有韧带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6例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成年人;首次下肢骨折;确诊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符合内固定术指征;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者;合并急慢性炎性疾病者;合并其他位置骨折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无法耐受麻醉或手术者;严重疏松症;重性精神疾病者等。

1.3 手术方法。解剖钢板组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腰硬联合麻醉完成后,患者取平卧位,下肢呈屈膝(45°)位,根据患者骨折情况确定手术入路,选择内侧或后内侧入路或内外侧联合入路,合并后外侧或后侧平台骨折者,增加后、外侧入路,确保骨折位置充分暴露;骨折端局部清理、冲洗后,撬拨复位胫骨平台,明确骨质缺损者,采用人工骨植骨填塞;C臂透视观察胫骨平台复位满意后,拉力螺钉加压固定,随后选择T型或L型支撑钢板插入骨膜与肌肉之间进行固定,局部固定妥善后,修复韧带损伤等软组织损伤,术野止血冲洗后,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锁定加压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麻醉方式、术前准备、体位、手术入路方式等同解剖钢板组。充分暴露骨折灶后,彻底清理局部血块、碎骨等组织,观察骨折缺损情况,直视下复位胫骨平台及关节,人工骨植骨填塞术修补明确缺损的骨折,C臂监视下观察关节是否解剖复位力线是否恢复,复位满意后,胫骨外侧经皮肌肉插入锁定加压钢板,采用微创稳定固定系统钢板的配套螺钉固定;存在严重内侧骸粉碎性骨折,采用有限接触钢板系统辅助固定;韧带及软组织修复同解剖钢板组。术毕,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同时随访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HSS评分[3]作为患者的手术效果的评价标准,评分分为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六部分,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统计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HSS 评分。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表1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锁定加压组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均略低于解剖钢板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加压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显著低于解剖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长(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月) 完全负重时间(周)锁定加压组 36 91.36±7.03 586.58±50.36 3.45±0.86 17.16±1.43解剖钢板组 36 93.57±9.67 591.67±49.67 4.63±0.95 20.46±1.73 t-1.141 1.086 4.418 4.703 P-0.936 0.786 0.022 0.020

2.2 两组膝关节HSS 评分统计。锁定加压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膝关节HSS 评分均显著高于解剖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HSS评分统计(±s)

表2 两组膝关节HSS评分统计(±s)

分组 例数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锁定加压组 36 82.03±10.03 89.38±5.36解剖钢板组 36 70.36±18.69 78.36±13.03 t-12.023 11.316 P-0.022 0.024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解剖钢板组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锁定加压组。锁定加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解剖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胫骨平台周围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包绕,发生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神经损伤,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且局部内固定要求较高,若不能稳定的维持解剖复位状态,可导致畸形愈合、损伤性骨化等并发症情况[4]。

解剖钢板是临床常用的骨折后固定材料,其应用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可有效恢复关节面解剖结构和胫骨近端力线,但是该材料固定时,需要广泛剥离肌肉组织,创伤性较大,因而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固定稳定性也不够理想[5]。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学固定模式系统,进一步缩小了内固定本身的创伤性,其无需预弯钢板,只需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钢板即可,复位固定后稳定性更好,周围血供影响较少,因而预后更佳,不易出现胫骨平台塌陷、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骨折愈合更快、康复效果更佳,较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并发症风险明显降低,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复杂性胫骨韧带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复杂性挑战与路径优化——基于复杂性理论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复杂性背后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