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LT3-ITD及FLT3-TKD突变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2020-12-08俞罡陈静桂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骨髓生存率白血病

俞罡,陈静桂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 血液科,广西 梧州 543001)

0 引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种亚型,具有独特生物学和临床特征[1-2]。APL约占成年人AML的10%-15%,大多数具有t(15;17)及PML-RARα,常因凝血功能异常而出现全身广泛出血。APL对促细胞分化药物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敏感[3]。与其他类型AML预后和诸多分子遗传学标志存在密切相关性不同,APL主要依据初诊时白细胞和血小板作为预后分层因素[4],APL伴有除PML-RARα以外的其他基因突变的预后价值尚不明确,因此临床急需寻找能准确判断APL疾病预后情况的某种基因突变,从而有效指导医务人员对APL的临床治疗。人类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位于13q12,编码的膜结合蛋白属于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在正常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中表达,其与FLT3配体的二聚作用可调控正常造血的生长信号[5]。FLT3主要变异类型是发生在近膜结构区的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和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这两种突变往往与PML-RARα共表达,从而影响APL的预后[6]。本研究探讨了202例APL患者的FLT3-ITD和FLT3-TKD突变与预后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APL患者202例,其中男102例,女100例,年龄35-76岁,平均(52.2±2.6)岁。所有患者的诊断都依据骨髓细胞学、细胞遗传学、流式免疫分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体系,符合《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7]。所有纳入对象无严重精神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非混合急性混合细胞性血液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纳入对象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2 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比较[n(%)]

采集纳入对象骨髓3 mL(EDTA抗凝),使用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的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液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运用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RNA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用硅胶膜离心柱提取总RNA。提取出的总RNA用DEPC处理过的无RNA酶水溶解。运用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逆转录试剂,按照说明书,将RNA逆转录为cDNA。PCR反应扩增FLT3基因第14、15外显子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FLT3-ITD突变,克隆测序确认。PCR反应扩增FLT3基因第20号外显子及内含子,酶切鉴别FLT3-TKD点突变,直接测序确认。根据突变情况将202例APL患者分为四组:FLT3-ITD-/FLT3-TKD-(90例),FLT3-ITD+/FLT3-TKD-(51例),FLT3-ITD-/FLT3-TKD+(41例),FLT3-ITD+/FLT3-TKD+(20例),各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ATRA(25 mg·m-2·d-1)或ATO(10 mg/d)或两者联合诱导治疗,若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加用羟基脲和/或葸环类或高三尖杉酯碱化疗;完全缓解后采用化疗、ATRA、ATO序贯交替治疗。如果患者入院时合并感染,应该首先控制感染后再进行诱导缓解治疗。所有患者采用电话、网络、门诊、住院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30个月,平均(12.2±1.6)个月。

1.3 疗效标准。根据《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7]:①完全缓解(CR):血红蛋白≥100g/L,中性粒细胞≥1.5×109/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没有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始细胞+幼稚细胞≤5%,红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②总生存时间:从确诊到死亡或随访结束的时间。③无复发生存时间:从完全缓解到复发、死亡或随访结束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卡方检验用于疗效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生存分析。Log-rank用于生存率的比较,GraphPad Prism6软件绘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与FLT3-ITD-/FLT3-TKD-组患者比,FLT3-ITD+/FLT3-TKD-、FLT3-ITD-/FLT3-TKD+、FLT3-ITD+/FLT3-TKD+组患者一个疗程CR率、总CR率明显降低,复发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并且FLT3-ITD+/FLT3-TKD+组患者的CR率、总CR率较FLT3-ITD+/FLT3-TKD-、FLT3-ITD-/FLT3-TKD+组更低,复发率更高(P<0.05),见表2。

2.2 生存分析。与FLT3-ITD-/FLT3-TKD-组患者比,FLT3-ITD+/FLT3-TKD-、FLT3-ITD-/FLT3-TKD+、FLT3-ITD+/FLT3-TKD+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FLT3-ITD+/FLT3-TKD+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较FLT3-ITD+/FLT3-TKD-、FLT3-ITD-/FLT3-TKD+组更低,(P<0.05,图1,图2)。

图1 不同组生存时间分析

图2 不同组无复发生存时间分析

3 讨论

FLT3-ITD是AML最普遍发生的突变靶基因之一,在APL中发生率尤其高[8-9]。FLT3-ITD在正常核型的AML中与不良预后相关,而其在AP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中的意义尚有争议[10]。Barragan等研究报道了306例APL[11],其中22%患者FLT3-ITD突变阳性,FLT3-ITD与高白细胞、骨髓高原始细胞、高LDH、凝血异常、BCR3型等临床特征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ITD与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关。Kutny等报道104例儿童APL患者[12],27%伴有FLT3-ITD突变,FLT3-ITD突变组白细胞高、CR率低,而获得CR后,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ong等报道53例APL[13],FLT3-ITD突变患者中80%属于高危组,与未突变患者相比,复发率高,无病生存率低。FLT3-TKD突变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目前也存在争议[14],曾有报道称该突变是一有利的预后因素[15],但最近有报道提出该突变是不良预后因素[16]。

为进一步明确APL患者FLT3-ITD、FLT3-TKD突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例APL患者FLT3基因突变表达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显示,具有FLT3-ITD和FLT3-TKD突变的APL患者一个疗程CR率、总CR率、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降低,复发率显著升高。进一步研究我们还发现,FLT3-ITD和FLT3-TKD双突变的APL患者的CR率、总CR率、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更低,复发率更高。这些结果支持FLT3-ITD和FLT3-TKD突变与AP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有利于医生判断APL患者的预后。FLT3-ITD和FLT3-TKD突变可作为APL患者完全缓解后治疗决策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FLT3-ITD和FLT3-TKD突变提示APL患者预后不良,FLT3-ITD和FLT3-TKD同时突变提示APL患者预后不良风险更高。临床上检测APL患者的FLT3-ITD和FLT3-TKD突变有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骨髓生存率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赞美骨髓
日本癌症患者十年生存率达59%左右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