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半胱氨酸及布地奈德雾化 吸入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
2020-12-08王丽丽
周 洁,王丽丽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盐城 224000)
临床将小儿支气管肺炎又称为“小叶肺炎”,该病属于呼吸道常见、高发病;患者以“喘息、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随疾病进一步发展,若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不及时,极易对患者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威胁。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1]。为进一步研究乙酰半胱氨酸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特择我院34例患者展开研究,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遵循护理措施差异分组方式,择我院2019.5-2019.12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34例分为对照组:9例男,8例女,年龄0.8-5.5岁,均值(3.15±1.33)岁。观察组:7例男,10例女,年龄0.8-6岁,均值(3.44±1.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用统计学分析,P>0.05。
1.2 方法
常规给予吸氧、抗感染等对症对因治疗;雾化吸入:给予布地奈德混悬剂(0.5mg/次)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 3ml/次),2次/日,坚持用药1周。
对照组:常规护理:做好家属宣教,叮嘱其为患者准备清淡饮食,后期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各项工作。
观察组:优质护理:(1)咳痰:密切注意患者呼吸情况,饭前半小时轻拍患者背部,由下至上持续5-10min,便于促进痰液排出。若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可以借助体位引流来帮助其排痰。(2)雾化吸入:叮嘱家属,雾化吸入前30 min切勿饮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面罩,帮助其取坐位、侧卧位后开展雾化吸入,保证面罩完全罩住口鼻,促进药物吸入。若患者痰液稀薄,可吸痰后再给予雾化;若患者痰液粘稠,可在雾化后再吸痰。(3)定期翻身:将定期更换体位的重要性告知家属,叮嘱其通过定期翻身来帮助患者促进痰液排出,在翻身过程中要动作轻柔,并且密切注意患者呼吸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临床疗效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呼吸功能、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10×109/L),有效(症状、体温缓解,白细胞计数>10×109/L),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2]。
1.3.2 观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
SPSS22.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相较
观察组(n=17):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n=17):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6例;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较对照组高(97.0%vs81.0%),P<0.05(x2=4.4974)。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较
观察组:体温恢复(2.1 5±0.1 2)d,咳嗽消失(4.23±1.36)d,哮鸣音消失(3.23±1.22)d,喘息消失(3.12±0.45)d;对照组:体温恢复(3.69±0.69)d,咳嗽消失(5.85±1.56)d,哮鸣音消失(4.85±1.55)d,喘息消失(4.69±1.41)d。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各指标消失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t=9.0662、3.2274、3.3862、4.3736)。
3 讨 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对患者身体正常发育会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在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该病临床发病率居于首位。各种病原体感染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上呼吸道、口腔等部位大量聚集致病微生物,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支气管肺炎。而该病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明显较高,只因婴幼儿年龄小、呼吸道尚未发育完全,因此频发该病。
研究证实,在吸氧、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支气管通气并消除痰液。提示:乙酰半胱氨酸属于黏液溶解剂,可对痰液粘稠度及粘附性予以降解,稀释痰液的同时促进咳痰,且抑制炎症反应。布地奈德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产生,发挥抗感染作用的同时生物利用度较低,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炎性物质释放,因此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持续提升和护理服务的不断转型,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成为临床新型模式。经研究证实,优质护理模式以“人文管理”为基础而开展各项措施,确保护理干预模式顺应时代需求并满足患者实际需求[3]。此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较对照组高(97.0%vs81.0%),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各指标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证实了乙酰半胱氨酸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价值,值得推广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