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
2020-12-08刘雪玲
刘雪玲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传染病不但危害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也影响社会的稳定,给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必须最大程度强化感染的控制,避免发生医院感染问题[1]。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5例病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管理和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20年1与~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3例,女2例,患者年龄在2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40.6±9.8)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概括医院感染风险,并对开展的护理管理措施和实施的对策分步骤分析。
1.2 护理管理方法
1.2.1 风险分析
①人员与资源配备不足的风险:由于疾病突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大,护理人员不足,难以展开有效的一对一宣教和医护,于是很多卫生问题容易被忽略,为医院感染埋下隐患。②护理管理实施不统一的风险:突发疫情时,受到医护人员不足的影响,不少加入感染科的护理人员为其他科室调派人员,对流程与环境的不熟悉以及疫情评估的不足影响护理效果,无法重视患者病情的突发性和紧急性,在病情达到巅峰时没能及时施护,埋下隐患。③缺乏必要的健康宣教:针对突发性的传染病,科学普及方案相对滞后,患者对病情的不了解直接影响其护理的配合度与依从性。④环境污染风险:突发传染病时医院病房有限,病例集中,患者密度较高,一旦不注重消毒和清洁,环境污染风险增大。
1.2.2 护理管理方法
①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医院需结合传染病突发情况整合医院人力资源,统筹安排,合理排班,分配业务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至急病区,集中优势护理力量。②强化培训:统一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室及护理科室拟定培训计划,从消毒隔离、预防、卫生清洁、防护控制方面进行,避免医院病房成为病毒发源地,训练护理人员服务技能与水平。③建立联动管理机制:在传染病突发疫情时每增加一例病例,需派专人指导、询问与排查,切断传染途径,将传染源进行隔离,采用多种消毒方式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收集病患信息拟定后酌情公布,提高针对性与实用性,最大程度预防交叉感染。④心理支持:护理人员以专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患者疑虑,提供精神上的抚慰,向患者耐心介绍治疗过程,尤其告诫患者提高遵医性,补充营养,配合治疗护理,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入侵,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而针对年龄较小的患者,要做好全程监管工作,注重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安抚工作,提高配合度。⑤环境支持:确保患者病房环境的卫生舒适,保持22℃的室内温度及50%~60%的湿度,定期消毒,预防隔离区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预防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做好全面防护工作。⑥护理操作环节管理。护理人员全程严格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完善操作流程,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定时清洁手部,消毒使用物品,减少人员集中的密度和看护的数量,将感染监测作为预防的核心环节,及时发现传染趋势,最大程度控制院内传染[2]。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2个月内医院院内暴发和传染的情况。
2 结 果
我院2020年1月~2月收治5例传染病患者后,无院内暴发、散播和院内感染的问题,控制结果良好。
3 讨 论
传染病如今已成为危害公众安全的全球性传染疾病,发展至今我国防控效果较好。医院对于传染病的控制,必须从护理管理工作着手,全面切断感染源之间以及与外界的联系,发挥护理人员在防护、清洁、消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3]。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护理人员团队必须强化配置的科学合理性,在物资、人员、设备上保证充足,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具体在收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则要积极整理可能诱发院内交叉感染的各种风险,提前做好各阶段的预防应急措施,同时从建立联动机制、患者心理支持、健康宣教、环境支持、护理操作环节管理等全面进行防护与管理工作,强化日常的消毒与感染防护,最大程度保障院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4]。本研究中,我院收治的5例病患恢复状况良好,且在院期间无交叉感染等问题出现。
综上所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控制医院院内感染是控制传染病突发的强有力手段,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