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迁地区“一稻一虾”种养模式与效益分析

2020-12-08王信海王飞飞张智慧金倩王夏雯吴学军

中国水产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环沟田面稻虾

文/王信海 王飞飞 张智慧 金倩 王夏雯 吴学军

江苏省宿迁地区传统耕作模式为“一稻一麦”,近年来,因春季小麦“赤霉病”暴发严重,造成这一季生产经济益不高甚至亏损。为响应中央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江苏省苏北地区推行小麦季节性轮作休耕,以轮作动植物或生态休耕替代小麦种植。其中,稻虾种养模式就属于轮养小龙虾替代小麦种植的模式。2018年宿迁市在《宿迁市生态高效农业倍增计划》中提出六大百亿级产业,其中之一的优质稻米产业设立了“因地制宜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50万亩”目标,2020年初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已达35万亩,其中稻虾种养这一种养模式占90%以上。随着国家及地方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深入,并在小龙虾市场吸引力及稻虾共作高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稻虾种养模式得到迅猛、健康发展。

但近两年来因小龙虾市场行情下行,加上多数种养殖户因养殖过程中缺乏技术指导,造成宿迁地区多数稻虾种养殖户养殖失败。为探索适宜宿迁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的新模式,提高小龙虾产量、规格和效益,笔者于2019年6月初至2020年6月在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玲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稻虾基地开展了“一稻一虾”繁、养分区的稻虾种养模式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现将此模式具体操作方法和效益分析总结如下。

图1 环沟断面示意图(单位:cm)

一、田块的选择与改造

(一)试验田块选择与安排

试验田块选择东①、东②和东③三个塘口作为虾苗繁育试验塘口,选择中②、中③和中④三个塘口作为春季精养试验塘口,每个塘口面积约为30亩(东西长200m,南北宽100m)。

(二)塘口改造

1.环沟改造

环沟开挖上口宽度一般为5m,底部宽度一般为2m,深度为1.2m,坡比为1:2.5,开沟土方用于加高加固稻田外坝。外坝顶面宽3m,高出田面1m,外坝应夯实,内田埂宽60cm,高35cm(图1)。

2.防逃设施

在稻田养殖区外坝内侧四周构建防逃围网,田块之间不需要设立。围网材料选用20目网片(在网片上端缝制宽20cm的塑料薄膜),用竹木桩固定。

3.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对角,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8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和鱼卵随水流进入,另一端采用三通套接装置,在稻虾共作早期可以不通过环沟而实现独立给稻田灌水,防治稻田肥流入环沟造成水质变坏(图2)。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最低处,稻田养虾最好做到排灌分家,以利于小龙虾在相对稳定的水体中生长。

二、水稻的种植与管理

(一)水稻栽种

6月12日~6月13日进水漫田,6月14日对所有试验田块用旋耕机带水进行旋耕、整平,6月15日采取机插秧方式以30cm×18cm株行距栽种泗稻16秧苗。

(二)肥、药管理

1.施肥管理

6月15日秧苗栽种前每亩均匀抛洒复合肥(有效肥含量为45%)30kg;栽插后7d~10d撒除草剂,每亩使用乙卞除草剂1袋+尿素10kg(返青肥)拌匀撒施,使用时田间应有浅水层5cm~10cm,不能漫过心叶;再过10d左右,按照12.5kg/亩施一次尿素(分蘖肥);8月中下旬田间上水每亩施10kg尿素(穗肥)。

2.病虫害防控

在7月~9月上中旬将高效低毒生物防控纹枯病、稻瘟病和虫害等药物混在一起使用无人机均匀撒药防控病虫害,用药前将田面水位降低,使小龙虾进入环沟。

(三)水位管理

插秧时田面水控制在5cm以下;撒除草剂时水位控制在5cm~10cm;撒分蘖肥时当天加水,当天排掉;水稻分蘖后期,田面水自然排干至田面出现0.5cm~1cm宽的裂缝后再上水;水稻生长后期田间水分保持干干湿湿状态;水稻收割前10d左右,将水位降至田面下35cm左右的环沟里。

图2 可调节自流进水装置示意图

图3 机耕栽草布局示意图

(四)水稻收获

11月上旬水稻成熟,用收割机收割、测产。

三、秸秆处理

(一)繁育塘口秸秆处理

在11月12日水稻收割时,秸秆留茬高度保留60cm~80cm,粉碎后的秸秆抛于留田稻茬顶部,之后在阳光下暴晒10d,在秸秆含水量低于5%时,用旋耕机沿“S”型路线旋耕出水草栽种带,栽种带间隔10m。如图3所示。

(二)精养塘口秸秆处理

精养塘口在水稻收割完后,将塘口的水排干,用旋耕机将田面深耕一遍进行晒田。2020年2月10日~11日上水种草。

四、水草栽种与管理

(一)繁育塘水草栽种与管理

1.水草栽种

2019年11月25日开始向田面注水,水位控制在刚漫过田面为宜,浸泡24h后栽种水草。在田面将伊乐藻切成长度为30cm~40cm小段,将一束束切好的草段像插秧一样均匀地沿旋耕机耕过的地方(两头弯曲条带不栽)栽插到土壤中5cm~10cm,上面留25cm~30cm,5束~6束形成一簇,每簇直径约25cm,簇距6m。在环沟外侧平台与水面交接处,将水花生截成35cm~55cm小段,每15根扎成一束,每束用细绳固定于插在泥土中的竹竿上,每束之间距离10m。

2.水草管理

水草栽植后将内田埂修补完整,将田面与环沟隔离开来,田面水位加至25cm,环沟水位保持不变。20d后检查伊乐藻出根情况,若一半以上出现白色须根,按照2kg/亩的用量向田面抛施尿素,尿素抛施10d后,将塘口水位提高至高于田面4cm~50cm。5月~6月份水草总面积不要超过塘口总面积40%,水草过多时需用割草船或人工去掉一部分,每簇伊乐藻直径控制在1.5m~2.5m之间为宜,塘口水草总量一般保留占塘口总面积的1/5~1/3为宜。

(二)精养塘水草栽种与管理

1.水草栽种

2020年2月10日~11日上水栽草。除行距为8m,其它与繁育塘栽种方法均一致。

2.水草管理

水草栽种后,田面水位加至30cm。15d后检查伊乐藻出根情况,若一半以上出现白色须根,将塘口水位提高至高于田面50cm,并按照4kg/亩的用量抛施尿素。水草数量控制同繁育塘。

五、水的调控

(一)水位调控

水稻收割前1 5 d 将水位降至环沟,低于田面25cm~30cm;伊乐藻栽种时,将环沟水位提高至与田面持平,种后将塘口水位提高至高于田面30cm;在水温降至5℃以下时,将塘口水位提高至50cm以上,此时秸秆大部分浸入水中,在低温下慢慢降解;水温升至10℃以上时,将塘口水位降至40cm左右,便于水草快速生长,5月份~6月份水位加至60cm以上。

(二)水质调控

伊乐藻栽种初期上水后,及时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调水,并根据田面水质变化情况适当加注部分新水,防止水体变成红褐色。早春水温在8℃左右时,每亩田按照2kg尿素、1kg腐殖酸钠和适量芽孢杆菌混匀后泼洒进行肥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5cm左右。水温高于15℃时用氨基酸肥水膏进行肥水,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浮游动物保持在0.6个/mL~1.5个/mL。

六、底栖饵料培育

底栖饵料主要以培育椎实螺科的耳萝卜螺为主。耳萝卜螺以腐烂的秸秆为食,处理掉部分秸秆,同时也是小龙虾苗非常好的生物饵料。在10月份~12月份将耳萝卜螺亲本按照2kg/亩~3kg/亩投放至环沟内,耳萝卜螺以水草和秸秆碎屑为饵料。第二年春天水温高于10℃时耳萝卜螺开始交配并将卵产于立田的秸秆上进行孵化,在水温15℃以上时耳萝卜螺的数量控制在80个/m2~120个/m2为宜。

七、小龙虾管理

(一)繁育塘小龙虾管理

1.小龙虾亲本管理

8月15日~9月10日投放规格为15g/尾~25g/尾的亲虾30kg/亩,每天按照虾体重总量的2%投喂蛋白含量为30%的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亲虾在接下来的时间将自然进行交配、打洞、抱卵等繁殖活动。用EM菌调节塘口的水质,使水体透明度维持在30cm~40cm,浮游动物数量控制在0.4个/mL~1.0个/mL,入冬前促使1/3左右的抱卵亲虾能够产卵,并成长为独立生活的虾苗。

2.小龙虾虾苗的培育

10月中旬左右用抄网检查环沟内虾苗情况,若发现有苗后每天上午按照每亩水面0.5kg泼洒干豆磨成的豆浆和豆渣。当水稻收割后,田面和环沟后期上水的水位漫过田埂连成一体时停止泼洒豆浆豆渣,此时虾苗进入田面以秸秆碎屑和水草及其他生物饵料为食,并主要以秸秆作为附着基。当水温低至5℃以下时,将塘口水位调节为50cm以上,此时,虾苗附着于秸秆根部,可安全越冬。第二年春季水温升至10℃以上时,将塘口水位降至35cm,让水温快速升高,促进田面虾苗生长和抱卵虾的孵化与生长,同时按照水质调控方法进行肥水,并在水温15℃以上时按照虾总体重的3%~5%投喂蛋白含量为32%的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此时耳萝卜螺的卵和幼体也是虾苗良好的饵料。

3.虾苗捕捞

3月6日开始使用稍大网眼的地笼捕捞亲虾和年前繁育的大规格虾苗,4月10日以后开始使用虾苗专用地笼批量捕捞300尾/kg以上虾苗。同一塘口连续捕捞3d~5d后,产量明显下降时停止捕捞,继续培育5d~7d后再进行捕捞,如此循环。6月初在3d~4d内将水位降至环沟内,逼迫田面虾苗进入环沟,若虾苗数量仍很多,继续在环沟内进行捕捞,同时准备田栽种水稻。

(二)精养塘小龙虾管理

1.虾苗投放

4月12日开始,从繁育塘口捕捞的平均规格为260尾/kg的虾苗,按照7000尾/亩的密度投放于精养塘口,3d内投放完毕。放苗前1小时,全池泼洒抗应激药物。

2.养殖管理

每天5:00~6:00和17:00~18:00,投喂2次。前20d左右投喂蛋白含量为32%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之后换成蛋白含量为30%的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投喂20d,然后换成蛋白含量为28%的小龙虾专用配合饲料投喂至上市。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5%,上午投喂占日投饵量的20%~30%,下午投喂占日投饵量的70%~80%,具体投喂量根据吃食情况和生物料数量决定。

为保证小龙虾健康生长,每15d使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拌料投喂2d,每隔15d用复合型维生素、大蒜素和离子钙(或者乳酸钙)进行拌料投喂,前者与后者交替使用。

早晚巡塘,观察小龙虾活动及摄食情况,观察水质变化、水草和防逃设施情况。水质调控和水草管理参照上文。

3.捕捞上市

5月8日开始使用地笼网捕捞,捕大留小,捕捞30g以上的虾上市销售。捕捞前一周全池泼洒离子钙加强补钙。

八、效益分析

(一)繁育塘口效益分析

1.产出分析

3月6日起至6月6日共捕获虾苗19035kg,亩均产量211.5kg,亩均产值2961元;商品虾1116kg,亩均12.4kg,亩均产值694.4元。综合亩均产值3655.4元。

2.投入分析

繁育塘口投入成本共计1972元/亩。包括地租450元/亩(12月至第二年5月,共6个月),亲本投入900元/亩,饲料投入128元/亩(受虾苗市场影响5月6日之后不再投喂),左耳螺亲本投入15元/亩,调水制剂和药物45元/亩,水电费54元/亩,人工380元/亩。

3.效益分析

小龙虾亩均纯效益1683.4元/亩,水稻效益736元/亩,合计2419.4元/亩。

(二)养殖塘口效益分析

1.产出分析

5月8日起至6月18日共捕获商品虾8874kg,亩均产量98.6kg,亩均产值4732.8元。

2.投入分析

养殖塘口投入成本共计2913元/亩。包括地租450元/亩(12月至第二年5月,共6个月),虾苗投入862元/亩,饲料投入952元/亩,调水制剂和药物95元/亩,水电费54元/亩,人工400元/亩。

3.效益分析

养殖塘小龙虾亩均纯效益1919.8元/亩,水稻效益7 8 4 元/亩,合计2703.8元/亩。

九、讨论与分析

“一稻一虾”模式是在保障水稻生产的前提下,利用冬春季闲田进行小龙虾繁殖或养殖的技术模式。

本模式中,繁育塘虾苗产量在利用了项目组前期初步研究成果——稻虾田秸秆还田技术后,减少了肥水和药品的投入,培育底栖饵料减少了饵料的投入。此技术保证了水质健康,减少了调水药物的投入,并且虾苗产量亩均达到211.5kg。但受市场影响,今年虾苗价格较低,影响了整体的生产效益。

在养殖塘,本模式主要采用取秸秆还田后冬季晒田的方式,提高了塘口氧化还原电位,保证了土壤的安全性;另外采取低密度、早投放虾苗,养殖30g以上规格的商品虾为主要生产目标的技术措施,保证了小龙虾的养殖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亩均产量也达到了98.6kg/亩,但今年受市场影响小龙虾亩均效益也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宿迁地区“一稻一虾”模式经济效益良好,适宜大面积推广。

猜你喜欢

环沟田面稻虾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特征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以长江中游单季稻田为例
魏巍
浮萍对不同氮肥用量下稻田水中氮含量动态的影响
苏南地区虾稻鳅综合种养模式初探
研究揭示稻虾共作时空分布特征
增效剂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