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鲵产业发展研究

2020-12-08王文博刘品窦玲玲王平宁越惠瑞敏李爱华

中国水产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鲵品牌意识养殖户

文/王文博 刘品 窦玲玲 王平 宁越 惠瑞敏 李爱华

本文回顾了我国大鲵产业发展的历程,从管理层面、服务层面、市场层面、研发层面以及品牌意识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包括加大监管力度,提升服务意识,构建市场秩序,拓展销售渠道,加大研发投入,减少病害发生,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意识等,并对我国大鲵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一、大鲵产业发展的历程

中国大鲵(A.davidianu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分布广泛,遍布我国各地,以陕西秦岭山区居多。野生大鲵多栖息在山区溪流里,喜穴居,怕光怕声,以鱼蟹等水生动物为食。

为挽救濒危野生大鲵种群,20世纪80年代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工养殖大鲵,开始发展大鲵人工养殖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对大鲵的背景知识知之甚少,技术受限,因此养殖规模较小,人工繁育的成活率也不高。随着大鲵产业经济效益成果初显,各地积极实施大鲵产业布局,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到21世纪初,各地大鲵养殖产业开始快速发展,产业整体初具规模,各方力量围绕大鲵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如病害学、生理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21世纪初到2012年,各地为促进大鲵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升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规范大鲵的养殖行为,均出台了多项大鲵相关标准。

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对高端消费品市场进行了调控,大鲵的消费市场开始收缩。另一方面,由于大鲵人工繁育技术成熟和养殖条件的改善,全国大鲵产量逐年增加,每年幼苗繁殖达上亿尾,因此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大鲵市场行情出现回落,并延续至今。从长远来看,价格的理性回归有利于去除系统性风险,有利于整个产业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二、大鲵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管理不够,服务滞后

中国大鲵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规定,人工养殖大鲵无论在繁育环节、运输环节还是交易环节都需要办理相关许可证。但实际上存在一些法律监管不够全面情况,一些养殖户可能存在无证经营。另外,目前我国大鲵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养殖户经常遇到各种技术难题,大多靠自己摸索解决。职能部门在技术培训、经验推广等方面服务力度还不够,相关部门对大鲵产业发展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服务体系也有待完善。

(二)市场无序,销售不畅

大鲵养殖业从无到有,经历了大起大落,发展初期由于产量少,造成供不应求,养殖户哄抬物价,使得大鲵养殖成为暴利行业。近几年受政策影响,高端消费品市场低迷,大鲵市场存量庞大,需求缩水,造成供大于求,市场价格断崖式下跌。另外,养殖户在经营过程中,养殖模式大多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形式,粗放型经营,真正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并不多。再者,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造成大鲵销售渠道狭窄,经营较为被动。

(三)研发不足,病害频发

大鲵大规模人工养殖起步相对较晚,在科学研发方面还有不足。一方面缺少专业的科研人才、团队和机构。由于技术有限、发展模式粗放、专业人员匮乏等制约因素,使得大鲵养殖业在种质保护、病害防治技术方面较为落后,有时会给养殖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研发资金的投入,导致大鲵在繁殖、培育过程中成活率不高,一些散户为提高成活率盲目用药,造成成鱼检验检疫过程中发现违禁药品残留,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四)产品单一,品牌缺失

大鲵浑身是宝,经济价值非常高,无论在美食、保健,还是医药、观赏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虽然目前学术界有很多大鲵产品开发的报道,如对大鲵皮明胶的研究,然而现实中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研成果很少能转化成产业。因此总体来看,大鲵的关联产业发展不够,产业链短,产品单一,产业的附加值也不高,更没有与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相融合,实现资源互补和产业升级。另外,有些养殖户存在挣快钱的投机心理,对企业缺少长远的发展规划,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品牌意识不强,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缺少特色,没有形成自己的特有品牌,难以将企业做大做强。

三、大鲵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监管力度,提升服务意识

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大鲵产业的各个环节,包括捕获、驯养、繁殖、培育和经营等。加强对大鲵养殖产业包括引种、用饵、用药以及病、死鲵处置等相关环节的监管力度,促进大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对野生大鲵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大鲵栖息地生境的保护,杜绝人为破坏,从源头着手逐渐恢复野生大鲵的种群数量。此外,应大力提升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加强科学技术与大鲵生产的结合度。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从政策面和技术面上给予养殖户更多的服务和指导,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包括国家级、省级的财政补贴、扶贫资金、农业资金及相关配套资金等,突破大鲵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二)构建市场秩序,拓展销售渠道

经济学原理告诉人们,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近些年大鲵市场价格的下跌,应该说是一种理性回归。要保障大鲵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加强大鲵产业供给侧调控,一方面要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减少病害和药残。另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去除投机心理,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内投放市场,这样才能维护市场稳定有序。目前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它将传统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电子化和网络化,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大鲵产业可以考虑充分结合“互联网”与“物联网”,发展电商经济,即可降低销售成本,又可拓展销售渠道。

(三)加大研发投入,减少病害发生

目前大鲵的相关科研工作,缺乏与生产实践的对接,相关科研院所应联络各界科研力量,将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联系,搭建协同科研平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科研力量规划、研发、交流,为大鲵的科学研究提供必要支持,并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让科研产生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政府部门除在病害疫情方面加强监测预报外,还应组织科研技术人员加强病害防控技术指导。比如由职能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大鲵病害研究机构,不定期对养殖户进行病防知识培训、用药指导、经验推广等,尽最大可能减少病害的发生。

(四)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意识

目前,大多数大鲵企业尚停留在对大鲵肉进行初级加工和包装层次,产品单一,产业链不完善。企业要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延长产业链,加大大鲵深加工产品开发力度,比如大鲵相关的保健品、护肤品、药酒等,逐步地建立健全大鲵资源型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及利润,使大鲵资源型产业实现良性发展。目前大鲵养殖户的品牌意识不强,还停留在粗放式经营,同质化竞争阶段,容易造成市场混乱。因此,当地政府部门要引导养殖户强化品牌意识,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凝心聚力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大鲵品牌,提高其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鲵产业在经历了从无到有,大起大落之后,淘汰了一批批小作坊式经营户,同时,一些企业也得到了历练,浪里淘沙,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翘楚。以张家界市为例,就有7家大鲵产品加工企业,已开发出近百个大鲵产品,如大鲵长寿面、低聚糖肽果饮、大鲵米粉、大鲵罐头以及护肤品等。还有的企业联合知名药企,开发了娃娃鱼孕妇保健品和婴幼儿米糊等母婴产品。有的公司已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开发了“天猫”旗舰店,发展电子商务团队,着力产品出口;还有的在澳大利亚国家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组建了微商团队,拟定建设规模达到100万个消费用户。相信在这些知名企业的引领下,中国大鲵产业会稳步向好发展,更多的产品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大鲵品牌意识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大鲵的智慧
大鲵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武定县己衣镇发展玫瑰茄产业的思考
“武术入奥”视阈下中国竞技武术发展思考
树立品牌意识持续提高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质量
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