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2020-12-08郭伟
郭伟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一、供电所管理线损现状分析
(一)认识问题
线损是供电所能源管理中客观所存在的问题,但却可以通过有效管理措施,降低线损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线损是反映供电所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来看,我国供电所线损管理意识不足,只将线损管理停留在表面认识上,并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线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根据线损产生原因,可知线损出现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中,需要进行综合管理,才能够改善线损问题。但实际执行过程红中,由于线损管理意识不足,各部门都将工作重点放置于主要职能任务上,并没有意识到线损管理必要性,致使线损管理没有受到各部门的重视。
(二)结构问题
前,我国供电所将大量的管理精力投入到“一强三优”管理建设中,注重组织职能构造与经济效益提升,各部门也愈加关注主要业务建设情况,忽视了线损管理问题,导致线损缺乏必要的组织结构。尤其在基层供电所管理中,线损管理组织结构缺失、人员管理不当,导致内部沟通困难问题愈加严重,不利于供电所发展。
(三)供电所管理监管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电力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人们对用电需求增加的同时,一些道德败坏的不法分子也在悄悄地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比如偷电漏电,更有甚者,直接拿剪刀剪去电缆然后卖给回收废品的人。这不仅仅会对线损问题直接造成损害,也会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埋下隐患。因为供电所位置较为偏僻,所内工作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及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供电所人员管理机构监督不到位,这样就给部分工作人员造成一种有机可乘的错觉,使他们不按照上级要求的规格来执行任务,偷工减料,将省下来的机械材料拿来卖给废品回收站,甚至发生窃电漏电行为,从而造成管理线损问题。
二、供电所管理线损具体解决措施
(一)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大线损管理任务
要想改变供电所管理线损的现状,首先就要加大对供电所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考核力度,重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力度,确保每一个工作者都能具备从事这项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在考核新晋工作者的同时,还要定期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完善自身的不足,以便于在危急时刻能迅速做出使损失达到最少的决定。此外,还应该在供电所内设立督察小组,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根据他们的性别,男女搭配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分期检查供电所的机器设备,确保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进行报修,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优化机器设备,合理布置输电线的铺设
在加大电力工程的建设时,还应该根据该地区的地势、气候等实际因素进行考察估计,科学合理地进行线路规划。尤其是在输电线的铺设方面上,要着重考虑到输电线的磨损老化问题,对它进行优化改良,确保不会造成线路的超负荷工作。另外要确保配电的变压器容量和负荷相配,电源点和负荷中心的距离也不能离得太远,否则就会使损耗变高,不利于解决管理线损问题。优化机器设备,科学合理地布置输电线的铺设结构也是解决管理线损现状的一个重要措施。
(三)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改进管理工作
由于供电所内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里有必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制。首先,供电所要在内部建立一个分层管理和互相监督的体系,加强对每个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其次,要做到公平公正,不管是哪一级的工作人员出现问题,都不得包庇纵容,必须一视同仁,按照供电所规定给予相应的惩罚;再者,要重视计量设备的数据监控,必要时可安装电子摄像头,加强对供电所的管理监督力度,坚决打击不法分子,严禁窃电漏电行为,一旦发现有窃电者,立即取消该员工工作资格且永不录用,并交由国家有关机构惩处;最后,要重视机器设备的检查,特别是在恶劣天气前后更要认真检查,确保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刻进行故障上报,以便抢修成功,避免造成额外的损失。
(四)加强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改善线损管理的关键性问题,主要措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规范抄表。供电所在进行抄表管理时,要严格执行SG 系统管理制度,控制抄表时间,优化管理效果,避免出现漏抄、误抄问题。抄表中所获取的各项数据,也要交给领导核实,层层确定后再统计相关数据。线损管理人员根据统计各项数据调整电力系统能源供应;第二,轮换制度。日常管理中,为了规避主观因素对于线损统计数据的影响,需要按时轮换抄表管理人员,提升数据记录的精准度。
(五)源端数据有保障
结合供电所当前线损管理工作情况,全面深化基础数据源端治理,规范电网拓扑、设备档案、用户档案、计量表计等基础台账管理。全面整合源端数据资源,建立问题数据追根溯源责任制度,错误源头从哪里来,工作责任到哪里去。
三、结语
线损造成了电力能源浪费问题,增加了供电所能源耗损。因此,供电所应该重视线损管理问题,分析造成线损的主要原因,并从组织、人员、系统等多个方面,优化供电所线损管理效果,提升工作水平。只有如此,供电所才能够在新型市场经济中取得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