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江堰海外传播与接受研究1

2020-12-08唐丽敏秦翠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都江堰文化

1 唐丽敏 2 秦翠

(1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7;2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一、引言

四川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56 公里的“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伟大水利工程,它天工巧夺地制扼都江(岷江),造就如画江河山川,载入了世界文化、自然和灌溉工程的遗产史册。为让都江堰以更加开阔的步伐走出国门造福世界,也让都江堰获得世界性发展,课题组对加强都江堰海外传播与接受做了如以下探索。

二、都江堰海外传播与接受现状

课题组从2019 年4 月到2019 年12 月,对70 名外籍人士进行都江堰的相关了解调查,23.21%在国外完成,30.36%在川内完成,46.43%在川外完成。调查对象包括留学生、外教及外企员工,国籍为美国、加拿大、德国、泰国、韩国等国家。首先是对都江堰的了解情况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占66.07%表示没听说过都江堰。与问卷调查同时展开的个案访谈结果也突出反映都江堰在外籍人士中的传播力度不够。如受访者对胡佛大坝、阿斯旺大坝、或伊泰普坝等世界知名大坝表示略知或听过的情况下,表示都江堰的名字极为陌生。再者,和其他与水有关的古建筑如古罗马大渡槽、马拉水库、汗谟拉比渠等相比,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受访者耳中也是极为陌生的。尤其对中国古代名人能举出孔子、秦始皇、甚至治水人物大禹的受访者也普遍表示对都江堰关系密切的历史人物李冰并不知晓。从问卷调查还可知,33.93%表示喜欢网络通过了解中国的信息,26.79%通过亲朋介绍,10.71%通过电视,从书籍报纸杂志途径仅占3.57%。对于喜欢浏览哪国哪语网站的问题,37.5%选择其所在国家/地区的主流网站(当地语言或英文),23.21%为中国的中文网站,21.43%为中国的英文网站,17.86%选择其它。进而课题组对网络传播途径的都江堰传播展开调查。

(一)英文文献著述状况

课题组对调查分析到的有关都江堰的英文著作及文献,按类型和特点不同,罗列出如下代表性的分类:有注重都江堰水利工程特性及民生改善的,如澳洲国立大学的W.E.Willmott 于1989 年发表在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 上的Irrigation and Society in Sichuan,China,日本学者YASUYUKI KONO,于1997 年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发表的论文Post-1949 Development of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South China:Bridging a Ga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Farmers;有侧重文化遗产、本土知识研究的,如国内学者彭邦本于2008 年在Front.Hist.China 上发表的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A Case of East Local Knowledge with Universal Significance;有聚焦历史文化的,如2018 年Berghahn Books 出版的HAIMING YAN所著World Heritage Graze in China;2012 年Springer 出版社出版的Guo Huadong所著Atlas of Remote Sensing for World Heritage:China。由此可见,对都江堰多维度信息展开介绍的英文文献及著作并不多,尤其是新近的对都江堰的水利意义、民生作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价值进行海外推广介绍的甚少。

(二)网媒传播状况

以主流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网络版)为例的美国网络媒体展开调查可知,都江堰出现在前者早年的报道中主要是关于熊猫和2008 年都江堰地震的内容,近来2019 年中被报道也是关于熊猫;后者2017 年有旅美大熊猫“宝宝”回成都的消息,都江堰有被提及,也只因为熊猫基地而一笔带过。由此可见国外媒体对都江堰的报道力度不大、内容维度不广。再看以海外学员为主,截止2018 年底网络注册学员达81万人的孔院网络内容,其在线课程中仅是在介绍18 位中国历史名人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系列课程中有介绍李冰,若向对汉语、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孔院学员这一庞大群体的汉语学习教材中提升有关都江堰、李冰内容的比重,势必能起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提升都江堰的海外传播与接受度的几点思考

(一)打造水文化核心的传播主体

“水文化的一般性理论结构可划分为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物质文化层面等四个层面的构成要素,同时它也具有民族属性、地方属性、文化背景属性和时代属性等方面的属性特征。”[1]。从物质层面看,水为人们最基本、最必须、最熟知自然物质现象,无民族国界之分,易于理解接受。从精神层面看,以水之正面属性喻人,有如老子所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升华一种崇高精神境界。从自然科技层面看,都江治水又展现了尊重自然,科学治理的理念。李克强总理与安倍晋三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时说,都江堰体现了因势利导,不与自然对抗,而是顺应自然力量来发挥人为因素的哲学。

总之,都江堰水文化蕴含了对水的思想文化、资源探索、治理思路、工程技术、农业灌溉,城市建设、环境美化、综合利用等,内涵十分丰富。当今,开发利用河流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然选择,且必须要把河流的自然生命状态作为人类生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考虑[2],世界各国面临同样的选择,凝聚成功经验的都江堰更可通过缔结世界水文化城市的高层次合作关系;邀请世界水文化专家学者固定造访,设立各种国际水文化论坛与会议;约请国际水文学、水利工程学等专业的高校与当地高校对口合作,建立长期定点考察学习实训基地;发挥诸如“放水节”类传统庆典的影响作用等,让世界聚焦都江堰,提升其传播与接受度。

(二)提升特色推广名片-宣传教育其并进

都江堰以水文化为核心,衍生出独具一格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茶艺美食、武术健身、舞蹈曲艺、等品牌效应。目前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放水节,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城武术、青城洞经古乐、望娘滩传说、聚源竹雕、柳街薅秧歌,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金铜制作技艺,都江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迎财神、天马轿房唢呐音乐。其中都江堰民间广泛流行的雨水节,即在农历雨水这一天女儿女婿给岳父母送上竹椅和罐罐肉,以示对养育之恩的感谢,这是典型的家文化传承又极具民间特色[3]。一方面这些文化须再挖掘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宣传教育工作不能松懈。截止2019 年底,课题组对四川某高校130 名同学展开的问卷调查发现较高比例对所列举的其它都江堰民俗、传统文化均表示知之甚少;如76.34%同学表示不知道都江堰有雨水节这样的节日,但与此类似的西方节日“母亲节”、“父亲节”99%受访者则表示知晓且认同;但表示愿意推广都江堰的人数比例高达100%。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的发声都可以快速传播,新时代的文化继承者和传播者的宣传教育须牢抓。2018 年度我国就有66.21万的出国留学人员,2019 年全国边检机关检查出入境人员6.7 亿人次,这一庞大的群体的对外传播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除提升都江堰系列文化内涵,提升其衍生特色推广名片外,加强校园内和社会上的教育宣传还十分必要,让都江堰的海外传播和接受在国内有牢固根基。

(三)针对受众实施灵活的传播策略

笔者曾多次陪同欧美学者游览都江堰景区,德国大学的教授认真地为家人购买礼物,选择现场雕刻的生肖蛇,并刻上中国名字;美国学者表示很不能理解道观中放生的做法,认为放生(人们多放生鱼类、龟类)后仍会吃掉这些动物;英国客人调侃烧香许下的愿望都不会实现……可见,不同国度不同背景的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存在较大差异。在都江堰的国际传播中,体察受众心理、文化背景尤为重要。应了解受众的文化背景,针对受众精准选择侧重的传播内容及量身设定传播形式。

如针对来华的留学生这一群体,可将都江堰科普知识纳入学习或考查内容,设置单元专题;对来川的的留学生人群,可发挥地域优势,组织他们到都江堰实地研学,让他们深切地感知都江堰的传奇魅力,了解都江堰孕育蜀国富庶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他们在留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在其本国人群中的影响,从而加大都江堰的传播影响。

四、结束语

都江堰文化独具历史意义和地方特色,推广都江堰的海外传播,让世界人民知晓认同都江堰是提升国家形象、彰显中国历史传承、展现综合国力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只要树立民族自信、凝聚地方特色的文化信仰,明确都江堰形象定位,不断挖掘古代水利工程的现实价值,各方聚力齐推行水文化的传播核心,推展针对不同受众展开的灵活传播途径,都江堰的海外传播与接受一定会获得巨大成功,都江堰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猜你喜欢

都江堰文化
拜水都江堰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彩铅画《锦鲤》
李冰与都江堰
谁远谁近?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
都江堰安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