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早期裂缝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2020-12-08
(北京赛瑞斯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0)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及多种原因,容易产生早期裂缝。本文从外界温度、混凝土收缩、水泥水化热、约束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原材料、配合比、浇捣方法和后期养护等方面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分析
混凝土内部温度取决于混凝土本身所贮备的热能。在绝热条件下,混凝土内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为浇筑温度与水泥水化热温度总和。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之间存在温差,并且混凝土四周不能充分散热,所以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周围环境之间便会发生热能交换。混凝土模板、外界环境和养护条件等因素都会不断改变混凝土内部所贮备的热能,并促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发生变化,表现为“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实际上是入模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绝热升温和混凝土浇筑后的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而造成的,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需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主要原因是内部水分蒸发引起的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在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以及施工工艺、养护条件等。
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较小,所以水泥产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水化热产生的内部最高温度,多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 至5 天,以后逐渐降低,这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结构裂缝主要是由收缩和降温引起的,前者引起自约束,主要引起表面裂缝,后者引起外约束,是导致贯通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降温阶段,如果温差较大,则早期裂缝的可能性较大。
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与地基浇在一起,早期混凝土温度上升时,混凝土膨胀收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压应力,当后期温度下降时,混凝土收缩受到地基约束便会产生拉应力,而在受拉时,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轻度时,就会在混凝土中出现垂直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
(一)科学用料,合理调配
控制含泥量,根据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和泵送管道内径,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选用天然连续级配的粗集料,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泵性,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进而减少水化热,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采用细度模数2.8的中砂比采用细度模数2.3 的中砂,可减少用水量20kg/m3-25kg/m3,可降低水泥用量28kg/m3-35kg/m3,因而降低了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温度升高收缩,选用合理砂率对混凝土的可泵性是有所提高的。
控制水灰比。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优质粉煤灰,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动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并且能够补充泵送混凝土粒径在0.315mm 以下的细集料达到占15%的要求,从而改善了可泵性。掺优质粉煤灰的混凝土后期强度高,在一定范围内60 天比28 天强度可增长20%左右。
减少水泥用量。选用水化热较低的32.5 号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早期的水化热与同龄期的普通硅酸盐相比,3 天的水化热约低30%。大体积混凝土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早期混凝土升温和后期降温产生内部和表面温差。合理的选用水泥是控制温度裂缝的有效措施。
(二)优化浇捣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混凝土可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汽车泵或混凝土输送泵运送入仓,如采用非泵送混凝土,可采用吊车直接补料或搭设脚手架采用机动车布料。大体积混凝土须根据天气预报,选择最佳天气条件进行浇筑,应尽量安排在低温时段浇筑,以最大限度降低初凝温度。在浇筑过程中,应遵循“同时浇捣,分层推进、一次到顶、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振捣时重点控制两点,即混凝土流淌的最近点和最远点,振动点振动时不能漏振,尽可能采用两次振捣工艺,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三)加强后期养护
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土或覆盖保护。同时预防骤冷气候影响,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养护用水的温度应与现场测得的混凝土表面温度接近,以免人为造成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进而出现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结束语
虽然学术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具体在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和比较,出现问题多分析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加强现场协调与组织管理,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