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化学观
2020-12-08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上林民族综合高中,广西 南宁 530000)
绿色化学,是指在研究和设计过程中,没有或尽可能的少的对环境产生副作用,并在经济上,技术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绿色化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化学促进经济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达到和谐的局面,所以学化学,用化学都要时刻牢记绿色化学的观念。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将绿色化学的观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用化学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要为保护环境助力,那么如何向学生渗透绿色的化学观呢?本文将从课本中的概念,做实验减少浪费,节约药品以及生活中化学物品的处置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向学生渗透绿色的化学观。
一、着重讲解课本中的绿色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
高中化学课本中,从化学概念上已经建立的与绿色化学一致的概念,在那些对环境造成污染情况中,无论是酸雨,大气污染或者温室效应,课本中不但介绍了这些污染的概念还着重分析了这些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污染中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它们的危害,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重点告知学生的,只有以后都注意到这种情况才能大大降低污染的到来,再有课本中介绍一些有毒物质时,也从绿色化学的角度重点介绍了有毒物质性质,使用和处理,教师有意识对知识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比如高中化学中氯气时,就介绍了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在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可以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制备盐酸,制作漂白粉等,但是氯气是有强烈毒性的,在课本中就着重介绍了实验室制备氯气后尾气的处理方式,利用NaOH 溶液最终将尾气吸收处理,避免氯气散发到空气中,危害环境。
二、做实验时要减少浪费,节约药品,强调学生绿色意识
教师不但要在课本知识的讲解中处处渗透绿色化学的观念,也要在化学实验课上体现绿色化学的实验。高中的学生学习化学,就离不开化学实验,利用化学实验课切身动手操作不但验证课本知识的正确性,也对知识的原理加深印象,但是做化学实验还是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所以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违反了规程不但污染了环境,还伤害到自己,就如上一段中所讲的知识,在氯气的制备中,如果操作不慎,氯气泄漏,自己本身也会收到氯气的伤害,再有在实验中,班级人数那么多实验的药品用的再少,由于基数大也是需要不少的用量,所以在保证实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少用量不仅避免浪费,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比如我们做铝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就可以在平时收集生活中父母抽烟留下的铝箔纸以及口香糖中铝箔纸,将铝箔纸背面的纸小心烧去,在做实验时,用镁带来引燃做铝箔在空气燃烧的实验,这样操作不但保证的实验操作的成功率,将少了药品的浪费,同时也把生活中垃圾变废为宝。
三、生活中留意身边的化学物品的处置,让学生处处保持绿色意识
我们不但教育学生在课本中学习要有绿色化学的观念,在实验操作中有保护环境,减少浪费的意识,也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处处留意绿色化学的概念,在处理平时的垃圾时应采用更为合理的方法,而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处理不要的垃圾,比如我们在使用快餐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用可降解的餐具,使用可降解的餐具可大大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出门买东西时,自己带一个包用于盛放东西,尽量少用塑料袋,我们都知道塑料袋是产生白色垃圾的来源,靠自然分解要用上百年的时间,如果燃烧处理既污染大气,产生的二恶英还危害我们的健康,所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就是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助力,再有我们的废旧电池也不要随意丢弃,集中收集做回收处理,在生活中处处想着绿色,为保护环境,也是为保护我们的生活空间。
总之,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处处给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的观念,不仅是为了减少浪费,节约药品,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如何更好的将绿色化学的观念传达给学生,服务于社会,还需要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言传身教,从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将绿色化学观传授学生,也能让化学知识学以致用,让化学在造福于我们的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