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岗位群为导向的职教思政体系构建
2020-12-08
(绍兴市职教中心,浙江 绍兴 312000)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中等职业院校开始逐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但是部分职业教师仍然在课堂教学与讨论中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来教学,使得课堂教育教学中出现理论知识性强、学生接受能力不足、课堂内容比较单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教育等现象。因此,针对当前的思政体系问题,职业院校与教师要积极分析学生的实际道德水平,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发展创新,同时,教师应当把职业岗位群确立为构建的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一、当前职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
教师往往重视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缺乏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学生作为教师进行服务和授课的主要对象,是教育事业中的主体之一。当代,很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定位不科学,定位不是太高就是太低,因此,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发展定位不准确是整体素质缺少的主要表现,在这种状况下,出现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学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脱轨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达到教育教学目标,这样也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学校思想道德课程的展开。在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灌输一种专业课程最为重要的理念,这样会引导学生只注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思政教育形式化
在目前的思政教育中,院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论坛以及活动,包括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座谈会等,同时也从知识竞赛的角度开展了活动,比如法律知识竞赛、诚信教育演讲比赛等,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的结果与预期距离较大,而且另外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中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课堂教育为主。很多教师与学校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的时候,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缺乏以实践形式为主的课外教育,所开展的教育与专业的联系不大。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确立指导思想体系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要求,实际上是解答了我们应该建设怎样的国家、建设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公民等问题,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业岗位群的基本导向,是建设思想道德课程体系的主要基石。从不同程度上来讲,是在个人层面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层面所提出的要求。我们既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将国家、社会、公民等各方面价值结合在一起,不但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得以体现,而且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好地继承。教师与院校通过集结各方面的力量,推进指导思想的确立工作,随着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深度不断发展和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时间缩短、培训前移等等一系列新情况的发生,都对职业教育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各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求与就业市场上各方面需求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
(二)强化教育职业导向
职业岗位群导向对于对学生职业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状况以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准确定位学校的专业发展以及就业方向。学院与各分院可划分职业岗位群、根据毕业生的自身能力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一是对知识的具体要求,我们需要对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有明确的了解,对岗位的基本操作流程有很好的掌握,了解有关行业的产品信息的分布状况。二是对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有明确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运用自身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资料调查和研究,积极搜寻业务所需要的具体资料,能够熟练地进行各项项目的展开工作,同时也能对各行各业的管理软件熟练运用。运用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积极调查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对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进行积极的搜索,能够与团体配合完成有关专业岗位操作和作业流程,同时也能独立完成一些基本工作任务。
(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做到保障学生能够全方面的自由发展,使其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外,也需要具备有关行业的营销能力,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基本工作。另外,也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具有奉献社会的精神。其中,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来讲,需要明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和价值观,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认清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认同理念。在学习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中国发展的历史以及国情有很好的了解,可以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