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理论研究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体育教师人文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科学与人文系,山东 潍坊 261011)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及其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质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影响。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人文精神在当今社会中有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已成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不仅能够强健学生体魄,还可开发、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掘身体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其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展开相关探究。

一、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目标缺乏系统性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开展已经逐渐形成“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固化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也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一味的迎合考试要求,而不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开展效率,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另外,在这种固化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受传统体育教育理念的禁锢,片面的将强身健体当成体育教学主要目的,而缺乏对体育教学的全面认知。导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锻炼,而忽略了人文精神在其中的融入,造成体育教学的功利化,反而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强化学生体育技能,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变化,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然而纵贯当前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很多教师仍在沿用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二)过于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

针对当前体育教学开展情况,很多教师片面的强调学生体育技能的锻炼与提升,而忽略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并未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中体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人文意识淡薄。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占的主体位置,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尊重并肯定学生的独特性发展。而在传统的体育授课中,教师通常会采用竞技性的体育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训练,由于过于注重学生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发展,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诚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但是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却难以真正的产生兴趣,反而不利于学生人文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滞后的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教学包含着多项体育项目的教学,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与方式,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通过专业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特殊体育项目。但是在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体育教学方法过于落后陈旧,仍在沿用“大水漫灌”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知识的讲解,然后通过重复示范教学来展开体育教学。学生在这种被动的体育学习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选择与展示空间,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甚至产生抗拒、排斥心理。这种重复机械的体育知识讲解与动作示范根本无法对学生的精神层面产生积极影响,更遑论人文教育的开展与落实。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相关探究

(一)重塑体现人文精神的体育教育理念

就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很多体育教师更加注重体育理论知识与及技能的教学,而对于人文精神的渗透则有所忽略,这种舍本求末的体育教学方式,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落后的体育教学理念。在这种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极大的局限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导致其难以及时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将人文精神纳入其中。再加上学生对这种体育教学兴趣寥寥甚至排斥心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着眼于人文精神的角度,重塑体育教学理念。首先,要全面认识体育教学的意义与内涵,为人文教育的开展与落实奠定基础,构建基于人文精神的体育教学理念,并将其贯彻、实施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发自身潜能,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全面落实,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开展质量与水平,更关系到人文精神的融入。因此,体育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全面考虑人文精神与体育教学内容的契合问题。根据体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同,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内容,并将人文精神纳入其中。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传授,还要在其中融入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合理的引导与启发,构建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从而逐渐养成团结协作、拼搏向前等良好品质,让学生在体育课程过程中领悟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从而唤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探究欲望与动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改进、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融入,关键在于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改进与优化。以往的体育教学方法以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应积极创新、探索、实践体育教学方法,结合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点来改变体育教学方式与风格。所以,体育教师应紧随体育教育发展形势,改进、优化传统教学手段,并充分结合高校学生的整体发展规律与个性化差异,开展即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又可以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实现人文精神的合理渗透,比如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或者体育游戏等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达到活跃体育教学氛围、建立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缩短师生之间距离的体育教学效果,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四)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对于人文教育的融入以及体育教学整体质量同样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应坚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设计理念,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来安排。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应综合衡量不同学生之间差异性,才能有效保障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为体育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奠定基础。另外,体育教学评价还要遵循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彻底改革传统期末“一考定性”的考核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融入,从日常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速度等多方面指标出发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通过纵向对比与横向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体育教学考核的合理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体育意识与体育精神等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融入,开展真正富有人文精神的体育教学。

三、结束语

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承担人文精神融入于体育教学的重任,通过重塑体现人文精神的体育教育理念、完善体育教学内容、改进、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等多种途径,提升体育教学实效性,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创新与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体育教师人文
人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