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整合对策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章主题刷子群文

(新疆阿勒泰青河县第二小学,新疆 阿勒泰 836200)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开始广泛应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反之,借助写作能力的激发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群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二者进行有效整合,使得学生兼顾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现阶段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中的问题

对高段小学生而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受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影响,特别是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读写能力。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已经认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重要关联,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两者之间的整合运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相当比例的教师只是在思想上给予了重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和教学技巧运用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使得阅读与写作教学分离,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发展不均衡,造成“读”与“写”的单一偏重,以至于导致读写结合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二、小学高段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关注学生需求,丰富阅读视野

在传统的语文读写教育中,读写结合或多或少地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得阅读技巧的积累与写作内容有机结合,提升了作文水平。然而,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得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使得学生作文内涵难以保持延续性。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部分课外时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要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需要了解的知识多种多样,依据学生实际需求与群文阅读教学目标,适当布置教辅书籍,多选择文学性、自然科学等读物进行阅读,原因在于这类读物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见闻,还能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通过阅读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写读后感,便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步锻炼与提升。同时,适当地调整阅读与写作整合的策略,从文章的立意与主题入手,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思想进行塑造和巩固,使学生学会从宏观上进行阅读与写作的谋篇布局,从而撰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特文章。

(二)深入文章主题,感受文化魅力

阅读的重要目标是掌握文章的主题与中心,在实际阅读环境中,教师往往基于自身教学经验,侧重对文章结构的讲解,使得学生无法深层感受文化的内涵。所以,要兼顾学生学兴趣,通过深入浅出的结构讲解使学生领悟文章的主题与中心,有助于学生明白写作主题的重要性,进一步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明确读写教学发展性目标,重视自身对文章的解读,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归根到底可总结为文章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也即包括了文章主题与结构。在学生深入文章进行解读时,教师可以通过读写专题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情景模式,使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精髓和魅力,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主旨的理解,促进读写学习的有效整合。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课时,作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展开了细节描写,开篇便明确了文章主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以散文笔法凸显出刷子李的粉刷技艺的主题。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刷子李的行头为黑衣黑裤,在刷墙时的手法行云流水,揭示白点秘密时不紧不慢,再加上徒弟曹小三在寻找白点时的神情动态与心理描,烘托出了刷子李的超凡脱俗。在阅读后,教师要选择文中细节描写的例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从而使得他们掌握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鼓励评价机制,延伸想象思维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评价仍然是各自独立,缺乏两者综合运用方式的客观评价,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难以显现。为了能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想象力进行激发,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空间中去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则需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式教师。在学习《慈母情深》与《父爱之舟》这两篇文章时,教师便可在阅读中对文章中不同形式的父母之情进行解答,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亲情文章的写作,让学生借鉴文章中的写作方式,对“亲情”这一概念进行升华,而教师对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要表示鼓励,其中不足要客观指正,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文章深意,逐步提升其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文章主题刷子群文
运用典型材料 突出文章主题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潮”的旧刷子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Look and Guess眼力大比拼
群文活动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巧用对比 突出人物形象
正确感悟文章主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