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播媒体新闻采访技巧的研究与分析
2020-12-08张爽
张爽
(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 长春 130033)
引言:新时期背景下,伴随着众多新兴自媒体的不断涌现,如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对广播媒体新闻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要想进一步提升广播媒体新闻的竞争力,广播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十分重视新闻的采访技巧,更好的体现广播媒体新闻专业性、真实性。因此,为了保障广播媒体新闻的采访质量,促进广播媒体行业的发展,对新时期背景下的广播媒体新闻采访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新时期广播媒体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沟通方式存在明显不足,被采访者是整个新闻采访的主要核心,所有的采访内容都要围绕着被采访者,并通过双方的交流沟通,在此期间新闻采访人员需要随时注意被采访者的情绪问题,才可以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从被采访者所透露出的信息去深挖更多的新闻事件信息,并给大众传递更多准确、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满足当前社会大众的信息资源需求[1]。根据目前的广播媒体新闻采访来看,大多数的广播新闻采访人员还是在使用老一套的采访方式、流程,从而导致无法根据采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使得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对受众喜好方向和需求程度认知不到位,采访技巧的应用和采访经验的严重不足就无法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会影响到广播新闻采访效果。
二是新闻采访的时效性太差,新闻热点的发生以及更新频率特别快,在新时期众多新兴媒体涌现的环境下,无疑使广播媒体的新闻采访发展增加了难度。由于广播媒体新闻的特殊性,需要提前对新闻采访的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采访方案,非常容易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广播新闻都会在特定的时段播出,无法做到对新闻的实时播放,从而导致新闻热点退去,信息传播速度相对缓慢,不能把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向社会大众进行传递,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广播媒体新闻采访在新时期的竞争优势。
二、在新时期背景下广播媒体新闻采访的技巧应用
(一)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要明确新时期新媒体的发展形势下,广播媒体新闻采访需要更加的灵活多变,在采访中容易出现突发事件,对原有制定好的流程会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突发情况对采访产生的影响,在正式采访前,要和现场的工作人员再次确认好采访流程和内容,避免失误的发生,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
2.要对采访的新闻事件和被采访者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收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新闻舆论的话题进行详细的调查,让采访人员的采访内容更加丰富,并可以准确地将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真实还原;第三,采访者要确认使用的设备仪器是否使用正常,保证采访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状况,也要对自己采访的稿件进行认真梳理,做到万无一失,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二)新闻采访人员的共情能力
新闻报道离不开前期采访,在采访过程中,采访人员避免不了要与陌生人打交道,如何才能与被采访的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这就需要运用某些心理知识与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共情在新闻采访中有助于消除采访人员与被采访对象的疏离感,减少与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选择被采访者熟悉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语言、情绪、态度、行为让被采访者感到被理解和尊重,从而激发被采访者的自我表达。减轻被采访者的心理防线并加深与被采访者情感上所产生的共鸣,会帮助新闻采访人员更快地挖掘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使被采访者真正打开心扉,将自己最真实的心理展现给大众。新闻采访应该以人为本,用平等的视角去还原被采访者的真实性,从普遍的人性出发看待问题、思考问题,通过恰当的共情将采访引向深入[2]。例如,某假新闻事件,受访对象叙述,受害人是一个正在小学就读的学生,经小孩子母亲描述,学校老师对一个有哮喘病史的孩子进行体罚,在操场跑圈,导致小孩子吐血、发烧。还透露向体罚老师行贿过,希望老师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子,新闻事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但经过周密的调查,最后公安机关公布了调查结果,原来是一场闹剧,体罚是真,但孩子母亲为扩大影响从而故意编造谎言,其孩子精神状态良好,根据医院反映在就诊过程中家属并未提及孩子有哮喘病史和吐血情况,孩子母亲也无法提供孩子有哮喘病史的相关证明。人的思维在很多时候摆脱不了思想道德的束缚,通过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小孩子是受害人,更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在新闻事件发生后,对采访对象采用共情法,让孩子的母亲敞开心扉,陈述事实,就可以避免报道出现偏差。用贴心、知心的共同话题以情动人,这样的采访更能贴近生活、贴合实际,为广播媒体营建影响力和公信力。
(三)提升新闻采访深度,突出新闻事件本质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严肃的主题值得去探索去发现。采访人员需要牢牢抓住这些题材,保证可以带来更多新鲜内容的同时增加新闻信息的可读性,及时传递新闻价值及内涵,提高大众认知性。社会大众最为关注的就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真实性,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始终贯彻要从事件的本身出发,突出事件的本质,从而引导大众的深刻思考。采访人员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以新闻事件的本质话题为核心,挖掘更多的新闻事件内容;二是抓住新闻事件的重点和关键点,采访人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让新闻事件更为直观和立体,从客观的角度陈述和呈现事实。提升新闻采访深度,突出新闻事件本质,才是一个合格的采访人员对新闻的尊重,透过表象看本质才是对新闻的负责。
(四)合理运用语言魅力
在采访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语言技巧,通过语言魅力的运用,不仅可以缓解被采访者的心理不安情绪,同时能缓和紧张的采访氛围。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采访人员应当用简洁的语言来完整的叙述问题,提前组织好语言,让采访的模式不再是简单的提问与回答,尽量增加与被采访者的互动,使整个采访变得连贯,让被采访者感觉到可信度与采访的真实性;第二,吐字发音一定要清晰准确,可以更有效地传达问题的意思。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可以使采访人员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让被采访者在感官方面觉得舒适,从而更容易接受采访。例如,在进行新闻采访时,采访人员要向被采访者叙述本次采访的目的,并可以用活泼明快的语言介绍自己,让被采访者感觉更加自然,为此赢得被采访者的好感和信任;第三,在采访中善于倾听。有的时候采访人员容易引导被采访者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回答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样的被采访者也希望采访人员快速结束采访,从而形成一种不断追问和倾听的矛盾。比如说,有的采访人员在采访过程中只按自己的采访思路来,不去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或者听了被采访者的回答随后就去打断对方说的话,然后开始提问下一个问题。被采访者在还原事件的过程中,采访人员应该让受访者感到被重视和被倾听,如果涉及敏感话题,加深了被采访者的心理创伤,一定要注意及时对被采访者进行心理辅导[3]。例如,在广播电台中的访谈节目,主要内容就是倾听被采访者的情感叙述和事件原委,作为一个倾听者,应该从平等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通过语言的魅力,让被采访者感到温暖。
结束语:新媒体的快速兴起,使广播新闻媒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同时在广播媒体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此情况下,应重点做好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个性化地采访、突出新闻事件的本质、提升新闻深度、运用语言的魅力去进一步提升广播新闻媒体的专业性和影响力。通过这几方面采访技巧的应用,从而为社会大众传递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资源,传播与弘扬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