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的运动康复新媒体平台发展前景
2020-12-08张成王浩渊高山唐珂驿
张成 王浩渊 高山 唐珂驿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1)
2014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了六方面任务,其中就包括:“促进康体结合,推广运动处方,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1]。这肯定了运动康复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2016 年2 月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提出: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2]。可见“互联网+中医运动康复”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
一、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医药行业新媒体发展现状
尽管有政策引导和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但是中医药在互联网发展中相对缓慢,就目前来看,微信公众平台仍然是中医药新媒体发展的主要阵地,尤其是小程序移动轻应用的推出释放了手机内存,这为新媒体尤其是偏向功能服务的微信服务号提供了不同的应用场景。当前中医药微信公众号以养生内容为主,服务号与订阅号参半,总体来看,多数微信公众号虽然订阅用户多,但文章的平均阅读量却不容乐观,阅读量能达到十万的公众号寥寥无几。2016 年短视频和视频直播发展火热,但遗憾的是在巨大用户需求面前,中医领域却没有敏感地把握机会,实现新的创业飞跃。小程序与公众号的互通、短视频领域的爆红,无疑将带来新的红利发展期,如何把握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应该成为每位中医创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运动健身类APP 的火热发展
碎片化信息时代,咕咚、KEEP、火辣健身等运动健身类短视频APP,瞄准巨大碎片化健身的市场需求,通过宣传健康、积极的健身态度和理念以及高质量社区互动迅速分占移动健身市场,类似每日瑜伽的垂直精细定位的产品也慢慢探索出了自己的特色发展模式和品牌。这说明年轻群体对于运动健身的需求巨大,目的类型主要是锻炼身体、塑形和学习,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比如没有进行效果追踪,训练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并没有大数据分析结果支撑,以健身塑形减肥为切入点并未涉及专业的疾病运动康复治疗。
(三)上门推拿020 的资本寒冬
自2015 年下半年起,一大批主打上门推拿的0A0 企业快速崛起,资本投资一度火热,由于行业同质化严重,始终无人着力解决原始服务缺陷,上门推拿行业逐渐呈现泡沫状经济发展态势,用户对价格敏感度高,一旦优惠不再,就大大降低复购率,加上用户的新鲜度褪去,上门推拿品牌维护意识淡化、推拿师同质化严重,不具备IP 效应,历经一年资本市场的淘洗,上门推拿已经迎来了资本的寒冬,同行并购、破产等成了退出的唯一途径,仅剩专注于办公室头颈肩推拿的深圳的“九阿哥”和与58 同城、京东到家、淘宝合作的“点到按摩”,以及专注脊柱健康调理的0A0 平台-理大师仍在正常运营中,其他如以二线城市为切入点的推拿师近期已经暂停线上业务,着重建设线下理疗店,这些恰恰说明了部分地区用户对于上门推拿的消费方式不能适应,线下实体店的高品质体验仍然无可替代,所以上门推拿的新方向应着力构建新的OAO 模式,并不断优化服务标准,打造品牌优势。
综合以上行业发展现状可见,中医药互联网市场依然火热,但是由于本身对于互联网的不敏感性,导致了现在的市场发展瓶颈,需要一个能融入时下流行元素,契合用户需求的新突破,上门推拿的资本投资寒冬现象表明了开展基于实体店进行中医康复理疗的必要性,因此一个能集流行元素、上门到店与线上于一体的中医特色运动康复OAO 项目将会是中医互联网新的发展方向。
二、市场发展需求
(一)大客户群的微信使用频率
目前微信已成为使用人数和频率最高的社交工具,2019 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达到60%,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一小时。微信阅读率为51.9%,较上一年的34.4%上升17.5 个百分点,。可见微信已成为用户基数和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和碎片化信息获取平台,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基于微信平台的项目建设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好现成的大用户流量,能省去不少用户资源拓展方面的投入成本。
(二)脊柱亚健康的诊疗需求
当前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 亿人,十几岁的少年患上腰肌劳损,二十出头白领深受腰椎疼痛困扰。手机,电脑的广泛使用导致的不良姿势也使得脊柱侧弯、体态不正等脊柱亚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解大众对脊柱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情况,我们通过微信熟人随机调查了250 名合肥地区的有不同脊柱亚健康问题的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年龄在20-25岁,以及250 名办公室白领,年龄在22-35 岁,在只允许选择一种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共有200 人选择了针灸推拿,并表示见效很快,有40 个人表示他们对针灸推拿比较敏感,也怕针,会选择副作用小的中药来调理,并认为西药作用没有中药效果明显,有100 人选择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并特别提到会以中医为主,有150 人选择了中医加康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年轻人对脊柱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多数人表示由于学习和工作负担重,没有时间去医疗机构治疗,因此希望能有一个专业的平台能指导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我调治,而对于指导内容,有60%的人希望有专业的运动康复指导,因为她们大多是忠实的健身爱好者,更倾向于运动疗法,另外有20%人选择了药膳调理和自我按摩指导。可见“互联网+中医运动康复”在脊柱亚健康调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三、结语
“互联网+中医运动康复”有着政策上的支持,又迎合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如何将专业与时尚相互融合,仍然需要长期实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