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思考

2020-12-08余志

魅力中国 2020年41期

余志

(南昌民德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1)

随着课改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而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考,其命题趋势也要与之相契合。纵观近几年全国卷命题,试题坚持 “稳中有创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考查内容丰富,突出关键能力,优化考查方式。主观性试题一直以来都是 高中思想政治考查的主要题型,分值所占比重大。全国卷主观试题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应用性,又力求创新,加强了综合性和选择性。试题围绕重大时代主题,聚焦问题解决,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核心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狠抓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过主观题答题知识关

日常教学中要狠抓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书本中的概念、原理、观点等要逐一讲透,要让学生理解到位。要求学生熟读教材,除了教材中的正文,引言、相关链 接、专家点评等小字部分也要求学生多看、多读。例如以“教 育”为例,在文化生活中可联系到: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角度看,教育事业的发展能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看,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离不开教育;从文化传播看,教育 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从文化传承看,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等等。这样的训练能 帮助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更准确快速地对知识点进行定位

二、题型分类,掌握答题技巧,过主观题答题能力关

(一)进行归纳,把相关知识点分门别类,做到知识系统化

新高考政治学科越来越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命题中通过不断加大题量和难度,考察学生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了解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素养。核心素养是一种指向全人类发展的、高级的、综合的素养,核心素养的落地既需要课程分立,又需要课程整合。如高考一道大题14 分,有4 个要点,基本上都是“4433”的给分模式,学生因知识点支离破碎,不该展开的过度展开,即使对其中两个要点答得很详尽,但另外两个要点却没涉及到,充其量最高只得8分。因而要想得高分,需要学生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了然于胸,才能应对自如。具体做法如下:

要求学生按照如下顺序来答题,先“看考何内容,再看讲何内容,再做答何内容”。“考何内容”也就是审设问,把问题弄清楚;“讲何内容”也就是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先把句号找出来,其次分号,逗号,根据审设问的要求,把不相干的句子删除,再次把留下的句子中心语找到,标上记号;“答何内容”,就是按照设问要求,留下的句子中心语替换成书上综合知识点,依次标明顺序。书写工整化 我在两次高考改卷中都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极其不重视书 写,要么字迹极其潦草混乱,让阅卷老师费劲心思去理解 ;要么写了不满意就涂成一坨黑黑的东西而影响美观 ;要么写 了大段大段内容又划掉、圈掉。等答题卡只剩一两行时,又把答案挤在一堆作答……这样,一份明明答对要点可得分,甚至得高分的答案就很可能被此情况而丢分,非常之可惜。因此,学生一定要注重书写工整,在答题前,可先在草稿纸 上简短罗列答案提纲,需要涂改的话,也只在草稿纸上进行,最后再规范、从容作答。

(二)辨别易混点,在比较中巩固书本知识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起比较,提炼成句。如《政治生活》中的“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依法治国”列出来,让学生在书本中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进行概括。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公民当家做主,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人民确实是公民但是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还有“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注意权利并不是权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要年满十八周岁。再比如我为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这种思想正确吗?这肯定是错的,这是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总之我在主观题型讲解的时候,非常注重对学生易混知识点的解释以及区分。

结束语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即使面临学生基础较弱和考试中 主观题难度增大的双重压力,也要有“锲而不舍”的恒心和“吹 尽黄沙始到金”的信心。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从高一阶段抓起,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既能够提升吓死思维的品质,又增强学 生应试能力和解题信心,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相信在老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即使面临学生基础较弱和考试中 主观题难度增大的双重压力,也要有“锲而不舍”的恒心和“吹 尽黄沙始到金”的信心。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从高一阶段抓起,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既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又增强学生应试能力和解题信心,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