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
2020-12-08孔德清
孔德清
(甘肃省通渭县姜滩小学,甘肃 定西 743300)
引言:语言素质是以语言能力为基础的综合素质。具备语文素质,是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以及影响他们今后发展的基础,而中国小学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需要通过积累来得到实现的,同时积累也是评判中国小学质量的基础。在实践中,要注意充实小学阶段的学生积累语文素养,达到提升学生小学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内涵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明确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所谓语文素质教学,主要是指在建立在小学语文教材以及相关课外读物的基础上,以提高语文思维和人文素质为目的的全过程教学。根据上述语文素质教育的定义,“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人格”“民族精神”构成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语文小学思想道德素质是指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小学生的认识、道德修养、道德良知和审美观念;小学语文科学文化素质是指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素养、语言能力和语言能力,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所必需的语言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古文和文言文的小学文学鉴赏力和其他领域的学习潜力,可以通过小学语文学习来激发;小学语文人格心理素质教育是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个人行为、思想、情感的成熟和稳定;小学语文民族文化素质教育是指与语文教育有关的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包括民族代表性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民族优秀精神的传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见到任何未知的事物都想去进行探索。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欲,那么学生将会在学习语文时具有更高的积极性,而在普通语文课堂上可以积极配合语文教师,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具有一定的效率,能够在教师为其构建的高效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投入一定的精力对其进行研究,即在正常的语文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将情景教学运用于课文中的部分教学片段中,将大禹为了带领人们积极进行治水而选择“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进行展示,学生在这个情景中就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对这一情景进行联想,思考大禹是否治水成功,以及大禹最终“入家门”了吗?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对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与探索,不仅让自己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还掌握了课文中需要学习的知识,最终打造了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二)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语言性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还要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这四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它们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对其中一项进行重点教学,那么这对其他三项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能够让它们四者之间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他们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在大声朗读之前,老师给学生做示范阅读。在提高学生听力的同时,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参考模板。说和写主要对培养学生写作文、用图画说话的能力有一定的培养作用。将听、说、读、写进行全面发展,个人技能就会得到全面提高,这大大提高了我国小学教育的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往往太少,在整个语文课堂上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为了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我国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和多媒体资源,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让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提升。对于一些与学生生活不太相关的课文,小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学习。
(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普通语文教学中,小学教师必须为学生留出一定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它能有效地、深入地让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得到开发,从而让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地提高。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问题可以是学生在学习文章后的感悟,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与自己父亲真实的相处方式进行回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以后进行语文学习时,就会常常将课文中的内容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对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进而有效地吸收所学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建立一个现代化、高效的课堂对语文基础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不断开展创新研究和教学,丰富自身课程,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的目的。我国小学教师必须立足当前形势,运用适当的方法,实现建立高效课堂,提高我国小学教育的课堂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