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梯模式
2020-12-08高云
高云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通过思政教育,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思政教育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每个阶段面临的现实情况,构建思政教育的阶梯模式,使学生尽快适应环境,完成角色转变,成为合格时代新人。
一、思想政治教育阶梯模式的构建依据
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应从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教育主体的真正需求,通过有效的教育模式开展工作,而思政教育阶梯模式的构建彰显出教育主体与客体的阶梯性特点。
(一)高职院校课业计划具有明显的阶梯性
高职院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是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社会场所。当前的高职院校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培养,还注重技术的培养,追求的是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制共三年,每年两个学期,大一有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基础课主要包括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国情省情等内容。大二是提升专业素质的主要时期,也是规划专业实际操作的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专业课比重大,几乎所有专业课都集中在这一阶段学习。进入大三,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以积累实践经验为主,几乎没有课程。实习结束后,学生准备毕业设计,完成作品展示。由此看来,高职院校的三年课程设计具有阶梯性。大一夯基础,大二学专业,大三重实践,这样设置符合高职学生成长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梯性
高职学生一般18至23岁,此时是学生从幼稚变成熟的重要阶段。大一是学生适应阶段。在高中,学生大部分时间由班主任安排,进入高职后由学生自由支配。大二是过渡时期。学生适应了学校环境,但又面临学业压力。有规划的学生按照目标不断进步,缺乏规划的学生放松自己。大三是就业压力最大的阶段,大学生在就业和毕业间奔波。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很多高校扩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好,成绩不达标5门以上。大多数学生存在毕业压力,求职自信心不强。因此,要紧密结合学年特点和学生情况,科学开设教育内容,确保内容合理、方法有效、效果显著。
二、思想政治教育阶梯模式的构建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树立正确的“三观”
大一时期是思政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大学生刚进入高校,思想还处在高中时期,依旧不是很成熟,需要适应陌生环境。这时候进行思政教育能够占据“先入为主”的优势,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通过讲座、主题活动等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拟定学习目标,完成角色转变。在学习上,要转变高中学习方式,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在生活上,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广交朋友,提高交往能力,同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辅导员要担负起责任,通过对校史、学科建设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学校,增强归属感。同时,利用学校平台邀请心理专家做讲座,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成熟的思维品质,科学规划人生蓝图
大二时期是学生的过渡时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对环境已熟悉,容易产生懈怠感,变得不爱学习,对学校活动也不再过多关注。思政工作者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引导学生平稳度过这一时期,塑造成熟健康的思想品质。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法,引导学生处理好自己生活中的矛盾。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导向,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增强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锻炼他们的独立性,使他们通过独立解决事情获得满足感。帮助学生做好规划,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给予指点,使学生对未来有明确的方向,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抗挫力和耐性。
(三)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从“大学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发生蜕变
大三时期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重点做好就业指导和人生规划。辅导员要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导向,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增强就业技能。思政工作者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利用学校资源成立就业心理指导中心,缓解学生因就业带来的压力。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因时而变,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计划。要利用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传授职位筛选、面试礼仪等就业知识,模拟招聘现场,聘请面试专家点评,提升学生求职能力。
三、结语
就业率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内容侧重于就业率的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弱化思政教育学习,本身无可厚非。然而,思政教育和学生就业二者并不冲突,反而会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因此,高职院校在日常工作开展中,需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特点,实事求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阶梯模式,提升教育水平,又要加强就业培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选择合适的职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