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量观下的淋语特点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2020-12-22李柏明
李柏明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外语外贸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在千变万化的网络时代,网络语言充斥我们的方方面面,而淋语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受众甚广,为语言表达增添了无限活力,也影响我们对语言的认知。对淋语的概念及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同时也能让读者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自如应对生活中遇到的网络语言。
一、语言能量观
1910年,埃兹拉·庞德提出了“语言能量”的概念,认为语言自身具有生命力,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产生变异而生存下来,这种生命力就是语言能量。语言是具有能量的,词语在结构中与其他词语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新的联系,得到新的品质,给语言带来新的“活力”。词语之间能相互“传电”,产生某些品质,词语在文本结构中的位置能够产生一种活力的结合,萌发新的能量。
语言的能量有大有小,有强有弱,会消亡,也会重生。每个词语都有其能量,单独的字构成的词,能量很小,若和其他字构成新的词语,能量将变大。随着时间流逝,有些词语逐渐淡出群众视线,面临消失,但是经过创新改造,便具备新的能量。庞德认为词语处于不断的运动中,称其为“运动中的词语”(words in action)。词语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以及不同文化环境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产生新能量。
二、淋语概述
淋语不是一种系统化发展的语言,而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属于网络语言的一种。淋语指蔡依林公开发表的言论,音乐中的歌词,社交媒体发布的话语等等。此外,网友也会加入到淋语的创造中。淋语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幽默性、简洁性、创造性及多样性,能吸引读者的注意,主要分为必会淋语、语气助词、歌词专词、高级淋语四个类型。必会淋语是淋语文化系统中最基本的词语,如:淋淋(蔡依林)、骑士(蔡依林的粉丝)。语气助词改变传统语言用法,无论名词或动词皆可做语气助词。歌词专词源于蔡依林歌词中的某些词语,但其意境含义已发生改变,如走钢索(为追求心爱的事物铤而走险)、恒河水(包治百病的良药)。高级淋语以谐音字或错别字的形式出现,更有感情色彩,如高贵冷艳(出口伤人的人)、洗翻(喜欢)等。
三、语言能量在淋语中的体现
淋语作为新型网络语言,不断冲击传统语言表达,以网络为桥梁迅猛发展。其丰富的语言特色具有强大的语言能量,体现了独特的思维和认知。下面从旧词新义和创造词语来解读淋语的独特魅力,分析其承载的语言能量。
语言能量观认为,词语处在不断的运动中,能量越大,其使用频率高,关注度高;能量越小,词语逐渐淡出使用;面临淘汰的旧词,经过翻新之后,焕发新能量,重新进入大众视线。如下表中的旧词新义:
另一类创造词语,是通过想象创造出从未见过的词语。根据语言能量观,词语通过重组并置产生新的语境意义,是获得语言最大能量的方式。再经过不断的传播,受众将逐渐扩大,能量也越大。
四、淋语的翻译策略
庞德认为在翻译中,应准确完整地展现源语能量,传递出深层信息,对读者产生深刻影响。针对淋语的构成和特点,可分为直译合成、原义直译、译释并用、意象转译、音译助词和嫁接构词六种翻译策略。
(一)直译合成,即按照字面意思去翻译而不会引起误解,采用直译;由于此类淋语在源语层面上是合成词/句,运用直译合成,更能准确翻译原义。如,美掠(aggressive-beauty),指美到带有掠夺性,是新的组合词语。两个没有任何交集的字组合在一起,获得了新的语言活力,产生新能量。采用直译将aggressive和beauty合成在一起,准确传递了源语涵义。再如,我的老天鹅啊!(Oh,my Goose!),指我的老天,即Oh,my God,是我的老天儿的谐音。将老天改为老天鹅,富有独创性和趣味性,增强了原词语的能量。此处Goose与God有异曲同工之妙,释放的能量更强,更能让读者接受。
(二)原义直译,即直接翻译谐音词原本的含义。淋语中有大量谐音词,若按字面意思翻译,则不伦不类。谐音词利用声音和意义的相互联系,使词语具有双重意义,表达出幽默独特的风格。如,洗翻(喜欢),译为keen on,不宜译成like,谐音词“洗翻”比原义“喜欢”带有更强感情色彩,具备的能量更强,故译成感情色彩更强烈的keen on;同理,开熏(开心),感情色彩浓厚,译为joyful(very happy),不译为happy。
(三)译释并用,即添加注释,帮助读者了解其中涵义。中外文化和思维差异,使得汉英语言存在不可磨灭的差异,并非所有词语都能在译入语中找到对应表达。如,啾咪!(Jumi),采用音译法,包含汉语感情和特色,能量大大增加。啾咪是一种语气词,但读者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含义,应进行注释。Jumi(a kind of modal particle,using to act cute.),Jumi属于创造词汇,经过注解获得新能量。该译法保留了汉语的语言特色,又考虑到读者的感受。译释并用既稳定了原词语的自身能量,又增加了释义部分的新能量。
(四)意象转译,即替换词语意象,让读者理解其深层含义。如,恒河水(panacea),原指恒河里的水,现指包治百病的良药,即panacea。英译时替换原来的意象,将其灵丹妙药的深义表达出来。意象转译抛弃了词语本来的能量,挖掘其深层涵义,转译了词语的能量。再如,路人甲(busybody),原指无关紧要的人,常译为passerby。而在淋语中,涵义发生了变化,意象随之转译,能量也发生变化,表示胡乱评价别人的人,译为busybody贴切本意,恰当地把原义能量过渡到目标语,转译后的深层能量比原来的能量更为强大。
(五)音译助词,即采用音译策略,体会汉语魅力,传递汉语语言能量。如,惹(Re),表示感叹,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语,且带有强烈的网络语言特色,采用汉语拼音翻译,保留源语特有的能量。这也是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相互“传电”的体现,传达出微妙的活力。再如厚(Hou),抒发兴奋、激动等情绪;轰(Hong),表达赞叹、同意。语气助词占据淋语很大一部分,其语言特色不应被埋没,通过汉语独有的拼音,展示语言的活力与能量。
(六)嫁接构词,即取一个单词的一部分,嫁接到另一单词的一部分,从而构成一个新词。在语言能量观中,不同的词语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能产生新的关系,萌生语言的活力。如,地才(努力的人),与天才(genius)大有相似之处,可采取嫁接方式来翻译。地的英文有earth/ground/land,其中ground与genius相似,合并两者,即grounius (ground +genius)。保留原文文字的趣味性,语言活力亦更加强劲。再如,花蝴蝶(自信独特的美人),采用beautiful+butterfly的嫁接方式,即beautifly,词语朗朗上口,发挥了词语间巨大的潜力。
五、结语
淋语属于一种新兴的网络语言,在特定的时代下发展壮大。随着时光流逝,一些词语可能会被淘汰遗忘,一些词语稳定发展成为日常用语,更有甚者会创造出更新颖的词语,迸发出更大的能量。网络语言就是在这种不断产生、淘汰、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散发出语言的能量,淋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其进行翻译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