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人画的发展与价值

2020-12-08周元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周元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文人画的滥觞

文人画思想的萌芽起源于魏晋时期,其背景是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种儒家思想独大的局面土崩瓦解,文人士子开始摆脱思想束缚,开始重新重视老庄思想,乃至“玄学”这样一种以对《老子》《庄子》《周易》为研究核心的哲学思潮兴起,在重新思索人与自然本质的过程中,所引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家代表有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南朝时期的宗炳、王微,唐代的阎立本、王维,他们都属于出身士族,他们的绘画作品和理论主张标志着文人画的诞生。

这一阶段的文人画与其他类别的绘画还很难在画风上找出特别明显的差异,但是绘画思想目的已经和工匠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他们开始思考自身与画匠的区别,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开始寻求主观创作意识,以及对自然、生死、宇宙的感悟。

随着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之同时山水画也作为自然美的集中体现应运而生,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宗炳感叹自己“老病俱至”的同时,担心难以遍游名山大川,提出来著名的“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他在自己的《画山水叙》里也写到“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同时期的王微也提出了“神飞扬”“思浩荡”“成当与易象同体”等相近理论。宗炳之后的数千年里,“澄怀卧游”逐渐成为了中国艺术史,特别是山水画史里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文人画的草创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逐渐确立完善,昔日出身寒门的广大庶族文人开始有更多机会逐步走向仕途,他们的生活往往在入仕与出世之间交替,思想在孔孟之道和老庄哲学之间徘徊,虽“居庙堂之高”,却也不忘“林泉高致”,虽然王朝更迭江山易主,但文人画这样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丝毫不受影响,画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如五代时期的徐熙、董源、巨然,宋代的李成、李公麟、苏轼、米芾、米友仁,元代的赵孟頫、钱选、高克恭、吴镇、王蒙、倪云林、黄公望,文人画就此由涓涓细流汇为大江大河。

文人画在功能上的定位并没有完全排斥传统意义上的“成教化,助人伦”,《宣和画谱》中写到“公麟叹曰: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性情而已”。借笔墨语言抒发自己的性情,记录特定时刻的实时感受。对具体的画面要求而言,并不是放弃对客观物体对象的真实再现,而是对笔墨有了不一样的要求,苏轼在一首题画诗里写到,“观士人画,有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倪瓒也认为画竹只是“聊写胸中逸气耳”,所以“逸气”“意气”就是对画面气息和创作状态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此外还有“写胸中丘壑”,这些理念其实也强调了南朝谢赫《六法》中所提倡的“气韵生动”对中国画的基本要求。

三、文人画的变革

随着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逐渐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物质基础,发展到明代中叶,已经正式意义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随之兴起,这样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是普罗大众对于文化市场的需求,对艺术品交易的参与,这些外在条件给文人画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文人画题材以山水和花鸟为主,并未过多的涉足到人物画等其他画种,与此同时不得不提一下逐渐成熟并对士大夫这一群体产生极大影响的陆王心学,他们主张“心”就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另外在书画同源的理论基础上,对笔墨提出来书法化,后来对“诗书画印”一体也作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此时的文人画开始逐渐分化为两派,一派是以活动在吴门、松江地区(今苏州及上海一带),先后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董其昌为主要代表,主要主张“与古为新”,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个体感受,具体表现有在山水画上学习五代董源、巨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对其所谓的“南北宗论”也进行了比较明确的阐述,认为“李家父子”所代表的着色山水为北宗,王维、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所代表的渲淡山水为南宗,主张崇南贬北,以图纯化其所提出的正统文人画。

而另一派则以大致明代陈淳、徐渭开始,到清代以八大山人、石涛、髡残、渐江为代表,直至“扬州八怪”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主要创作题材为写意花鸟、山水,却也不乏人物,例如明代陈洪绶,清代黄慎、闵贞,更有甚者如以画鬼名世的罗聘等。

四、文人画的价值

文人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朵奇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与演进,既有继承,又有变革与生发,因为根植于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传统道家思想、以“诗性”为核心的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思想和民族审美心理,和文人士大夫这一特殊社会精英群体的社会活动及生存状态息息相关,某种程度上在作为他们寄托情感抒发特殊载体的同时,也记录了一部分他们的生活,作为补充从不同的角度折射着他们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方法。

首先是追求人作为独立精神情感个体的主观意识。作为现在意义上负责文艺创作的职业的艺术家,文人画家并不完全放弃对客观对象的真实再现与描述,更多地开始追求由“技”向“道”的更高层次的升华。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到了今天当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现象,它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背景下,受到封建文化熏陶的一种特殊产物,但是当下的我们需要发掘民族文化内涵,文人画精神中所强调的人品、修养、思想以及才情,还有超越视觉本身的独特追求,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精神生活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如何正确看待市场,是具有无可替代的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