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的开展与创新
2020-12-08王园
王园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一、在高校英语课堂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背景
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他掌握和运用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在演讲与发表的文章中也常有引经据典之语。他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运用传统文化治国理政,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健康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再次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七一”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并列,扩展成为“四个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增强文化自信,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离不开中国文化的魂。只有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重拾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火炬,让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从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离不开传统节日这一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综合展现,积淀和弘扬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是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它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一个让人们参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契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增强民族自信心,也是德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在高校英语课堂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传统节日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近年来西方节日在学生们中比较受欢迎,各类西方节日的商品和价值观被人们热捧。西方节日过热的同时,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却被年轻人所冷落所淡忘,甚至不屑。比如重阳节,有多少学生在意?一到12月份,处处听闻西方节日的歌曲,随处可见节日的装饰,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却少有学生重视十二月里面的冬至、腊八节等。显然,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和精神价值,其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而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也不去了解西方节日的来历和渊源,以及对自身造成的价值观的影响。高校老师,有责任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二)避免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道德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全球一体化同步发展的时期。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交往,不同文化的特殊性及其差异性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凸现出来,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影响、冲突与融合变得更加激烈,充分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随着世界交往交流的加深,中西文化道德的比较是必然结果。英语作为西方文化的载体,自然体现的就是西方的价值观,处事之道以及其他相关的意识形态,作为英语学习主体的中国学生,长期处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根深蒂固的软环境中,而非母语的英语学科则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文化的烙印,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较大的碰撞。
如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了《新编实用英语》第九单元“Celebrate Holidays and making friends”里面的重点讲读课文一篇是“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感恩节和圣诞节》)”,一篇是“When I was in America《当我在美国》”。英语教材多注重介绍外国的节日和输送西方的文化价值观。而面对中西文化冲突,学生们更多地表现为茫然不知所措。受中国国家、民族文化价值模式和价值体系的影响和制约,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意志和兴趣等作出一定的判断。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信仰、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动摇,出现了对中国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突出表现在学生偏向喜欢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乐此不疲地欢度西方节日,如情人节、感恩节等等,以至于商家更看重在西方节日期间举行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西方的东西就象征着身份、地位。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下,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以仰慕的心境传授西方文化和思想理念,对于外语教学过程中夹带或传播大量的西方思想与价值观,一味盲从,不加以鉴别,极易造成学生道德文化观念的混乱。学生在蜂拥而至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中,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又得不到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极易对西方社会的文化习俗、价值取向在思想上认同并效仿,而对于本民族具有优良传统的文化习俗却正在日益淡化。如何在中西文化背景影响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是一名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英语教师在教学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要分辨是非、把握方向,这是教育工作的时代课题。
(三)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学英语的目的就是对外文化交流,在英语课上用双语介绍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节日文化,为以后学生和外国人交流的同时,把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打下基础。
三、在高校英语课堂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创新手段
英语老师如何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一)加强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教案设计等让学生了解并喜爱民族传统文化。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巧妙抓住课堂所逢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点,合理安排时间,精选中国传统节日的双语教学素材,并且把中国传统节日的双语教学素材,丰富当堂课的教学内容。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英语课堂可以选用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素材相当丰富多样。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
举例:明天(2016.12.21)是冬至节,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笔者冬至这天正好有六节英语语法课。在备课时,安排15—20分钟来双语讲解冬至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课堂前的语法知识热身,给学生介绍节气词汇Winter Solstice 冬至,以及冬至的发生时间“冬至”发生在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间。在这天,白昼时间达到一年最短,夜晚时间达到一年最长(指北半球地区)。“Winter Solstice” falls between the periods of December 21 to December 23.On this day,the day is the shortest and night is the longest in the year.请学生读句子,同时给学生讲解里面所用的时态,用一般现在时陈述一个真理和客观事实的用法。还可以请同学分析以上的句子成分,主谓结构和系表结构。
接下来,双语介绍冬至的美食习俗,可以请学生讲讲自己家乡的冬至习俗,同时学习以下句子里面的“not only…but(also)”词组的用法。“Winter Solstice” is not only a solar term but an important festival.Here are some traditional foods for “Winter Solstice.”“冬至”不只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这里有一些“冬至”的传统食物:Wonton noodle馄饨面,Red bean glutinous rice赤豆糯米饭,dumpling饺子。
在语法课堂上,既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又复习了英语时态、句子的成分、某些句型的用法,也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比如节气“solar term”,又给学生进行了语法课的课前热身,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更是提升学生对自己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优化课堂德育环境
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能使学生的身心融入良好的德育氛围中,于无形中感受德育熏陶。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能增强学科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避免了空洞说教。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体验生活,获得知识。同时优化课堂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比如课前,准备一些双语把反映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风俗文化的图片,并配上双语的有关节日的诗歌文字,邀请学生一起布置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学生时而看之,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这些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获得了德育上充实。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德育,其实也给英语教师提供了思想和精神的支持。
英语的渗透德育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课外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比如,课外引导学生准备节庆主题演讲,中国传统节日诗词双语诵读,学生进行课堂节日风俗英文情景剧表演等,并挑选部分学生在课堂进行展示。
课间休息娱乐时间可以利用起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功能给学生播放《秦时明月》《十二生肖传奇》等国产优秀的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动漫片。
只要英语教师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制定正确的措施,采取多样的德育手段,优化校园学校的德育环境,学校德育不仅欣欣向荣,而且教学质量会上一个台阶。
(三)运用新媒体新技术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课堂工作活起来,推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节日PPT制作,需要大学生学会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文献资料查阅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许多大学生从完全不会节日多媒体课件制作到课程结束时成为PPT制作高手,从不会使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到熟练使用甚至利用现代软件制作短视频,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四、结语
“教书育人”是所有教师应尽的职责,研究“育人”的方法是教师的本职所在。因为,教育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挖掘人的内在潜能,解放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提升人的地位,这是其最终目的。要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凭借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合理设计,找到在英语教学中灵活地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做到既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又能成功地渗透德育内容,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
高校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英语教育创新,有利于回归传统、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民族记忆,创新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高校竞争力,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爱国情操,引导、鼓舞、激励和凝聚新时期大学生,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使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更强,精神风貌更昂扬向上,社会文化生活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