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装设计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0-12-08王琼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王琼

(郑州西亚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课堂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促使教育各领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存在着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两者相融,优势互补,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提升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兴趣。包装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包装设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并具有前沿性和跨学科等学科特点,混合式教学突破了线下课程教学的局限性。本课程依托超星泛雅平台为教学环境,利用课程组团队成员自建的包装设计在线资源为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合理的课程设计,充分利用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根据每次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当天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给出学习任务的时间节点,将课时相对应的学习内容细化,并提前发放课程预前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给出具体要求,并在当天下课前结合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学情分析,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翻转课堂与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式线上教学。

一、充分发掘线上特色,推行灵活的教学理念

课程充分发掘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优势,“一平”即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三端”即教室端、移动端和管理端。教学中通过“一平三端”完成课堂教学、学生自学和教学管理日常教学全过程,由线下到线上,挖掘优势,大胆创新改革。

(一)课程功能改革。改变学生在设计中价值取向不明及思政教育缺位的问题,在根源上端正学生“设计为社会生活服务”的职业操守。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发掘蕴含在相关知识中的思政教育因素,融入“绿色包装设计”设计理念,将树立“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提倡“生态化设计、可持续设计”方法融入课程,力在培养学生具有包装实践设计能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正确的设计价值取向。

(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内容的构成上充分发挥翻转课堂优势,课程采用超星泛雅学习管理平台的“同步课堂”代替线下教学,运用“一平三端”的投屏、抢答、选人、词云等功能与线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相结合,以任务为驱动,将真实设计项目为训练内容,利用“学习通分组任务”功能,对学生分组管理,模拟公司化作业流程,让学生以递进式,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系统地掌握包装设计知识。课程线上资源以教学视频为主,拓展视频(设计一线包装设计名师的案例分析、包装实操视频)、拓展阅读为辅,通过知识点测验、学习任务(分组任务、作业)、案例分析、互动(问卷、抢答、选人)等有效支持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呈现方式上做到内容多层次、形式多样化,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解决了课程知识点分散、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包装设计知识,立足实践,学以致用。

(三)教学过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解决原有教学模式单一和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突出翻转课堂优势,采用“学讲结合、学做结合、学赛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打造“课题带入课堂、学生翻转课堂”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改革,使包装设计课程效果线上与线下实质等效。

二、建立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实施全覆盖式学习效果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过程中建立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评价以电脑端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和手机端学习通App为工具,注重教学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对过程性数据进行分析与管理,实时关注学生学习成效。根据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定量评价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收集和反馈的信息及时跟进教学过程,形成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集中答疑、分组与一对一综合管理,全覆盖式学习效果管理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一)分组管理。课程前期(包装设计调研阶段),以课堂活动中的“分组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过程评价的内容主要以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互评、组内讨论等小组活动的参与度进行定量分析。教学过程中模拟公司化作业流程,教师解读任务目标,学生根据任务在组内与组间开展头脑风暴、讨论、交流,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分析问题进行集中答疑。

(二)一对一辅导。课程中期(包装设计实践阶段),根据本阶段的学习任务特点,过程评价的内容主要以同步课堂活动中的抢答、问卷、选人、讨论等参与完成情况,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测验、作业等可量化为分数的评价内容,并结合学生签到、学习、互动等平台学习行为的动态数据进行过程性综合评价分析,根据任务目标针对学生过程评价分析中出现的问题由分组过渡到一对一辅导,给出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进行一对一更为深入的沟通,保证学习效果。

(三)分组管理。课程后期(设计提案阶段),通过过程评价所反映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交流情况、任务点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与总结,回归分组管理,并对最终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过程中模拟公司提案方式,让组内成员在设计者和客户之间转换角色,互相点评,教师对组内讨论及提案的内容、过程等情况进行总结、补充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过程等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在进行线上学习和完成实践任务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对共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及时给出应对策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翻转课堂与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应用于包装设计线上教学的优势

通过本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从学生课程评价和教学成果反馈来看,运用翻转课堂与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翻转课堂突出了学生对“任务”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翻转课堂在此次包装设计线上课程的应用更好地发挥了本课程“学讲结合、学做结合、学赛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基于“任务”的在线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紧扣学习内容,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建构自我知识体系。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保障教学过程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课程过程中评价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以多方式、多角度进行,在学生学习活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分析评价,及时对不同阶段所反映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作出应对策略。过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能够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综合成绩分布及课程评价来看,肯定了翻转课堂与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通过四周的学习与实践,系统地掌握包装设计知识,立足实践,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与包装设计教学相结合能够与传统教学形成优势互补,为传统的课堂增加了更多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