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羽毛球训练水平的提高路径浅析

2020-12-08梁佳麒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梁佳麒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羽毛球运动具有竞技性和娱乐性等特点,无论是比赛还是健身都需要非常专注的在场上不停地移动,运动,对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十分有益。因其简单易学,对场地、年龄、性别要求不高,且是我国在国际比赛上的优势项目之一,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大家喜爱。在高校开展羽毛球的教学和训练,丰富了高校体育运动项目种类,也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然而,我国在高校羽毛球教学和训练存在不重视基础训练、场馆不足、教师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羽毛球教学训练质量和效果。因此,寻求有效途径,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羽毛球训练水平,促进高校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羽毛球训练存在问题

(一)高校羽毛球训练场馆相对不足

随着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学生的日益增加,高校羽毛球教学场馆的建设、更新和扩展速度相对较慢,远远无法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训练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场馆数量不足。除一些专业体院院校和较发达地区高校外,大部分普通综合性院校体育场馆建设有限,尤其是羽毛球专业场馆建设较为不足。高校为了教学目的,常常“一馆多用”,根据需求转变场馆功能,如篮球馆和羽毛球馆混用,乒乓球馆和羽毛球馆混用等,场馆无法满足学生日常训练要求。二是场馆质量不高,有些老场馆出现地面塑胶破损、器材老化、灯光较暗问题,整修更新慢;有的场馆面积较小、人员较多、通风不好,教学训练条件不高,影响学生进行训练的积极性,不利于训练水平的提高。

(二)对基础训练不重视

在高校羽毛球教学训练时,教师往往根据羽毛球计分标准和比赛规则的应用,侧重于对得分技巧和战术进行教学和训练,忽略了对基础动作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学生也由于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忽视基础动作,直接去练习其他技巧。然而,基础动作是其他技巧的前提,基础动作不扎实,就会出现在训练和比赛中步伐紊乱、动作衔接不连贯、发力不够、落点不准等问题,严重时候可能会出现受伤情况。

(三)教学训练模式和手段单一

在高校羽毛球教学训练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教学训练模式缺乏创新和突破,往往按照“老一套”进行教学,枯燥且缺乏吸引力,不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如:有些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基础性的持拍姿势到步法动作,再到正反手发球与反击等技巧,一步步教学,按部就班,没有新意;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传授理论知识和讲解相关技巧,对羽毛球教学时间没有合理规划,讲解和示范时间过长,学生实训时间不足,无法对刚接触的技巧进行巩固,影响训练效果;有些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在认知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教学缺乏针对性,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训练兴趣,对训练产生不利影响。

(四)高校羽毛球训练教师水平不高

现在高校羽毛球教学训练的教练员大多数为体育老师,但有的体育老师并非羽毛球专业出身,往往都是“半路出家”,通过对相关羽毛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简单的培训,就开始开展羽毛球的教学训练工作。由于缺乏专业的羽毛球理论知识,会偏重相关技巧的形式训练,无法对羽毛球相关规则如场区规则、重发球、违例球等规则进行详细讲解和传授,造成学生对羽毛球规则理解不全或者理解错误。同时,由于自身技术动作不规范,缺乏专业的训练方法和比赛经验,无法对学生进行精确指导,也无法对技战术进行客观、准确分析,不利于学生的规范化训练。

(五)缺乏竞赛意识和实战训练

比赛是检验学生平时训练成果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认清自身技战术方面不足,有针对性进行整改,也有利于锻炼学生顽强拼搏、敢打敢拼优秀品质。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往往重视理论和技巧的传授,很少组织羽毛球竞技比赛。学生长期处于稳定、安逸的训练状态中,缺乏比赛竞技意识,也就缺乏了上进心,慢慢地就对羽毛球训练产生懈怠心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无法客观认知自身技战术不足,还严重影响羽毛球训练质量和效果。

二、高校羽毛球训练水平的提高路径

(一)完善羽毛球场馆、设施

良好的训练环境是提升训练水平的重要保障,能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解决大部分高校羽毛球场馆不完善的问题,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由学校和体育教育主管部门结合,争取上级有关羽毛球发展专项资金和支持政策,也可以动员有实力的社会力量进行资助,以促进羽毛球专业场馆建设。二是积极对老场馆进行维修和更新,对小场馆进行扩建,同时,合理协调“一馆多用”时间分配,确保羽毛球训练时间。三是探索学校和社会上优质的专业性羽毛球训练场馆的合作模式,提升训练水平。

(二)重视基础动作的训练

羽毛球教学训练中的步伐训练与挥拍动作训练是羽毛球技术技巧的根基,稳健而轻灵的步伐,能增加自身协调性和稳定性,还能降低体能消耗,有助于体能储备。规范的挥拍动作,能够控制羽毛球的速度和角度,提高路线和落点的准确度,增加了获胜的机会。基本功的训练单调而乏味,教师要注重学生专注度和耐久度的培养和训练,也可增加教学趣味性,缓解基础动作训练的烦躁情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训练兴趣,保证基础训练效果。

(三)增强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合理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训练时要注重教学模式的灵活多变、教学时间合理配置及个体化差异的针对性训练,要在这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在对教学计划详细制定的前提下,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工具,播放教学视频和实战录像,边看边讲,边讲边学,提升教学和训练质量,增加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兴趣。二是合理安排学习和实战时间,进行均衡安排,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三是针对每个学生特点,分层次、分阶段制定训练计划,对新手加强基础技能培训,对有一定羽毛球运动经验的强化细节性技术培训和竞技意识培训,确保学生训练水平稳步提升。

(四)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师的专业水平

高水平的羽毛球教师队伍,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规范的技术动作、丰富的教学和比赛经验。学校应加大羽毛球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也要加大对现有羽毛球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增加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羽毛球教师应主动加强学习,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练好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标准和规范的指导。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专业性的羽毛球组织,来学校进行表演和交流,和教师进行训练方法方面的研讨,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促进学校羽毛球教学训练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竞赛意识和实战训练

在羽毛球教学训练过程中,部分平时训练水平较高、实力较强的学生,一遇到比赛就心情紧张,失误连连,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差,就是缺乏比赛实战经验的表现。要想切实提升学生训练水平,必须增强竞争意识,强化实战训练。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组织同学之间进行比赛,加强竞赛意识和实战经验在平时的培养和积累。学校也可以组织年级联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对抗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增加学生参加实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战中寻找不足和差距,不断地纠正不规范的动作,熟练各种技战术,注重细节的改变,通过实战提升训练水平。

综上所述,近年来,羽毛球作为当前高校较为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其教学和训练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羽毛球在高校训练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术能力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正视高校羽毛球训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相信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完备的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高校羽毛球训练水平会越来越高,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