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时代高中音乐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2020-12-08田逸涵

魅力中国 2020年30期

田逸涵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教师们也越来越依赖和倾向于使用新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音乐课教学焕发生机,许多城市已经普及数字化音乐教学模式。然而在这种前景大好的新兴新媒体教学环境之下,高中音乐课的教学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存在问题

(一)音乐教育受重视不足,课程设置存在弊端

高中音乐课虽作为除主科科目外的一门必修科目,并不像其他语文数学等科目受到老师家长们的重视,由于高中音乐课程并不划为必考科目,所以很多学校的音乐课都只是形式主义,即使有学生表现出了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老师和家长们也不会投入过多的重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每个高中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必须获得3个必修学分(即54学时),然而在实际的落实当中并没有完全按照课程标准进行。这是最主要的问题,若连了解音乐的机会都没有,何来音乐兴趣的培养。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当中,由于缺乏考核的步骤,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也很难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也阻碍了音乐教育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二)城市乡村音乐教育水平差异较大

在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学校教育理念的发展和转变,很多大城市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学校也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音乐课作为一个可以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的一门学科逐渐受到重视,为此,学校也加大了对音乐教育新媒体资源的投入,很多学校设有专门的多媒体音乐教室。在城市音乐教育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逐渐显露。比如,在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农村,音乐课还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具有限,乐器更是少之又少,老师上课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生也很难对音乐有着深入的了解。学校没办法跟上音乐教育更新速度,使得音乐教育学科设置不齐全,课程安排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现象也存在不少。久而久之,城乡音乐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的不公平性也逐渐显现。

(三)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滞后,教学效果不佳

在城乡音乐的发展当中,新媒体应用于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也存在许多弊端。很多学校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但是却忽视了教师的应用技能培训,导致教学资源利用率低,课堂效果不佳等问题,很多老师过度依赖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音乐课当中频繁使用网络上的视频录音示范,甚至套用网上的教案素材,使得音乐课失去了教师的个人风格,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样的音乐课不但不能使学生增加音乐兴趣,反倒会使学生减少学习音乐的热情。虽说很多学校已经引用了新媒体的教学资源,但是大多数音乐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并没有转变。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以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为必修课程。然而如今的音乐教学仍然采用教师教授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学生简单欣赏课本乐曲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取和了解音乐的渠道十分单一,很难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教学效果十分的不理想。

二、应对策略

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克服信息化时代存在的弊端,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新媒体技术与平台在音乐教育领域给我们带来的优势,并且用发展创造的眼光追求教学方法策略的创新,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高中音乐面临的问题,我们也要积极地制定应对策略,寻求中国音乐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重视教师新媒体技能的培养,提高音乐教师总体水平

我在本学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中,曾做过新媒体在高中音乐课中的现状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目前高中对音乐教师进行新媒体技术应用技能进行培训的百分比只占60左右,说明近半数音乐教师还仍然停留在使用简单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提高对音乐学科的重视。利用新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学期过程中,学校也应该设置教师综合素质水平考核,对于一些新引进的新媒体技术应该及时教授给老师,并且及时进行课堂效果的反馈。

(二)课堂时间有限,课后也可以充分创作条件让学生深入地了解音乐

这是信息化的时代,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学生们都有充分的条件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学校,老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学会演唱和表现一些艺术歌曲,并且讲授一些音乐理论知识,而在课后,老师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美篇或者在抖音等其他短视频平台推送一些与音乐知识相关的内容,或者通过这些线上的平台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学习歌唱,演奏的小技巧。比如,目前的高中音乐课堂还没有普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我们在课后的时候,可以创建一篇“美篇”,专门对学生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普及,让学生们可以仅利用课余的几分钟时间,就轻松的学习到一节新颖、有趣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