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工作对精准扶贫的助力作用分析及实践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12期
关键词:村社助力农户

(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广东 深圳 518172)

2020年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收官之年,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导向下,当前需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查漏补缺,以期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通过查摆问题发现,在精准扶贫的扶志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该问题主要存在于部分深度贫困和老少边穷地区,其问题主要反映在:当地农户存有获取精准扶贫帮扶的愿景,但自身却未能完全脱离消极、庸俗的生产和生活态度。从而,在当地农户脱贫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释放的情况下,将难以形成防止返贫和实现农户经济福祉持续增长的势头。因此,当前需要重视群众工作对精准扶贫的助力作用。群众文化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对标当地农户脱贫中主观能动性释放不充分的问题时,则需要突出群众文化工作的目的性和区域植根性。所谓“目的性”在于,这里的群众文化工作必须起到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所谓“区域植根性”则为,这里的群众文化工作必须服务当地农户,并被当地农户所接受和喜爱。由此,这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当前精准扶贫所存在的误区

需要在问题导向下去理解群众文化工作的助力作用,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出当前在精准扶贫中所存在的误区。

(一)将精准扶贫理解为单纯的物质扶贫

毫无疑问,人最基本的需要便是生存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又升阶为生活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正是基于这一点,当前不少地方将精准扶贫理解为单纯的物质扶贫,即以寻找脱贫项目为主线的工作模式。但在实践中发现,随着脱贫项目在当地略见成效后,部分农户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祟下便缺乏优化种植或养殖结构,以及积极参与村社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的尝试。从而,因农场品市场需求结构和数量呈现持续变化的趋势,在农户缺乏市场意识和产品质量标准意识的情况下,当地前期的脱贫成果往往被农户主观能动性的缺失所损害。该问题形成的原因便是,忽略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导致了农户难以跳出传统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这种束缚制约其参与城乡商品交换、社会分工的主观意识。

(二)将农户脱贫的指标评价作为唯一性

目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业绩考核主要为农户脱贫的各项经济指标。这种以农户年收入为核心的经济指标固然能够起到评估其脱贫与否的标准,农户的年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户的农业生产收入和入股分红。在农地和林地确权运动的推动下,农户能够以自己所占有的农业生产资料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而获得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然而,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化的背景下,部分农户将可能演变为单靠获取股息而生活的群体,这部分农户在经济行为上存在着“依附性”,而依靠这种“依附性”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又取决于他们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初始占有情况,在小农意识的影响下他们的主观意识中便可能会强化“天命”的观念。在忽略群众文化工作的情况下,农户之间的邻里关系极易受到上述经济关系的影响。

(三)将农户短期脱贫作为当前工作重点

精准扶贫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且中央给出了2020年全面脱贫的时间表,这就意味着:基层精准扶贫工作组必须在2020年完成目标任务。事实上,精准扶贫永远在路上。但面对目标实现的紧迫性,当前不少地方将农户的短期脱贫作为了当前重点。从调研中可知,在该工作模式下部分地区出现了“拔苗助长”之势。作为受益群体的贫困农户,无论面对怎样的帮扶举措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提升自己的经济福祉。然而,以短期脱贫为工作重点的帮扶举措,却可能导致在农户中存在着不劳而获的现象。由该现象所上升为这部分农户的主观意识便是,等、靠、要依旧可行。在忽略群众文化工作的背景下,这种等靠要思想不仅难以使脱贫成果的增量提升,还可能会侵蚀脱贫成果的存量。

二、群众文化工作的助力作用分析

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指出,助力精准扶贫要求下的群众文化工作需建筑在破解农户主观意识短板之上,或者从精准扶贫的长期性出发需解决农户意识形态的偏差。无论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还是我国传统的老少边穷地区,其地区经济发展都呈现出小农经济色彩浓厚的特点。由历史唯物主义观可知,一定的社会结构决定着身处其中人们一定的思想观念,所以当地农户所固有的小农经济意识也自然是根深蒂固的。我们不可能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去型塑当地农户的思想意识或意识形态,短期内则只能依靠群众文化工作的职能优势,去帮助当地农户逐步树立先进的脱贫意识和积极健康的致富心态。为此,群众文化工作的助力作用分析如下:

(一)培育农户的市场经济意识

精准扶贫工作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展开,作为市场经济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在高级阶段所内含的商品交换原则必须在精准扶贫中各脱贫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兑现。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农产品供给结构和数量将有利于农户经济福祉的提升。因此,打破当地农户固有的小农经济意识(封闭的经济发展意识),培育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便成为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助力作用之一。这种作用的实现主要通过职业教育去完成,以职业教育的形式、以群众文化工作的姿态、以惠及全体农户的要求,帮助他们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并聚焦当地的脱贫项目去拓展他们的生产经营视野。

(二)建构农户的劳动光荣意识

建构农户的劳动光荣意识成为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另一助力作用,提出这一作用的原因已经十分明了,即目前部分贫困户依靠所占有的农业生产资料入股获得股息和分红,这在观念上极易使他们扭曲劳动致富的时代价值。由于劳动致富的时代价值在部分农户的思想观念中被扭曲,在脱贫中则容易滋生功利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甚至因农业生产资料初始占有水平所决定的资本优越感或仇富情绪。群众文化工作在建构农户的劳动光荣意识中,需要发挥其的思想动员、舆论导向职能。思想动员和舆论导向职能的实现,又需建立在以村社为单位具有凝聚力的农户集体的基础之上。这种农户集体不可能从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村社机经济中诞生,而只能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中孕育而出。

(三)培养农户的自力更生意识

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获得阶段性的扶贫成绩,也存有巩固和发展阶段性扶贫成果的长期愿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长期扶贫愿景除了需要打破城乡对立的经济发展局面,更需要打破在贫困地区农户群体中仍有市场的“等、靠、要”的思想意识。只有最终使这些农户成为推动本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才能使精准扶贫的短期目标与长期愿景获得辩证统一。因此,群众文化工作在这里所起的作用还在于:培养农户的自力更生意识。在培养农户自力更生意识时,需要从重构村社文化环境入手,在新的文化环境的营造下,使农户形成“知信行”相统一的家庭经济发展模式,而群众文化工作在这里则需要着眼于突出农户的经济发展道路自信。

三、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

根据以上所述,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群众文化工作与农村职业培训相对接

1.群众文化队伍与之对接

农村职业培训的对象主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但在精准扶贫中需要得到帮扶的主要为留土留乡的农户群体,所以当前需要将农村职业培训向村社延伸。为了解决农村职业培训在延伸中所遭遇到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则应担负起向村社延伸的重任。本文建议,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可以在乡村手工制作、农户家庭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元素塑造等领域发挥专长。具体的实施办法为,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根据目标村社精准扶贫项目的特色,以突出该项目的文化元素为己任,定向委派群众文化工作组深入村社开展培训,并在前期参与到乡村手工制作、文化元素塑造等活动中来。

2.群众文化资源与之对接

在与农村职业培训相对接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当地农户的首创精神。为此,在与之对接时还应向农户送去群众文化资源。对标乡村手工制作、文化元素塑造等精准扶贫内容,群众文化资源可以为:手工图案、品牌设计方案和与之有关的电子资料。具体的实施办法为,群众文化工作队伍以村社为单位,在村委会的牵头组织下为农户发放资料小册子,对于电子资源则可以在村社范围内对全体农户展示和播放,并在其中介绍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和行业标准知识,进而由村委会或农户自行选择文化方案。

(二)群众文化工作根植于农民专业合作社

1.为合作社培育劳动文化

在农地和林地确权工作结束的背景下,需要防止在精准扶贫中出现农户阶层的分化,这将对巩固和发展精准扶贫成果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在创新农户入社制度的同时,还应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助力作用下为合作社培育劳动文化。劳动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四个层次。结合群众文化工作的特征,应在培育精神文化中发挥职能优势。具体的措施为,帮助合作社开展学习劳动标兵活动,并根据劳动标兵的事迹创作出文案和舞台剧在乡镇范围内给予宣传。同时,还应在合作社中培养创作能手,使他们成为接地气的劳动文化的宣传者。

2.为合作社开展仪式活动

不能仅仅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定位于经济组织,该合作社还应成为割除小农意识、追求劳动致富的社会组织。为了使劳动致富的观念深入到农户心中,在培育劳动文化的过程中,群众文化工作还应为合作社开展仪式性活动。具体的措施为,以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周期为时间链条,在周期的末端帮助合作社举办围绕学习劳动标兵、崇尚劳动光荣的表彰文艺活动。在节目构成上,应以农户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如以当地戏剧形式宣传合作社一年来的成绩,以舞台剧宣扬劳动标兵的典型故事。

(三)群众文化工作与农户经济自信相契合

1.为农户开设经济成就展

在精准扶贫中需要关注当地农户的社会心理,在目前的社会阶层中当地农户属于劣势群体,受到财富占有关系的影响下他们普遍缺乏运用发展观去看待精准扶贫,这样就极易使他们在现有成绩下果步不前,甚至出现了小富即安的思想。为此,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应为农户开设经济成就展,在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去树立农户的经济发展信心。具体的措施为,以图片为载体的经济成就展应以乡镇的经济发展为视角,在纵向比较中应呈现精准扶贫后域内村社经济进步的具体图景,在横向比较中因使农户在意识到自身优势的同时,还应认知到实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

2.邀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

邀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应为:(1)向农户宣讲中央、地方的惠农政策;(2)本土涉农项目的优势;(3)今后在发展当地农村经济的办法。具体的措施为,应由村委会牵头分类组织专题讲座:(1)针对返乡创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开设讲座,讲座应突出惠农政策、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宏观经济面等信息;(2)针对当地农户群体开设讲座,讲座应突出家庭农业经济项目的优势,并向农户介绍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相关知识。

四、结语

通过查摆问题发现,在精准扶贫的扶志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该问题主要存在于部分深度贫困和老少边穷地区,其问题主要反映在:当地农户存有获取精准扶贫帮扶的愿景,但自身却未能完全脱离消极、庸俗的生产和生活态度。从而,在当地农户脱贫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释放的情况下,将难以形成防止返贫和实现农户经济福祉持续增长的势头。因此,当前需要重视群众工作对精准扶贫的助力作用。通过对群众文化助力作用的分析,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途径可围绕着:群众文化工作与农村职业培训相对接、群众文化工作根植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众文化工作与农户经济自信相契合等三个方面展开。

猜你喜欢

村社助力农户
助力成功七件事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规范村社财会代理应关注的四个问题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